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虎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在備戰高考的同時,要注意開展素質教育,因此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非常有必要。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的積極意義,一方面貼合現代化素質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之一。而有效組織合作閱讀,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開展合作學習,可幫助學生抓住學習重點;以合作分析方式進行學習,可提高學生語文分析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非常重要,對于學生未來發展有著一定影響。語文學習是一項漫長的工程,只有日積月累的學習,語文素養提升的才會更加明顯。傳統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所用的教學方法存在一定弊端,不利于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為此提出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意在更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的積極意義
1.貼合現代化素質教育的要求
現代化教育理念當中,對于學生的教育,更加重視創新和發展,知識和素質并重。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比較明顯,語文教學高質量盡心,一方面能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認識,另已當面還可以強化語文教學的文化熏陶作用,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2.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之一
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全方位素質的培養,也就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中,能夠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也是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生活必備的意識。學生樹立合作意識,才能相互學習、共同思考、一同進步和探索,從而形成良好的德育意識,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二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
1.合作閱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
高中的語文合作學習,可以通過合作閱讀的方式來實現,以合作的方式進行閱讀,可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一般可以把學生劃分為不同組別,分別進行閱讀,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對于文章的共鳴,這會讓學生對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對文章印象進一步加深。不僅如此,合作閱讀,還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比如,在《我有一個夢想》的教學中,教師采用該了合作閱讀的方式,組織了教學活動。首先,上課之前,己經讓大家預習并為全文段落標上序號,全文共32段,其中重點從17段到25段。帶領學生通讀文章后,組織合作閱讀,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17、22、24段,由一些小組朗讀;18、20、23段,由一些小組朗讀;19、21段,由一些小組朗讀;第25段,由一些小組朗讀。教師提出問題,通讀完這一段文字之后,你們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馬丁·路德·金的情緒?每個小組選出代表回答該問題,總結出了高昂、高漲、激動、慷慨激昂的情緒特點。為什么這幾段文字有如此強烈的表達效果呢?根據己往學過的知識和剛才的通讀,你能總結出演講詞中排比的作用是什么嗎?經過小組討論后,學生得出這樣過的答案:使語言有氣勢;感情充沛;會使聽眾受到鼓舞。通過合作閱讀學習,學生對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對文章印象進一步加深,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2.合作學習,幫助學生抓住學習重點
合作學習應用在語文教學中,有助于幫助學生抓住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給出學習目標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究,抓住學習的重點與難點,這種自我學習,要比強制學習更有效率。
比如,《蘭亭集序》的學習中,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并能背誦。以問題形式,指引學生體會作者由“樂”到“悲”的思想感情。品賞作者筆下景物的清雅樸素之美,并進而了解作者對山水鐘情的性靈。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依托前期文言語言的學習,品賞作者筆下景物的清雅樸素之美,體會作者對生命的認識是學習的重點;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變化中寄托的生命感悟,并進行客觀公允的評價是學習的難點。
3.合作分析,提高學生語文分析能力
課文分析是高中階段學習語文學習的基礎,將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進而能發揮合作學習的積極意義。講解課文的時候,以合作學習方法進行,對重點內容的講解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斷提高學生文章的分析能力。
比如,開展《再別康橋》的教學中,教師以提問方式,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以提高學生的文章分析能力,強化對文章的理解,掌握更多的知識。合作討論的問題1:自古寫離別的詩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的還有哪些詩詞?在學生討論中,教師聽見的這樣的答案,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李白的《贈汪倫》等等。然后教師提出,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給出一些提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了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問題2: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教師個給出提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然后學生進行討論:選擇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各組學生回答到: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了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堌火,造出一種清新感。同時,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抒發了對康橋的無限欣喜和眷戀之情。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以合作閱讀、合作學習、合作分析等方式進行,能強化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有利于彼此的進步,加之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獲得更豐富的語文知識,也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顏云霞.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J].才智,2019(02):26.
[2]何穎梅.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探析[J].名師在線,2018(20):12-13.
[3]高飛.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分析[J].才智,2018(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