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介
摘要:在小學基礎教學當中,小學高年級的數學十分關鍵,其教學意義不僅是在于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更是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有效途徑。數學知識本身便有著一定的枯燥性,在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則更加關鍵。因此,本文則關于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意義展開分析,并且試析幾點有效的培養策略,以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學習;積極性;培養策略
引言:
隨著年級的增長,小學數學學科的知識難度也隨之增加,因此,在教學當中,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實際困難影響著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也正是為了改善這一教學困境,通過有效教學方案的設計,配合以教師的教學經驗,以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實現高質量的數學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設計好教學計劃,才能更為有效的開展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活動。
1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現狀
1.1教學模式陳舊,教學理念略顯傳統
盡管當前階段的教育模式不斷的向素質教育進行轉化,但是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依舊采取“應試式教學”,更加注重知識的傳授,對過程能力的培養卻起不到重視,這樣的教學現狀得不到改善。并且,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方法機械化,無法勾起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甚至于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對其的厭惡,從而影響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者和活動的組織者,但是部分教師對于其教學理念的先進性不做過多要求。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仍然慣用以往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單一的知識灌輸,未能做到對學生做到引導行為,導致當前時期的小學生難以產生積極性,小學高年數學教學始終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1.2學生學習興趣薄弱,學生參與度低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本身便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思維性的學科,盡管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較于低年級階段要提升許多,但是對于高年級的數學知識在理解上還是存在著一定難度的。因此,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會感到更多的困難。并且,隨著年級的增長,數學知識本身的深度和廣度也會隨之擴增,對于學生來說則是愈加困難。上述情況都導致了學生難以產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其學習欲望越來越低。我們都指知道,數學學科本身便是一門較為枯燥的學科,教材當中都是一些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不是非常符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興趣,但是在深入接觸后,還是能感受到數學知識其中的魅力的。因此,小學高年級缺少數學學習興趣這個問題一定要盡管解決,才能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2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性的有效策略
2.1創變先進教學模式,歸還學生教學主體地位
在實際教學當中,為了改變以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困境,增強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的參與度,將學生的積極性徹底的激發出來,教師一定要創變出先進的教學模式,以能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便是要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程度以及學習基礎等方面綜合因素考慮,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更新。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教學模式當中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能通過引導學生在學習當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感,最終產生較強的積極性參與到學習當中。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對于數學學習水平高、自律性較強的學生,教師要適當增加習題難度以及教學進度,激發學生更多的數學能力,并且在其原有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擴增;對于中等水平、自律性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引導,督促學生多加練習,對一些數學知識點要進行自主鉆研和互相討論;對于數學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多加引導,賦予其更多的耐心,并且采取鼓勵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以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起來,進而產生更多的積極性投入到有效的數學學習當中。
2.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學習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亦是如此。并且,興趣是推動小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因之一,興趣的推動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面對數學知識當中的一些困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合理的運用好趣味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能使學生在感受學習魅力,產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從而積極的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要結合先進的教學經驗,來設計出趣味的教學課堂氛圍,以能進一步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到“分數的加法”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出一個圓形的蛋糕,并且將蛋糕均勻的分成五塊,詢問學生該如何運用分數表示每一塊蛋糕。學生紛紛舉手,表示一塊蛋糕便是整個蛋糕的五分之一,教師在再次提問學生:“那假如我拿出兩塊蛋糕呢?老師拿出的兩塊蛋糕是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呢?”隨著教師的提問,學生的興趣便被教師帶動起來,從而對分數的加法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積極的參與到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究當中。在通過教師的引導后,學生的求知欲徹底的被激發起來,也在學習分數的加法的過程當中解答了教師之前所提設的問題,其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師可以合理的利用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以能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逐步提升小學高年級教學的有效性。
2.3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合理利用提問環節
在實際的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當中,提問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此環節當中,教師不僅可以檢驗出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接受程度,更能通過提問來代入新知識、鞏固學生已學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提問的方式來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合理運用提問環節來增強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的同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課堂提出問題的設計要合理。例如在教學“百分數”這部分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在生活當中,我們都可以在哪里看到百分數的身影呢?”接著,學生展開了踴躍的回答,紛紛講出自己所見到的百分數。此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上講臺將自己所想到的答案寫到黑板上。在學生將自己的答案寫到黑板上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觀察這些百分數的特征。在進行觀察后,學生紛產生了對百分數的學習興趣,教師再繼續展開提問,詢問學生是否也想學會使用百分數,教師便可以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能進一步的幫助學生進行思維活動,在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后,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時,學生也便可以自主開動頭腦進行思考。并且,學生的積極性也油然而生,進一步的發揮出提問環節的實際教學作用。
結語:
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學生通過進行數學學習,可以進一步的認識世界、感知生活。與此同時,掌握好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學知識,也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活動打好基礎。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一定要考慮好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當中運用趣味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展示出學習數學知識的魅力,使學生真正的愛上數學、感悟到數學的內涵,進而增強學生在數學教學當中的積極性,實現高質量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曾林明.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課堂中學習積極性探討[J].學周刊,2018(10):110.
[2]張紫屏.課堂有效教學的師生互動行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3]張建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五要”[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