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經常會看見關于美術的簡筆畫、風景畫、人物圖像等美術元素。小學課本對于美術元素的應用貫穿整個教材,語文課本有美術的元素,美術課本有便于美術教育理解的文字,二者缺一不可、緊密連接,這是兩個科目的完美結合,在學習小學語文的過程中時刻感受美術的運營并通過美術的融入來提高小學生對于語文與美術的深刻體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基于此本文對于小學語文與美術的結合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美術教學;綜合素養;融合教學
小學語文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語文的學習可以使小學生受到文化的熏陶,書中的內容有利于在小學生性格發展的初級階段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使學生溫文有禮,明理懂事。美術的學習則是陶冶了小學生對于美的欣賞能力,塑造出良好的審美能力,形成各自的審美觀,讓學生對于藝術有所了解,對于小學生的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語文與美術的結合可以使二者更好地結合在一起,發揮各自的魅力,共同促進小學生的發展,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 語文與美術的連接方式
語文的教學中美術結合在其中,語文是通過講解文學、理解文字來進行學習教育的教學手段,通過文字使學生了解世界,相對來說美術則是借由人的情感進行藝術的宣泄方式,通過美術的表現形式來進行一種情感表達的手段。語文對于小學生的思想有著感性的塑造,那么美術對于小學生的思想則進行抒發,把小學生的情感帶入其中,就像小學語文課文中對于杜康釀酒的故事解讀,使小學生了解到人生的八大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中的酒,酒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釀酒更是老百姓智慧的結晶,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中就引入了這一文章杜康釀酒,詳細地介紹了酒的釀造過程,以及酒的最初釀造人杜康又叫“少康”,課本中可以看出杜康是一個節儉的人,他常把吃剩的飯菜放在桑樹內自然發酵,久而久之流出一種液體并散發一種令人愉悅的香氣,小學語文中對此進行了詳實的學習,但是對于小學生的理解程度來說,小學生理解得不深刻,這種情況適時地在文章中加入美術的元素,畫出了杜康釀酒的過程簡圖便于學生的理解記憶,這是兩個學科的完美結合,對于學生的理解記憶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語文教學中美術的應用有利于語文教育的深入淺出,能使不好理解的知識變成立體的可以看見的,使語文作品更加的直觀,語文教學便于小學生受教群體的理解與認知。
二、 語文與美術連接的意義
伴隨著現代化的建設人們的物質豐富了,在精神的驅動下多數人在思考精神世界的建設。在這種迫切的需要下語文與美術走進群眾的生活中并逐漸引導教育模式的革新,語文教學作為我國的文化歷史不斷地被傳承發揚,從古時的科考制度到近代的義務教育、高等學府、職校學習等等,這些學習對于文字的理解貫穿整個學科,雖然時代變遷但是對于語文的學習卻是相距不遠的,同時文字理解是各個學科組成的基本內容,語文內涵豐富,知識種類良多,對于成年人而言較好理解,但是對于小學生在小學學習的初級階段是晦澀難懂、不便理解的,美術在我國也是有著悠久的歷史的,古時就有傳揚至今的《清明上河圖》等藝術作品的流傳,一筆一墨一丹青留下了具有寶貴價值的藝術作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好理解的部分適當地插入美術圖片,可以刺激小學生的感官加強學生的理解記憶,這大大地提升了我國小學教育對于美術的運用,更好地促進了美術的發展,語文與美術之間相輔相成、互相輔助,陶冶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使歷史文化的發展不被歷史的洪流湮滅。由此可見二者結合的必然性。群眾的精神世界的迫切需求也使語文與美術的連接更為緊密。教育的發展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在小學的學習階段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思想道德的建設,作為普通的基層群眾整體的精神水平建設得到提高才可以使社會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成年人的思想不會輕易被改變,形成的觀念無論好與壞基本都不會發生變化,所以小學時代正確的思想道德觀的建設是極其重要的,這也是促進我們新型教育的發展、語文與美術的融合,不但使小學生容易理解所學內容,更能構建正確的觀念,使小學生的思想與學習能力得到穩步的提升,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可持續性發展。美術的繪畫技巧更能賦予其中小學生的情感,培養小學生的正確抒發情感的方式,并使小學生學會欣賞一門高雅藝術。語文中美術的融入是必然的,作為教育者要更好地幫助文化的發展。
三、 結束語
基于文章上述所表達的內容,社會形勢的變化與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以素質教育為發展的基礎下,語文教學與美術教育融入是不可阻擋的,就當下來說,語文教學和美術教學之間是不可缺少的,教育者以語文為基礎切入美術的學習與教育,兩個學科的完美連接,更能彰顯社會的文化發展,并借助藝術的表達形式使小學生的思想建設更加完善,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根據當地的小學教育情況合理地選用適合小學生發展的文化內容。從而促進小學生心理性格的健全。使小學語文教學與美術教學共同發展,提升社會文化素養的建設與發展。
作者簡介:
張青,江蘇省淮安市,建淮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