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
摘 ?要:音樂,在小學教學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科目,它可以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感受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新課堂的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方式輔助教學,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在音樂中感受畫面美。本文就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教學手段;思維活力;動作
作為培智班的小學生,他們與正常學生有很大的不同,在語言能力與表達能力上也都比較薄弱,需要教師的不斷幫助下才能夠有所提高。然而,培智班孩子與成人一樣都具有豐富的情感,只是孩子常常不會表達內心的情緒。小學音樂教師,要讓學生運用自身的情感去體會音樂的美,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音樂鑒賞力。本文則是從如何引導培智班學生欣賞優美的音樂作品進行探討。
一、創新課堂教學手段
在一般的教學中,教師在上課時時常以“教師唱,學生跟唱”的教學模式進行音樂教學,課堂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交通以及網絡的便捷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也拉盡了生活與藝術的聯系。學生能夠接受圖像、視頻等各種方式接受知識。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在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置身于音樂所創造的世界之中,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授《我愛家鄉,我愛祖國》這首歌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一些類似《歌唱祖國》《愛我中華》《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等歌曲,讓學生感受那份濃重的愛國情懷。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祖國這些年的變化,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等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接下來,教師則讓學生來表達自己對祖國的喜愛之情,可以說一說自己的生活感受,也可以演唱一首歌曲表達對于祖國的熱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先進行哼唱曲目的學習,讓學生先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然后再把歌詞融入在演唱之中。最后,教師再播放優美的音樂和祖國的畫面,讓學生進行跟唱并且欣賞祖國的美景。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之下,學生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二、激發學生思維活力
我們在欣賞一首優美的音樂作品時,經常會將整個身心陶醉在其中,獲得美的享受。然而,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所處的時間和地點不同,聽同一首歌也會聯想到不同的生活場景,從而產生不同的情緒。培智班學生也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情感,每個對于音樂的想象也各不相同。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讓學生在聽音樂的同時聯想音樂所描述的畫面,再引導學生述說自己想象的場景。這樣一來,不僅僅讓學生在音樂中找到情感的共鳴,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音樂中的動物》中,教師要在課堂中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的興趣,通過音樂活動、唱歌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人與動物之間的親密關系,在音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模仿動物的聲音,學生可以自由的進行模仿。在學生模仿的過程中,可以讓其他學生發揮想象力猜測模仿的是什么動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完歌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動物的聲音進行歌唱,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拉近了學生與音樂的距離,讓音樂深入學生的生活之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
三、音樂與動作相結合
我們在欣賞美好的音樂時,總是會情不自禁的根據音樂的旋律而舞動。其實,雖然音樂是要靠人的耳朵去仔細的聆聽才能夠有所體會,但是在動作的輔助下能夠進一步讓人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培智班有些學生會有口吃、發音困難、不愛講話等情況。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在欣賞音樂時也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肢體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音樂感受力,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肢體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我們多快樂》時,不光要讓學生欣賞《轉圈圈》《踢毽子》《布老虎》等歌曲,并且要讓學生在聽歌曲的過程中能夠跟隨音樂而做出相應的動作。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堂鼓、木魚、小鈸等打擊樂器,教授學生這些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效果與適用場景并且讓學生進行練習。比如在欣賞《拔河》這個作品時,教師引導學生跟隨旋律而敲打木魚,讓學生感受拔河時的激情澎湃的感覺,營造一種熱烈、緊張、歡快的氣氛。教師可以把學生們熱情演奏的場景用視頻的方式保存下來,讓學生觀看,從而讓學生再次感受音樂的魅力。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與情感表達。培智班的學生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他們在身體或者心理上雖然有所欠缺,但是也應該在呵護之下長大。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引導學生體會作品后面所蘊含的精神魅力,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作品,感受音樂的力量,從而培養學生高尚的精神情操。
參考文獻:
[1]王娜.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研究[J]. 北方音樂,2017,37(23):199-199.
[2]佚名. 基于智慧課堂環境下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策略實踐與探索[C]// 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五卷).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