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奎
摘 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各項工作的最終目標,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題。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農村小學只有加強學校教學管理,加強教師的專業發展,努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才有立足之本,才有生命力,學校才能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加強學校教學管理;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
1教學思想的管理
思想是先導,思想指導行動。有了先進的教學思想,才能保證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最根本的在于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要把教師教學思想觀念的轉變作為加強教學管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現代課堂教學研究和實踐的突破口,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利用每周的校本培訓時間認真組織全校教師學習《課程標準解讀》《現代課堂教學的特點》《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轉變和角色定位》《各科課堂教學操作的22要素》和《課堂教學操作模式》等理論書刊,先從理論上去轉變教師教學思想觀念,這種學習培訓有集中學習和各人分散學習,每次要求做好讀書筆記,結合課題對每一次學習要寫出心得或結合自己實際寫出學習反思;
二是見識比知識更重要,能力靠機會去鍛煉。為了更新教師的教學思想,組織教師遠到昆明、麗江、攀枝花,近到我鎮中心校等兄弟學校聽課、聽講座學習,學習后要把自己的所感所想用文字表達出來,與全體教師共分享學習所得,也就是一人學習眾人受用;三是邀請進修學校教研員來學校聽課指導和專題講座,隨堂聽課,隨堂評課,再根據課堂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診斷,從理論到實踐逐步地轉變教師的課堂教學思想。
2教學過程的管理
教學過程的管理是教學管理的關鍵環節,只有重視教學過程的管理,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2.1堅持深入課堂聽課和評課,準確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數,增強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2.1.1了解檢查聽課。
這種聽課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校的教學情況,每學期開學第一天開始校長和教導主任便對1-6年級進行聽課,主要了解教師有無充分準備,以達到督促目的,了解教師執行課標和教學計劃情況,了解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改革情況,了解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能力、身心狀態等,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種形式的聽課提醒教師將不懈怠對每堂課的認真準備。
2.1.2指導性幫助聽課。
在循環聽課結束后我將重點對新上任的特崗教師進行坐班聽課,這種指導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同教師一起備課,研究教材、教法、教案設計,必要時還要指導試講,每次聽后要及時交換意見。記得我校呂自貴老師剛接三年級時,課上得很糟,我就連續聽課指導近一個月的時間,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教師和她一起備課、上課、聽課、研究指導等,現以由剛開始的差老師,差班級已成為一名待培養的市骨干教師,班級的教學質量也在不斷的直線上升。這樣的聽課雖然比較辛苦,但能使這種情況的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工作,而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2.1.3突擊性聽課。
學期中后期進行的聽課,主要了解認真教學的持續情況,我通常在聽課后利用5分鐘的時間依據新課教學內容,當場出題、當場測試。通過課堂小測試可以了解學生課堂掌握情況,就可知教師的近期教學狀況,進而可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指導,通過這種形式的聽課可有利促進教師尤其是中老教師的認真備課、上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2制定執行教學常規的具體規定,檢查工作落實。從實際出發,以“教學常規的基本要求”為基本依據,制定備課、上課、批改、輔導、檢測、質量分析反思等方面的具體規定。(因為我校各班學生少,作業的批改和輔導教師們都很認真的做到面批面改和個別的輔導)
2.2.1抓備課關:“教”字成功,必“備”字先行。每學期要求各科任應認真學習“新課標”的內容,積極鉆研教材,達到“三心”(編者、教師、學生)相通。備課要講求實效性,要把大量的時間重點放在鉆研教材、熟悉教材上,借助教師用書思考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關鍵如何開啟,精心設計好能體現新課標理念的教學言行以及訓練點,做到吃透教材、熟悉教材,摸清學生的認知、思維特點的基礎上,選定最適合自己學生實際的教法,以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2.2.2抓上課關:激活課堂,優化課堂。
我們針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重把傳授,輕啟發的問題,倡導每節課40分鐘,教師的問和講最好控制在15分鐘內,安排20分鐘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5分鐘進行課堂小測。評課也以此作為衡量的尺子。成功的課例,組織全校性的教學觀摩;不足的課例,組織教師分析、研討。老師們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動中反思、頓悟,逐漸轉變教學觀念。
2.2.3抓調研工作。
質量調研是促進教學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獎優罰劣的主要依據。我校現行的“月測”制度已經歷了二年的實踐,在命題、監考、批閱、分析、通報、整改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為了進一步提高月測的效果,我校對月測工作進行了一番調整,確定了兩個重點:一是把薄弱學科、薄弱班級、薄弱教師作為檢測的重點;二是把畢業班語、數、外、科四門學科作為調研重點。針對第一個重點,我校采取輪流調研、跟蹤調研、突擊調研、月測的方式,而對畢業班則除了采取“月月測”的調研方式外還要進行單元測試,確保畢業班的教學質量,力爭使畢業班成為展示我校教學質量的窗口。
2.3創建現代學校管理運行機制
要想進一步完善農村小學的管理工作,也需要創建現代學校管理運行機制。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進入21世紀之后,人類社會已經開始邁入信息化時代。因此,在農村小學的管理工作中,在教育資源充足的情況下,也需要進行現代化設施建設,積極引進現代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手段、拓展教學渠道、擴充教學內容。這樣做的優勢在于:能夠有效改善當前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建設現代學校管理運行機制,也能夠幫助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從而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助益。
3結語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農村小學只有加強學校教學管理,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努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才有立足之本,才有生命力,學校才能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將不驕不躁,堅持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相信我們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實,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張華.農村中小學教師管理策略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3(1):72-73.
[2]葉圣中.農村初中學校管理的內容與策略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6(20):223-223.
[3]李振宇.農村學校教學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3):5-7.
[4]儲為權.農村中小學教學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6.18(3):92-95.
[5]李佳妮.加強和改善農村學校管理之對策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
[6]顧慶倫.農村學校管理現狀及對策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6):85-85.
[7]李印文.淺談農村小學素質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