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是推進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等傳統教學觀念的長期影響,當前初中數學教師仍會采用單一落后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注重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從而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數學學習的興趣積極性,整個數學教學呈現出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的狀態。基于此,本文從結合信息技術、精心設計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創設生活情境與精選例題講解五個方面出發,分析與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優化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與基本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新課改是現代化教育教學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基本趨勢,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改變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努力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和勤于動手,使學生能夠在獲得基礎知識的同時,獲得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方面的發展提升。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徹底轉變和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探索科學、高效、創新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此展開一番具體的研究與論述。
一、 結合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往往采用語言講解、教材文字描述與二維圖片展示的方法,無法使學生產生直觀的理解與認知。因此,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將數學知識以圖片、視頻或者音頻等形式,直觀、動態、立體的呈現給學生,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幫助學生建構起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聯系,加快學生知識理解的速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授《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筆者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了直觀的學習情境。首先,筆者為學生展示了幾種立體圖形,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些圖形的特征,與平面圖形作對比。通過直觀的展示,學生很快便找到了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差別。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結合信息技術,有效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知。
二、 精心設計問題,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
問題是知識的有效載體也是教學活動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啟發性問題的提出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在數學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思維水平,進行問題的巧妙設置,使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從而確保問題的提出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動機,使學生能夠活躍自身的數學思維,調動自身知識儲備,積極主動地展開對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證與探究,從而進一步地推動教學進程的開展,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落實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例如,在教授《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在導入環節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通過視頻為學生展示了幾種點與圓的位置關系,視頻播放結束后,筆者對學生提出了如下幾個問題:通過觀看視頻,點能夠與圓產生幾種位置關系?點和圓之間的距離如何表示?隨后,筆者給予學生一段時間進行思考,時間過后,學生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有效調動了學生的思考動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 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新課改更加強調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而小組合作剛好是將學生之間的個體關系轉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關系的一種教學模式,所以,初中數學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具體而言,教師首先可以將學生分為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進行合理的分工,隨后教師便可以向學生發布任務,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部展開充分的對話、討論與交流,產生思維之間的碰撞。最后,教師要讓每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討論結果的充分展示,從而活躍整個課堂教學氛圍,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邊形的判定》這部分知識時,為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上課前,筆者先對學生進行了分組,讓學生以5人一小組進行任務探究,小組成員安排完畢后,筆者下發探究任務,任務如下: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我們都知道,根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如何判定一個圖形是否為平行四邊形呢?任務下發后,學生立即展開討論,一段時間后,學生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組織小組合作,有效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 創設生活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也是最終的歸宿,數學知識更是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教學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同時也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教學的效率。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將一些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元素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以此來還原或者創設出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使學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中能夠明確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與重要性,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與掌握,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例如,在教授《反比例函數》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筆者為學生展開了生活探究,如,在生活中,我們觀察不同汽車的起步速度,發現汽車的體積越大,質量越重,汽車的起步速度就越慢,那么汽車的起步速度便與汽車的自身的重量為反比例,這看似常見的現象,卻蘊含著深奧的數學知識,這時,筆者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融入生活經驗來進行學習。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創設生活情境,有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 精選例題講解,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數學例題中通常中包含了科學的解題思路與解題技巧,所以例題講解應該成為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要根據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來精心選擇數學例題,使例題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層次性,并對例題展開深入的剖析,引導學生發現例題中所蘊含的數學基礎知識與數學思想,掌握科學的解題技巧與方法,從而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掌握同類題目的解題思路,最終實現學生解題效率與能力的提升。
以“已知拋物線y=(m+2)x2+(m-4)x-1(m為實數),問m取何值時,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有兩個?”以這道題為例,首先,筆者引導學生對求拋物線的方法進行分析,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交點,那么對應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問題轉化成求一元二次方程,求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m應該滿足的條件。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精選例題講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效率。
總而言之,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動力,更是學生學習效果優化提升、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強有力的支撐與保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順應新課改的趨勢,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做出相應的改變與調整,將結合信息技術、精心設計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創設生活情境與精選例題講解運用到數學教學過程中,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最終使數學課堂教學更加高質、高效,從而更進一步推進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增強.新課改下如何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甘肅教育,2018(21):79.
[2]孫海霞,郝曉燕.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幾點嘗試[J].學周刊,2018(20):78-79.
作者簡介:范增英,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房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