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雙
摘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國家經濟得以飛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日漸嚴峻,有的甚至已經危害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會議,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發展日程[1],表明我國就解決好維護好生態環境問題下大決心!本課題以人教版中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為內容,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滲透相關的環境保護知識,并組織學生參加一系列課外活動,再通過觀察法、問卷調查法、案例分析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對滲透環境教育的效果做出科學的評價,最終的分析結果顯示:滲透環境教育能有效提高全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亂丟亂扔等不良行為較之前有顯著的改變。
關鍵詞:滲透 ?環境知識 ?環保意識 ?實踐活動
一、引言:
生物教學滲透環境教育綜述
1、生物教學滲透環境教育
環境污染是一個比較活躍的元素,一旦造成污染,影響是廣泛的。例如近期在我國北方爆發的霧霾天氣,不但影響民眾的正常生產生活,而且空氣中夾雜的有害物質也不斷侵蝕著人們的健康。[2]不僅如此,我們所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單單只有這些,例如酸雨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海洋污染等問題,錯綜復雜,相互交叉[3],時刻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從每年因為環境問題所損失的財力物力就不難看出。人們已經嘗到了破壞生態平衡所帶來的巨大苦果,開始認識到加快開展環境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對此加快保護環境,提高國民環境保護意識是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必由之路;從根本上,長遠利益方面來治理環境污染問題是解決環境污染的長久之計。
2、中學生物教學滲透環境教育的目的
教育是一種社會活動,是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和系統的傳授知識。【5】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提高人民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具有崇高道德,誠信守法、博學多才的人才,培養能為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貢獻的人才。
在中學開展生物教學滲透環境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有利于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順利過度,讓學生從小具有對“保護自然環境,人人有責,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的認同感、責任感,從根本上提升國民環境保護意識,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及時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大陣營中來,以形成全面共識,從而從源頭上解決日漸嚴峻生態問題。
(4)滲透環境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在中學課程中,生物是涉及環境知識最多的一門課程,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知識,能有效的提高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環境保護意識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急需培養一代具有珍惜環境,保護環境,堅持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最后,在中學開展物教學滲透環境教育的實踐活動,將環境知識滲透到整個教育系統中,久而久之,在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方面,必有很大的提高。
總之,環境教育不能單靠生物課本,單靠教師口頭講解,必須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環境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吸收到相關知識,這將對我國今后開展環境保護工作以及環境的治理工作大有益處!
二 、研究方法
1. 通過問卷調查、行動研究法、觀察法、實驗法及結合實際環境,[9]讓學生對環境保護有一個全面的理性的認識。在滲透環境教育的實際活動研究中,設計教學方案,分析案例,設置對照班級,實驗結束后,調查分析之間的差異。
2.結合人教版生物教材滲透環境教育:主要涉及內容為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材上冊。
3.結合學校的周邊環境開展滲透環境教育。隨著我國城鄉發展的迅速,農村環境污染加劇。[10]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進化中學是一所鄉鎮中學,學校周邊的自然環境正反應著我國城鄉發展的一個縮影,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三、行動研究案例
案例一、“提高初中生保護寢室周圍環境的環保意識”的行動研究案例
研究對象:進化中學八年級(5)的全體學生
研究背景:學生寢室周圍的環境狀況不容樂觀,特別是寢室背面,到處是瓜果紙屑,顯然這一問題的產生是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隨手亂扔所致,最為嚴重的是大多數學生對此毫無察覺。于是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自己寢室周圍環境并在課堂上針對該問題展開討論,以此來規范學生的行為文明。
本次教學案例
(一)設計理念
在平時的課堂中,當老師提及亂丟亂扔時多數學生都表示這是一種不良行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卻很難辦到,學生寢室背后狼藉的一面就反應了這一問題,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只了解傳統課堂中的環境知識,停留在感性的認識層面,因此讓學生深入環境,自身體驗,事后反思,無疑是找到打開學生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一把鑰匙
(二)教學目的
1、活動目的:使學生養成觀察身邊環境的習慣,并能將自身行為活動聯系到環境污染上來。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過程
1、導 入:
同學們都了解重污染企業給我們的環境帶來的巨大破壞,對此也嫉惡如仇,那么老師今天就帶同學們去看看我們自己對環境造成了那些破壞。
2、深入觀察:
將學生帶到寢室的背面觀察草叢、水溝、樹枝等散亂的白色垃圾以及隨手
倒掉食物;空氣中還彌漫著刺鼻的氣味。
3、分組討論:
返回教室,將學生分為十三組每小組四人分別對觀察到的結果進行討論。
4、同學發言:
請小組的代表作簡短的發言,說出內心的感受。
5、師生小結:如何才能恢復寢室背面的良好環境呢?
要做到愛護環境,平時要克制亂丟亂扔。
6、作 ? 業:以自己為中心,號召認識的學校同學積極參與到寢室環境衛生的保護行列中來。
(四)總結
通過本次課堂行為研究,學生了解到了,原來自己平時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亂丟亂扔)也會給寢室周圍的環境帶來如此大的傷害。讓學生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同學們勤于觀察,深刻反思,嚴格要求,就能為宿舍周圍環境乃至更廣闊的自然環境做出貢獻。
經過一段時間后,再去學生宿舍觀察使發現,同學們都積極準備本宿舍的小垃圾袋,日常生活廢棄品都統一放到本宿舍的垃圾袋中,這表明這次活動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