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啟蒙階段,教師必須注重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提升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他們對閱讀內容的掌握和理解,促進他們體會到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低年級;實施策略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出現了眾多新穎的教學方法,更新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從而提高了閱讀教學的質量,提升了閱讀教學的效果。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享受美好的精神體驗,進而激發閱讀熱情,喜歡上閱讀,享受閱讀的過程,提升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 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無法深入解讀文章內容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無法了解到文章的具體內容,不能深入解讀文章的內容,在文本細讀中存在眾多的問題,不能充分理解細讀文本的益處。通常情況下,教師會按照課本的內容進行講解,根據參考書的建議對文章進行解讀,這導致他們無法獨立細讀文本,只能參考教學資料進行教學,學生無法去細細品讀文章的內容,不能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文章中迷失自我。
(二) 新的教學模式無法應用,缺乏創新性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要求下實施的新型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與交流的能力,促進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在課堂上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手段,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與交流,發現文章中的主要內容。然而,部分教師認為合作學習是必須進行的閱讀教學手段,只注重學生的討論結果,忽視了他們在討論過程中能力的鍛煉,將合作學習模式流于表面形式,失去了教學手段的真正內涵,無法應用新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創新,很難提出創新性問題,不注重多元化教學手段的實施和運用,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了他們對文章內容的吸收和掌握。
(三) 無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采取較為落后的教學手段,這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和發展,阻礙了他們創新能力的提高,影響對閱讀內容的學習和理解。教師單純地向學生灌輸閱讀學習內容,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體系,這無法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學生缺乏思維能力提升的途徑,這制約了閱讀綜合素養的提升,從而影響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三、 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的原則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實施教學策略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①直觀性原則。教師在選擇學生讀物時盡量挑選具有直觀性理解內容的書籍,符合當代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增強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吸收。
②自主性原則。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書本內容的印象和理解。
③引發興趣原則。閱讀的內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愉悅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自主投入到閱讀課堂教學當中。
④逐漸性原則。教師對于閱讀內容的挑選和教導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積累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逐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增強他們對文章情感的感受。
四、 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的具體措施
(一) 從興趣出發,調動學生學習閱讀的熱情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對閱讀的探索和研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圖片、音樂等形式制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找尋到閱讀的樂趣。在低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兒歌對閱讀的內容進行改編和創造,結合兒歌的特點和形式展示出文章的具體內容,從而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找尋到學生的興趣點,提升他們對閱讀的喜愛之情,增強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應用。
(二) 拓寬閱讀的內容和渠道,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
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接觸到大量的閱讀資源,用以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拓寬他們的視野,使學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識內容,增加對語文學習的了解和把握。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加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利用課余時間找尋到所喜愛的書籍進行品讀,幫助他們制定良好的閱讀計劃,充分發揮圖書的積極作用。同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閱讀交流的平臺,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閱讀經驗,與同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發表自己對書籍內容的獨特見解,交流自己的閱讀成果,了解到更多的著名書籍,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他們對閱讀的體驗。
(三) 在閱讀過程中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出較好的書籍和文本,貼近他們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熟悉文本中所講的故事情節,增強他們對文章情感的感受,從而調動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增強他們閱讀探索的能力。教師要不斷地增加對學生的指導工作,讓學生學會在品讀文章時注意使用眼睛觀看、用心品讀、用耳傾聽及動腦思考的閱讀習慣,使學生通過文本的內容活躍自身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他們對閱讀的興趣。
五、 結束語
閱讀教學是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低年級的閱讀內容和層次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因此,學生只有學會閱讀,才能真正將語文學好。教師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實施豐富的教學手段,開展一系列課堂教學活動形式,從而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胡玲.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12):53.
[2]郝建榮.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156.
[3]劉樹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6(64):36.
[4]張淑芬.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6(13):64-67.
作者簡介:胡敏,江蘇省淮安市,江蘇淮安市淮北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