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于1989年8月分配到雷池中學以來,一直從事數學教學。三十年來的教學工作,風風雨雨,酸甜苦辣,感觸頗深??梢哉f我見證了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轉變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經常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師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出色的人民教師去踐行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下面就這個問題,我談談個人的想法。
關鍵詞:教育教學;教學質量;數學教學
一、 讓學生獲取必要的知識養分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社會在不斷進步。學生要不斷持續健康地發展,最重要的莫過于掌握知識所散發的力量。
首先,教師要認真備課?!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上好課的前提是認真備課。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了解學生是許多老師容易忽視的部分,我們要了解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家庭環境,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針對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計劃。備教材就是要認真研讀教材,針對知識的特點,弄清知識的前后聯系。根據新課改的理念,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農村中學的特點,編寫出詳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設計。
其次,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尋找新穎的、創新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習興趣是打開數學學習的金鑰匙。能夠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學生學習和創造的動力之源,是成功的催化劑。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堅持從誘發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三,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上好課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如何做好課堂四十五分鐘非常重要。首先,要有飽滿的工作熱情、昂揚的精神面貌。上課時面帶笑容,使學生感到親切。且多與學生互動,實施討論式教學。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創新的意識和能力。上課時應選擇有代表性、典型的例題,做到精講精練,不搞題海戰術。優化變式訓練,讓學生學會歸納、總結,舉一反三。
平時盡可能多的進行一些開放性、探索性、研究性的題目的訓練,讓學生多動腦,勤動筆。通過各種類型的例題講解,使學生掌握解決各種類型題目的方法、規律以及解題技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去創新、去探索。
第四,做好學生的課后輔導。由于學生的個體的差異,有的接受能力強,有的接受能力弱,有的基礎扎實,有的基礎薄弱。還有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甚至還有一些出現厭學情緒。那么做好后進學生的課后輔導和心理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對學生的作業應及時檢查,發現錯誤及時講評且找出錯誤的原因。學生及時更正錯誤,在原作業的基礎上,再次思考,發現自己知識的缺漏和錯誤的思維習慣、方法,更好地把握知識的準確性,加深掌握程度。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第五,轉變舊的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舊的評價機制是只注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這種評價有時候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的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亮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以增強他的自信心,激發他的學習興趣。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我們要幫助他分析錯誤的原因,并督促他及時改正。
第六,及時進行課后反思。每節上課后我們要對這節課學生學的過程、教師教的過程進行反思。“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懶了,越來越難教了”,這是在辦公室里與其他老師常談論的話題,這也似乎成了許多老師的共識。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走進課堂,頭腦中并不是一張白紙,他有他的認知習慣和感受,我們的課上得是否符合他的認知規律,有沒有把學生的疑問、問題從頭腦里“擠”出來,并且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情境設計是否有新穎感,課堂氣氛是否生動活潑,課后作業的設置是否適應課改的要求,這節課學生的參與度高不高。只有經過不斷地總結和反思,才能提高教學水平,才能適應教學形式的發展。
二、 加強道德建設,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辱感
第一,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約束人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當今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的追求十分關注,但是,如果沒有基本的道德品質的人,說不定會給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所以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應是重中之重。作為教師應該言傳身教,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我們平時自覺加強道德修養,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舉止文明,為人師表,才能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一個公平公正、言行一致、熱愛生活的教師形象,將我們最好的面貌展現給學生,以自己的行為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能夠保持一顆干凈純潔的心。
第二,集體主義榮譽感是一種熱愛集體、關心集體、自覺地為集體盡義務,爭榮譽的高尚道德情操。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一切以“我”為中心。部分學生集體榮譽感不強,甚至有個別學生對集體漠不關心。那么就要從心里、行為、目標等角度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蘇聯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能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苯逃姨招兄壬f:“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币虼耍處熞獦淞⒁粋€熱愛學生的形象,要對學生充滿愛心。同時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培養學生團結精神,使學生感受到他是集體的一分子,集體的榮譽與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們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樹立遠大的理想,日后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長和充盈。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了汗水,但收獲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和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一如既往地探索教育改革新思想,使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學生將會成為知識、能力、情感和諧共進的有用之才。
作者簡介:
程堅,安徽省安慶市,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雷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