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
摘 要:新課改后,傳統數學教學理念已經不再符合時代要求,廣大教師針對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進行了革新,提出一些新觀點和方法,致力于在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同時打造出高效的數學課堂。在本篇文章中,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分析和探索了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實現初中數學有效教學,并且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思考。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有效教學
初中數學教學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教育中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師不僅開始專注于實現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還注重采取各種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實現有效教學目的。學生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習狀態也發生了相應變化,逐漸對新穎的教學方法產生了濃烈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思維也較之前活躍,對數學學習充滿了自信。
一、組織探究活動,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能力
作為初中一門基礎課程的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能夠指引他們應用所學的知識更好地為生活提供保障,因此數學教師要高度重視數學教學。探究性教學模式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模式,初中數學教師既可以通過創設教學環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還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提高他們探究能力,同時也可引導他們學會獨立探究,感悟為探究的樂趣。初中生在探究性數學活動中和傳統課堂中的表現會明顯不同,給教師帶來無限驚喜,不僅可以快速掌握基礎數學知識,還可以在探究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數學學習和思維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學生在學習“平行線及其判定”一節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一上課,教師就拿出三條小木棍和兩條線,并用線將三條小木棍捆成了不等號形式,并問道:“同學們,老師像這樣組成了一條直線橫穿兩條直線的模擬場景,大家能夠據此說出怎樣才能使的兩條直線出現平行狀態呢?”學生開始思考,教師繼續道:“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討與探究,并且嘗試解釋如何判定這兩條直線一定是平行的!”學生立即以四個人為單位開始探究。在小組探究過程中,每個小組都有學習成績好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通過思想的碰撞他們能夠自由地交流問題與表達觀點,能夠在分析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展現出個人能力。在學生探究結束提出小組意見后,數學教師帶領他們溫習了平行線的定義,并將內錯角、同位角、同旁內角等講解給他們,引導他們通過這三種不同的角的關系進一步了解如何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學生在探究性活動中,不僅對數學產生了濃烈的學習興趣,還在探究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識,進而實現了有效學習目的。
二、開展問題教學,鍛煉學生思維水平
問題是知識的具體體現,使學生思維活動的主要對象,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高度重視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或者采用問題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問題教學法需要講究一定的策略,不是隨意在課堂中提出幾個問題供學生解答就可以的,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巧妙地設置趣味性問題,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也可以在設置靈活性問題,有效鍛煉學生發散性思維,還可以凸顯出問題的差異想,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有效知識。學生在問題化教學情境或者活動中,也會呈現出不一樣的學習狀態,積極性會更高,思維更加活動,最終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學生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節時,教師通過開展問題教學,有效鍛煉了學生思維水平。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就說道:“同學們,學校為了慶祝國慶節要去每位學生在家制作出一面三角形的彩旗,但是老師卻遇到了一個問題,不知道怎樣告訴大家要求才能我們班做出來的三角形彩旗大小都是完全一樣的,你們知道怎樣才能實現這一要求嗎?”一學生回答道:“這還不簡單,老師您將三角形三邊的長度規定好告訴我們就可以了啊!”教師繼續問道:“如果只告訴你們三條邊的長度,大家做出來的角度不同怎么辦?”其他學生附和道:“是呀,這樣肯定不行,老師應該將角度和邊長大小都告訴我們才行!”教師隨即說道:“只有確定了幾個條件可以保證兩個三角形全等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同學們開動腦筋想一想!”學生在問題化教學環境中,思維更加活躍,更加愿意主動地投入到數學課堂中,對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極大。
三、創設生活場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課標指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要求教師將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學生學會使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數學兩種不同的形式使得教學內容生活化,也可以通過導入設計生活化和例題設計生活化兩種方式來創設生活場景使得教學方式生活化,使學生在生活化氛圍中有效提升個人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生活化教學情境中逐漸養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為實現高效教學目標不斷努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分式運算”一節時,教師通過創設生活場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課上,教師道:“同學們有沒有在平常玩過這樣一個游戲,將一桶水裝滿后,分幾次倒出來,每次倒出水的體積是原來的一半,卻不知道輪到誰時會倒完!”學生點頭,并說道:“水越來越少,但是每次如果都剩一半的話是不會倒完的!”教師道:“假如這桶水的體積為1升,到了一次后還剩多少呢?”學生道:“還剩1/2!”教師道:“再倒一次呢?”學生道:“還剩四分之三!”教師道:“以此類推,倒了n次后,水桶中水的體積為原來的幾分之幾,幾次后水可以倒完?”學生立即開始探究起來。初中數學教師通過引用小時候學生經常玩的一個游戲導入課堂,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提高了他們自主探究能力,使其體驗到生活實際與數學之間的緊密聯系,并且在學習數學知識同時開始嘗試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一言以蔽之,初中數學教師在新課改不斷實行和深入發展狀態下,可以通過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創設不同的教學環境,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對數學產生濃烈興趣同時鍛煉其思維水平,提高他們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究水平,為高中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孫艷華.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21):101-101.
[2]闕燕平.新課改下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相關思考[J].新課程(中),2016(3):146-146.
[3]吳志坤.新課改下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7(57):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