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謙
摘要:新形勢下,相比之下,邊疆地區農業生產比較薄弱,導致高素質的農村經濟管理人才比較的匱乏。長久下去,由于認知滯后,創新人才培養造成“起步難”的問題出現;管理缺位,造成“行動難”的問題出現;資源不足,造成“落實難”的問題出現;環境失調,造成“持續難”的問題出現。因此,想要從根本上跨過這個“坎”,就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區域發展范圍,構建管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實施‘雙創’模塊。在高學歷的人群當中,組建‘創業特訓班’,在多元化與立體化的實踐過程中,創設平臺,擴大團隊。
關鍵詞:邊疆民族;農村經濟;創新創業人才
一、邊疆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管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XX地區是多民族聚集的邊疆地區,少數民族自治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 80%。基礎條件薄弱,環境較差,科技素養較低,農村管理人才匱乏。因此,XX學院與邊疆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與人才發展緊密的結合起來,積極的探索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機制與平臺。
第一,確定邊疆農村區域發展與管理創新創業人才之間的培養方案。在2017年到2019年的今天,XX學院主要是以經濟學、電子商務等專業為基礎,構建“雙創”型人才的培養定位。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提供新的契機。在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深實踐、求創新的原則下,扎實基礎,完善實踐體系[1]。
第二,需要優化課程體系,構建“雙創”課程模塊。針對不同的層次,制定不同的培養方式。在“雙創”課程的引導下,農村區域發展等多個專業從“創新思維”、 “成功學”、 “創業學”的基礎上進行課程的構建與實施。另外,根據專業的差異性,增加選修模塊。增設“團隊合作、現代禮儀、項目管理”等課程。
第三,跨專業與年級進行選取本科與研究生學生,構建“創業特訓班”。實驗區域需要與農村管理的人才培養相互融合。這里主要是針對“面”的視角, 5 個本科專業的學生進行實施。在“點”的視角上,選30 個不同專業的學生參與進來,少數民族的占比是20%[2]。例如:“中小企業營運管理”等內容。另外,還可以使用論壇的方式,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引導,構建車管員“進入”與“退出”機制。
第四,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構建多元化立體化的教育體系。實驗區主要使用的是校企合作的方式,將學校與職業技術培訓站結合起來,構建了符合時代需求的“大學生就業創業聯合實習實訓基地”。并與地方性的微小型企業進行開發指導,進行高原特色產業規劃的項目設計。形成獨特的邊疆民族地區實踐平臺建設,使用(1)校內實驗室。(2)校內文科實驗中心。(3)校內實踐基地。(4)校外實習基地。(5)校地(企)合作。在多渠道的立體化教學當中,提高學生實習能力與科研訓練能力,適應社會的就業能力,同時也可以將科研成果進行有效的推廣,深入農村,延伸創新創業思維。
第五,需要從校外聘請“雙創”導師,構建高素養團隊。實驗區可以利用現有的校外資源,選取20多個學校的企業家或者是專業等,組建團隊。了解一線人才需求,提高勵志性,引進成功案例,激發學生創業動機。完成校內與校外的資源互補,提高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第六,需要在創新的基礎上,構建創業能力,強化創新創業平臺。在“XX邊疆民族地區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和“XX邊疆民族地區農村發展智庫”的基礎上,深入田野與基層,進行實地調研,及時的發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3]。在“三農”政策的引導下,增強學生熱愛農業的精神。例如:可以組織大學生參與沙盤模擬大賽或者是挑戰杯大賽等。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的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團隊精神,展現了示范性的標桿作用。
二、邊疆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管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成效
(一)“123”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形成
在2019年的時候,XX邊疆民族地區農村區域管理“雙創”型體系,需要立足本地,培養創新意識與精神,在創業的基礎上,形成鮮明的成果。實現了“123”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其中,當中的“1 個中心”就是,在XX邊疆民族地區構建工程項目,制定‘雙創’型人才培養計劃[4]。 “2 條主線”就是在創新創業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綜合性能力與素質。 “3 個結合”就是在點線面的結合上,第一二課堂的結合上,校內外的結合上,實現全面整體的立體化培養計劃。
(二)成果的創新點
創新成果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在傳統的理念下,構建平臺,設置符合邊疆地區的“雙創”課程模塊。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群體,不同的結構,進行遞進式的延伸。第二,在原有的基礎上,實施分類的培養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第三,需要實現校內外資源互補計劃,完成“實習—就業—創業”的路徑、體系培養。
三、此次的反思
第一,邊疆民族地區校企(地)合作激勵機制需要進一步進行創新與完善。之所以還不夠完善,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主要問題:(1)創業實訓基地等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樣才能保證校企合作的持續性與穩定性。(2)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規劃不匹配,這樣就導致理論與實踐之間出現了沖突性。第二,邊疆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在構建的過程中,實驗區的構建出現了經費的“短板”。這是需要不斷反思與總結的,也是需要不同院校之間相互垂先示范的。
總結:
從邊疆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管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上看,由于地域化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建設,出現了不少困難性。因此,需要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制定‘雙創’型人才培養計劃,提高學生的綜合性能力與綜合性素質,將點線面結合在一起,將第一二課堂結合在一起,將校內外結合在一起。統籌發展,扎扎實實地邁出,保證創新人才成長環境,優化配置,完成系統開發,從多維度謀求創新人才培養新突破之對策。
參考文獻:
[1] 葉煜,鄒承俊,李敏.? 基于農村電子商務的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J].中國商論. 2018(11):114-115
[2] 羅振軍,蘭慶高,于麗紅.? 糧食主產區種糧大戶的借貸行為及影響因素——以黑龍江省為例[J].農村經濟. 2016(09):56-57
[3] 陳麗華,張衛國,田逸飄.? 農戶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行為決策研究——基于重慶市214個蔬菜種植農戶的調查數據[J].農村經濟. 2016(10):89-90
[4] 張兆同,孟祥超,崔天宇.? 農業人才服務農業的意愿和影響因素——基于江蘇高校涉農專業畢業生的調查[J].農村經濟. 2016(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