劉仁奇
摘 要:高中美術的色彩教學主要是,對色彩、繪畫方式進行了解,并形成較好的觀察習慣,確保學生利用合適的色彩表現方式,呈現本身對事物的內心體驗與個人思想、情感,從而產生健康正確的審美理念。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美術、色彩基礎教學
引言:
現如今,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美術專業能力,希望學生可以牢固的掌握專業技能。可是,基于我國藝考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一些教師的教學目標依舊停在教導學生應對考試,學生美術課程內容通常針對考試內容進行設置,利用密集型臨摹、圖片寫生、默背等過于傳統的訓練模式。因此這樣單純培養學生美術技能的教學模式存在問題,最大限度的阻礙了一些學生自主創作以及設計水平的提升。這樣一來不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產生影響,還對學生在藝術道路上的良好發展造成阻礙。為此,在高中美術色彩基礎教學方面,怎樣避免教育的無趣,需要教師對美術教學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
一、色彩基礎教學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高中美術色彩基礎教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構造存在較大差別,選擇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安排方面較為靈活,就是在色彩教學方式中存在較大的差別,繪畫風格非常豐富。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應該建立完善的建構,引導學生利用色彩的基本屬性,對色彩的形成、類型、規律以及構造加強了解,進而對色彩進行認識、感受、理解、使用,利用色彩創造美、呈現美。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產生興趣,才會擁有求知探索的動力,若是學生對色彩認識產生了興趣,他們在進行色彩的學習時就會具備較為穩定的動力。對于色彩心理學知識而言,色彩可以讓人產生激動或是振奮的心情,色彩可以對生活環境進行改善,提升生產力。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言,色彩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終身的發展。所以,加強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至關重要。
臨摹是學生會繪畫方式進行學習的關鍵形式,在進行色彩的臨摹過程中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加強對色彩的感悟和理解。在臨摹時,摹本的選取尤為重要,教師需要盡可能讓學生選取喜歡的名家作品進行臨摹。臨摹時需要學生在風格、形式、顏色等方面達到相似,進而確保效果實現“以假亂真”。在此過程中,利用提煉、分析、歸納記憶色彩內容等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色彩水平。
因為高中生的認知能力存有差別,因此,對色彩的了解也不盡相同。為此,教師應該注重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若是學生沒有對觀察方式進行掌握或是觀察方式不正確,其對色彩的了解也會出現偏差;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需要不停地進行研究,進而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別進行了解,并有效進行針對性的聯系,確保因材施教。進而對學生有目的、有規劃以及有方式的實踐進行觀察,在詳細的觀察與分析過程中,學生應該形成從總體到局部再到總體的觀察思維,利用比對、探究的方式晉升學生對色彩的學習水平。
二、利用多渠道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
學生若想在藝術道路上長久的走下去,勢必要擴展眼界和手上功夫。為此,加強擴展學生的藝術視野,提高他們的學科素養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利用下列渠道擴展學生的藝術視野。
(一)為學生開展國內外美術史、名家作品的品鑒課程
教師在美術課堂中可利用對不同美術流派與作品風格的講授和鑒賞,為學生們拓展視野,盡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鑒賞、藝術創造等方面的能力。美術史屬于滲透式的學科,可以充分結合色彩的基礎學科。教師應該重視和色彩相關的內容,例如:名家作品的創作背景、畫家的情感呈現以及風格特點等多個方面,讓學生從名家作品中了解美術史的各個方面,例如:時期、風格、藝術理念等發展情況與規律,逐漸積累民族文化知識和美學思想,為日后新藝術表達形式和藝術觀念的探究分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參加美術展覽
教師應該把高中美術教學擴展到課外,時常組織學生參與美術展覽,例如:校內的美術展覽、校外的美術館、博物館的展覽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邁進展覽廳以及美術館,可以近距離的欣賞美術作品的用筆技巧、肌理材質以及色彩等,讓學生近距離的了解藝術品,可以讓他們對美術作品的色彩與技法呈現的魅力進行更為直觀的領略,從而進行深入的聯想。這樣做可以激起高中生對美術以及藝術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動力,進而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產生啟發,進而擴展學生的藝術視野。
三、利用藝術實踐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把戶外景觀寫生納進美術常規教學的內容中
藝術的創作來源自自然,利用現實美當做本源。可藝術美需要畫家利用主觀情感和再造才能獲得。在進行色彩的基礎教學中,戶外景觀寫生的實踐教學主要是鍛煉高中生對色彩的感知力與觀察力,提高其色彩的創作能力與學科素養的關鍵課程。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組織不同的戶外景觀寫生,例如:組織高一學生進行學校內的景觀寫生實踐活動;組織高二學生在市內進行景觀寫生;組織高三學生進行省內的景觀寫生實踐。教師利用鼓勵學生走出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利用戶外景觀寫生提高構圖的取舍水平、色調掌握水平和畫面情感氛圍的呈現水平,進而有效推動學生在自然環境中更好的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進而有效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自信心與熱情,有效提高其藝術素質和能力,加強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
(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加美術競賽
美術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競賽活動,例如:全國中小學繪畫比賽、教育局舉辦的藝術展覽、學校開展的各種美術活動以及色彩設計比賽等,讓學生在參賽時有效激發自身的創作潛力,盡可能提高綜合素養。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利用比賽提高自身的思維創新能力和美術知識、技法的使用能力,充分調動高中生對美術創作的積極性。
結束語:
高中生美術色彩的基礎教學,主要是在加強學生色彩基礎知識培養的條件下,形成相應的色彩呈現能力,進而對色彩的學習與繪畫的技巧進行更好的掌握,養成善于觀察的行為習慣,加強適當色彩體現技法的運用,并表現自身對事物的體會與個人的情感和思維,充分呈現學生的健康審美,確保學生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形成較好的審美判斷能力,進而加強意識與能力的創新,了解豐富的文化情況,樹立文化自信,進而確保學生的教學滿足“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涂曉玲.對高中美術高效課堂教學方法的思考[J].思維與智慧,2016(23):24.
[2]郁敏.淺談高中美術教學中色彩理論的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7(10):154.
[3]趙一文.對高中美術水粉畫教學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5(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