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梅
摘 要:對話教學是以對話為原則的教學方式,它并不是簡單的課堂問答,而是師生之間關于思想的碰撞而進行的交流和探討,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思維和模式。對話教學有利于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增強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靈活性,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目前,對話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已經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導致對話教學失效。本文將對小學語文對話教學失效現象進行剖析,研究造成失效現象出現的原因,針對原因對矯正失效現象提出建議和策略,希望能夠滿足小學語文的教學需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對話教學;失效現象
對話教學是以對話為原則的教學方式,它并不是簡單的課堂問答,而是師生之間關于思想的碰撞而進行的交流和探討,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思維和模式。對話教學有利于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師生的充分探討交流,可以增進師生情感,制造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還可以增強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靈活性,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目前,“對話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已經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由于傳統教學思維、教育制度的限制,目前,教師和學生仍處于不平等的狀態,屬于教師為主,學生從屬的狀況,造成對話教學的失效現象,主要表現為:一是對話教學流于形式;二是出現對話教學的濫用。
一、對話教學失效現象的主要原因
(一)教師對對話教學的認識存在偏差
部分教師對對話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將對話教學認為是簡單的課堂提問,忽略對話教學是通過師生交流,進行思想碰撞,從而引導,促進學生構建知識點的實質。實踐中,教師可能更多的采用“對不對”、“是不是”的應答式提問,而不是采用啟發式、對話式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對話過程,在對話中構建學習經驗,搭建知識框架。部分教師錯誤的認為對話教學是為了消除不同的聲音,達成統一的結果,而忽略了對話教學的實質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個體之間不同的思想和觀點,從而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和解決復雜的情況和問題。因為教師對對話教學的實質和內涵的認識不足,導致對話教學流于形式,未能發揮對話教學的效果。
(二)教師對對話教學重視度不夠、教學水平不高
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部分教師對對話教學重視度不夠,認為課堂上主要依賴教師的授課,學生只要認真聽講,進行記憶即可,導致教師無意于對話教學的研究,從而影響了有效對話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降低了有效對話教學的效果。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由于自身素質和專業化水平較低,設置的對話存在無效性、重復性、離題性等,造成對話教育失效,無法真正滿足整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部分教師課堂實踐中采用對話教學,只是為了應付公開課或是完成教學目標,設置固定的問題和答案,并要求學生進行復述,在教學對話中掩蓋師生的真實意圖,造成對話教學的失效。
二、采用多種方式對失效現象進行矯正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和素質教育的開展,對對話教學的重視程度和要求越來越高,就要求在實踐教學中對小學語文對話教學失效現象進行矯正。
(一)提高教師問題設計和課堂提問的技巧
對話教學的實質是通過教師以對話的方式引導、啟發學生的思維,最終實現學生的自主主動學習,構建知識的構架。教師提問的質量和技巧直接決定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學生知識擴展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教學的效果。首先,設計問題要合理,教師提問的問題要具有層次性,能夠顧及到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問題的設置要考慮難易適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注意問題內在的聯系和邏輯。其次,提問的語言要富有生動性、啟發性。這就要求教師提問的問題要具有一定啟發性和擴展性,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盡可能地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以培養學生的辯證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對話能力
在語文課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以老師為主,學生從屬的傳統觀念,盡可能地調動學生自主性,引導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對話能力,也要提高學生的對話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辯證能力。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時刻進行思考,產生懷疑,能夠在對話中主動發現問題、探索答案,而不僅僅是機械的識記。其次,增強學生的互動意識。一方面在對話的過程中要激發學生主動發問,引導學生不斷的思考,拓展思維;另一方面在對話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敢于發問,想到什么都可以提問,不必過于關注對與錯。
(三)創設活動情境,豐富對話教學的方式方法
小學學生正處于思維跳躍的階段,對周圍的事物抱有極大的好奇心和興趣,但是往往注意力不能夠長時間集中,容易分散,這就要求在課堂上要避免枯燥、單調的對話教學方式,盡可能的創設活動情境,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幸福是什么》這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談一談對幸福的看法,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吃了什么好吃的,做了什么樣的事,受到什么禮物會感到幸福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愿意說、主動說、有話說,發揮對話教學的效果。
(四)創建討論小組,發揮學生探索合作能力
對話教學并不只是指師生之間的對話,也包括生生對話,即學生與學生之間對于課本、知識的交流和溝通,促進共同發展、進步。可以采用教師為主導,進行小組討論的形式,分組時,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組合,通過優生帶動差生的方式,對差生進行引導,相互啟發,提高集體的參與感和成就感;二是要保證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三是教師對討論的內容要進行把控,避免討論內容過于偏題、離題。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積極討論,通過不同思想的碰撞,加強對知識體系的理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創造有效對話能夠調動師生的主動性,創造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好奇心和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提高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靈活性,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用有效對話教學,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任務,這需要教師、學生、學校等多方共同努力,從而為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及運用綜合素質能力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晶. 小學語文課堂對話教學的現狀及有效實施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8.
[2]]周蓉. 小學語文課堂對話教學的現狀及有效實施策略研究[A]. .《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九卷)[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6.
[3]吳佳霖. 小學語文有效對話教學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7.
[4]程華.研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對話[J].學刊,2017(1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