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友發(fā)
摘要: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意識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要全面的重視起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堂教學,積極的對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不斷的對教學方法的使用進行探索,進一步的激發(f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生機,從而讓優(yōu)質與高效的課堂教學為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創(chuàng)造良好的前提條件。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入手,就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有效教學策略進行探索。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一、有效課堂教學,要進行細致化備課
備課是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施備課可以讓道德與法治教師精準化的來了解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及具體教學內容的模塊組成,從而指引教師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開展高效的教學,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的優(yōu)化備課環(huán)節(jié),為課堂的教學助力。其一,遵循一定的原則。在備課中需要教師遵循一定的原則:①面向全體學生,在備課中教師要本著服務學生、對全體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備課,積極的對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進行準確把握,并在此基礎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如學困生、優(yōu)秀生等的情況進行細致化的了解,充分的兼顧到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和提升;②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原則,在備課中教師要緊扣教材,注重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斷的借鑒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努力完善自身的教學設計,讓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能夠體現(xiàn)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也是我們進行教學的目的和初衷;③因材施教。不同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在備課中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給予分層化的教學任務布置。其二,完善每個環(huán)節(jié)。在備課中要做到細致和全面,像對學情、具體教學內容、教法運用、教學目標等每一項任務都要合理的進行準備。例如,在學習《我說我們的學校》內容時,教學目標可以設置為:掌握自己學校的環(huán)境特點、主要設施及用途,并能簡要的對自己的學校進行介紹等等,從而讓有效的備課助力課堂的高效施教。
二、有效課堂教學,要運用豐富化教法
教學方法是道德與法治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依托,通過對教法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有助于激發(fā)小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活力,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積極的改進以往那種被動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的采用豐富化的教學策略實施教學。例如,在學習《走進我們的老師》小節(jié)模塊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討論學習法進行教學。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合理的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可以將不同年齡、性格愛好、學習能力的學生有機的分配到同一個小組內,以讓他們在討論學習中能夠優(yōu)勢互補,緊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的討論學習設計問題,如你們老師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樣的特點?老師的工作是否辛苦?如何正確的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等等,讓學生以問題為依托,積極的開展討論學習,一起分享自己的觀點,而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給予及時的引導和幫扶,如當學生在討論中遇到了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的給予分析和解決,并較好的維持好課堂的秩序。最后,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以上的問題進行細致化與全面化的講解,并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提問法來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進一步的強化學生對《走進我們的老師》小節(jié)模塊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從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當然,道德與法治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互聯(lián)網+教學法等開展教學,只有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學習欲望,教師都可以積極的進行嘗試。
三、有效課堂教學,要布置生活化作業(yè)
作業(yè)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而傳統(tǒng)的作業(yè)設置往往注重對理論性作業(yè)的布置,使得學生的興趣度不夠高,作業(yè)的完成度也不夠好,需要教師積極的嘗試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來有效的發(fā)揮作業(yè)布置的效能,促進學生較好的學習和掌握相應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了《父母多愛我》內容后,教師可以布置以下作業(yè):在家中細細的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記錄下父母為自己所做過的事情,并思考父母為什么對我這么好,試著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這種生活化的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有助于鞏固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果,進而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又例如,在學習了《家庭的記憶》小節(jié)內容后,教師不妨讓學生在家中和父母一起討論家庭中重要的紀念日、家庭中發(fā)生的事情以及家庭稱謂的變化等等,讓這種生活化、實踐化與開放化的作業(yè),進一步的強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認知,有效的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和各項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較為重要的課程,對于小學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及其未來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全面的提高責任意識,積極的對教法和學法進行改進,并進行細致化的備課、運用豐富化的教法、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全面的把握好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進一步的完善該學科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為小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思考[J]. 郭玉. ?學周刊. 2019(06)
【2】打造兒童語境 建立童趣課堂——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童趣課堂的構建[J]. 刁玉梅. ?教育觀察. 2018(22)
【3】“道”融生活 “法”在身邊——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踐探索[J]. 王艷. ?基礎教育論壇. 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