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柳丹
摘 要: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并提高思維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因素。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在課堂上應用思維導圖學習已逐漸被教師和學生接受。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考呈放射性展開并使其可視化、具體化的方法。以此為基礎應用于教育領域,目前思維導圖已成為建設和完善學生思維品質,引導學生自我創造思維,使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重要工具。基于此,本文對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實際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思維;應用;高中化學;思維導圖
引言:
高中化學知識復雜、零散、抽象化且基本以實驗為基礎[1]。教師在用傳統方式教學時,學生看似上課比較輕松,化學知識較為清晰,但實際上卻覺得難以掌握、理解透徹,解決實際問題時不能良好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這些現象的根本緣由是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死記硬背大量公式和模仿性的做題,知識存儲較為零散,缺乏深入理解,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事實上不難發現高中化學的各個知識點是承上啟下,縱橫交叉可相互聯系的立體知識結構,可通過思維導圖將零散細碎的知識有序的可視化、具象化。
一、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化學的必要性
高中化學知識基本可總結為化學基本原理、化學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識[2]。在教師備課和課程設計中,教師可言簡意賅的把主要的概念和原理表示出來。首先應以主要理念為基礎建立主體,然后分散成小的知識點,再詳細的進行擴散,形成知識結構脈絡。傳統的教學方式因學生不能較好的構建概念框架,只能進行死記硬背。因此,在教師進行講解時,可讓學生使用一些簡單的箭頭和圖形,把主要內容配以簡明的文字加以概括,繪制成簡單的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積極的自我思考,主動的對知識進行概括和加工,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加深其對于知識點的記憶。學生學習知識都是一步一個腳印逐漸積累的,一些知識過于分散,不成系統,導致學生即使多次接觸還是極易忘記。故學生可使用思維導圖對分散、不成系統的知識進行歸納梳理,抓住其內在可聯系的知識點,將點變成線,隨著知識的積累將線連成網,使知識結構化、具象化,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二、思維導圖對傳統教學的影響
傳統的化學教育下,大部分學生覺得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都能聽懂,相關知識點的例題也會做,在遇到實際問題或考察綜合性知識時,卻難以很好的應用化學知識解決[3]。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化學中的概念和規律,難以提取相應知識并應用其解決問題,進而導致對化學的學習缺乏興趣,積極性也隨之減弱。而思維導圖具有鮮明的圖像、靈活多變的架構和生動的影響等特點,將抽象的知識可視化、具象化,使學習不再枯燥乏味,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4]。
三、思維導圖具體的應用方法和制作方法
3.1思維導圖的應用方法
思維導圖具體的應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課前準備。學生在借助教材目錄的層次標題結合老師講解,自己聽講的基礎上,勾畫出主要知識點,構建出知識塊;在初步了解和掌握知識塊后,找出本知識塊的核心知識點。若找不出,可適當求助于老師;學生應勤加思考重要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內在聯系,找出“主干”和延伸的知識點畫出自己的知識結構圖。2.課前討論。老師可在讓學生自由結組或隨機分組,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培養良好積極思考能力,自由的討論也可互相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和思維導圖,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3.課上研究。選出多數學生都認可的知識中心,以它為基礎呈放射性發散并畫出相互并列的下一級知識塊;在第一級知識塊的基礎上進行相關性延伸,逐步細化知識點并生成第二級、第三級等,直至最小的知識點;將各個知識塊的內在邏輯關系表現出來,將知識網絡細化和具體化。4.課下鞏固。課堂上短短的幾十分鐘是不足以吸收完整個內容的,學生應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教材細化每個輻射出來的知識點,并不斷完善形成更加細化的知識網。只有逐層細化思維導圖的知識體系,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識點,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做到了如指掌,微觀在握[5]。
3.2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
例如,人教版《化學1》“物質的量”這一部分,由于概念和公式較多,且對于化學學習經驗薄弱的高一學生來說,基本都為學過之后在進行回憶時感覺雜亂無章[6]。教師在授課前或學生在復習時可先對整體章節進行分析,分為三個大的知識塊:1.6個新概念。物質的量、摩爾、阿伏伽德羅常數、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2.2個原理。阿伏伽德羅定律和阿伏伽德羅推論。3.5個公式及其演變公式。n=N/NA、n=m/M、n=V/Vm等。如果全部按照教材中的順序進行學習和記憶會使學生感覺較為混亂。
可通過思維導圖進行總結歸納。以物質的量作為主干,將微粒個數、氣體體積、質量、物質的量濃度、通過分子式觀察、通過熱化學方程式觀察、通過化學方程式觀察,作為第一級知識塊進行輻射。物質的量濃度的公式、延伸開來的關系式和其他關聯的知識點為第二級知識塊,以此類推將一級知識塊進行細化。相對分子質量、微粒個數等都可以此類推作為主干繪制思維導圖進來行學習。
合理的應用思維導圖,能更好的把抽象化的知識直觀表現出來,幫助學生“先把書讀薄,再把書讀厚”,將知識形成體系,加強學生的相關記憶,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7]。
四、思維導圖的優勢
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化學課堂的優勢主要有:1.節省時間,提高復習效率。學生在復習時,可直接閱讀關鍵詞就能直到具體相關內容。2.同級知識點并列在一個平面,能產生清晰的聯想,加深學生理解。3.思維導圖具有多重維度、視覺刺激等特點,相較于傳統的線性筆記,更加容易接受和符合大腦運作模式,使學生的思維愈加清晰。4.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提高學習主動性的同時,明顯了提高其自我思考能力和主觀能動性。
即使思維導圖具有諸多優勢和特點,但所有課堂不可一概而論,教學目標和重點應更多的放在注重化學知識的細化的結構化,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五、結語
高中化學較為抽象且知識點零散,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時,需要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而思維導圖可將各個部分的知識相互聯系,以更加直觀、可視化的展現出來,合理的應用思維導圖,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的同時,建設并完善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知識架構。教師與學生都應熟悉并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和使用方法,并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大膽實踐,以求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龍莉芬, 石俊. 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總復習階段中的應用研究[J]. 高中數理化, 2017(16):53-53.
[2]張思偉, 沈娟. 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西部素質教育, 2017, 3(13):253-253.
[3]徐文文. 淺析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復習階段的運用[J]. 新課程(下), 2017(21):77-77.
[4]裴越. 培養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J]. 南北橋, 2017(14):125-125.
[5]李蘇亞. 淺談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考試周刊, 2017(A2):152-152.
[6]于虹. 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復習課中的應用[J]. 中學課程資源, 2017(5):29-30.
[7]鄧習昌. 思維導圖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8, No.598(0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