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樹人”符合語文學科自身特點的需求,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突出了“立德樹人”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語文教育中實施“立德樹人”的方法有三種: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在課本中理解道德觀。
關鍵詞:語文教育;立德樹人;傳統文化
一、 引言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教育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語文教師在立德樹人的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做到提升自己素養的同時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價值觀,世界觀。
二、 “立德樹人”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 語文學科自身特點的需求
著名教學家赫爾巴特曾提出“教育性教學”以及“教學的教育性”觀點,在他眼中,不會存在任何無教學的教育過程,更不會出現任何無教育的教學過程。換句話說,任何學科在講解和學習過程中,均需要將知識和教育密切聯系到一起,這其中,語文學科也要遵循這一規律。另外,語文學科所表達的并不是簡單的工具性特點,其中還涉及很多思想性和情感性等問題。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中,語言是最重要的工具,還包含著一些文化成分,以及一些情感、思想等內容的交織。語言是自然界的產物,具備文化和自然的多重特性。所以說,在具體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決不能將思想教育內容忽略,否則將會對學生成長產生嚴重影響。語文教材之中包含很多優美篇章,不同文章的思想性不同,教師不能將其中的思想內容忽略,而單獨進行語言文字知識傳授,應根據具體的語文形式,將其中存在的教育因素挖掘出來,賦予學生良好品質。
(二) 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新課改明確指出,新的課程教學目標建設應該與時代要求相符。在此過程中,學生應具備較高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進而將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繼續發揚。另外,學生還要具備社會民主法治意識,和公民該有的道德,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從上述內容中可以看出,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在語文教學任務中有所體現。除此之外,語文教學過程中還要建立起辯證唯物主義認知方式和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對新的知識進行探索。之后,培養他們愛國主義情懷,利用自身崇高理想來獲得更多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各種道德因素進行挖掘,通過語文學習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并對民族精神進行培養。教師還可以通過各種實際例子,讓學生形成更多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通過知、情、意等相互作用,讓學生朝著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這對于學生來說幫助巨大。
三、 語文教育中實施“立德樹人”的方法
(一) 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通過語文教學開展德育教育時,教師首先要對傳統文化傳承工作提高重視程度,傳統文化屬于我國歷史的精華凝聚所在,更是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作為中國人,人們應該從學生時代就具備屬于我國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因此,教師需要將該方面教育意義展示出來,追求仁愛、責任感等良好品質,并讓學生理解這些內容的所在和具體表現,成為他們在后續學習過程中的精神符號。還有一些傳統文化隱藏在古典文學之中,無論是詩歌還是小說,其文化內涵值得人們深思和考慮。因此,在實際課堂上,教師除了文中表層知識內容之外,還要介紹一些和作品相關背景以及思想,這樣一來,學生們可以在后續學習過程中,更加清晰地了解作品內容,加深其印象。
(二) 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
在學生價值觀和道德觀培養過程中,單純通過書本知識很難做到,教師需要將其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語文就是生活的衍生物,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單純地強調道德觀作用,而是先將文章含義向學生介紹清楚,讓學生學會如何去體會其中傳遞的情感,之后再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感受道德觀的重要性。部分教師習慣在教學之中通過分析將道德觀展示出來,之后要求學生按章辦事。這種教學方式很直白,但說教色彩過于濃厚,容易讓學生產生反感情緒。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深入到生活之中進行探索,將一些經驗總結出來,這樣,學生所感受到的東西才會更加真實,學生也更愿意去接受。想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從學生實際生活入手,尋找實際的德育內容。
(三) 在課本中理解道德觀
想要將課本之中的道德觀真正展示出來,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寫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站在實際角度來說,教師通常喜歡將文中優美句子和詞匯當作重點,讓學生對其進行記憶,將其價值觀和道德觀等深層次內容忽略。例如,在《論語·侍坐》學習時,該篇文章的篇幅不長,涉及的內容卻十分豐富,除了孔子學生人生理想之外,還能體現出人的個性色彩。另外,從孔子和學生的對話中可以了解到,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語文教師可以對該種理念進行學習,不要求學生有多么遠大的理想,但在生活和學習中一定要腳踏實地,在原有基礎上始終能夠保持進步,最終一定能收獲成功。
四、 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與義務,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將語文教學和生活聯系起來,通過課本中的知識使學生了解道德觀,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促進學生政治,思想道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利.試論語文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2):45-47.
[2]馬麗平.芻議立德樹人方針下的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11-12.
作者簡介:
李蘭武,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榆中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