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初中物理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與動手能力培養,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目標。物理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是豐富學生基礎生活經驗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學生知識應用水平的基礎保障,對于學生今后的長足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本文主要就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措施展開探討,希望能夠對日后的相關探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動手能力;有效培養;學生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在增強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我國初中物理教學工作的更好開展。
一、 激發動手欲望,提高動手能力
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途徑,是增強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保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其一,深入到學生群體當中,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設計更貼合于他們實際生活的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氛圍,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其二,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優勢價值,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操作中,更好地感受物理知識的學習樂趣,激發學生興趣,深化知識理解。其三,加以正確的課堂引導,通過提問、設問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學習“浮力”這部分知識時,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死海”的照片,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人漂浮在死海上,能夠不下沉?煥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加快物理知識消化。其次,以故事引入課題,加深學生知識印象,提高學生實驗操作水平。比如說,以“曹沖稱象”故事為引,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可以利用船來稱量大象的重量?其中蘊含著什么物理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能進一步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再次,教師應抓住教學時機,組織學生開展動手操作實驗。實驗一:將乒乓球按入水中,然后放手觀察乒乓球運動變化;實驗二:將鐵球按入水中,然后放手觀察鐵球運動變化。通過實驗得知:實驗一乒乓球浮出水面,實驗二鐵球沉入水底。課堂提問:我們都知道,乒乓球浮出水面是因為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鐵球沉入水底,能夠說明下沉的物體不會受到浮力的影響嗎?讓學生對此進行深入探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后,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及時、積極的教學評價,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二、 借助小型實驗,創設動手機會
近年來,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意義。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科素養,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積極借助教材中的小型實驗,合理配置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實驗操作機會,鞏固學生的知識記憶,提高學生的感知體驗。同時,教師應營造良好的實驗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加深對于物理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在豐富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基礎生活經驗,促進初中物理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例如,在學習“壓強”這部分知識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教學實驗,準確導入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將四個差不多大小的氣球放在地上,在它們上面放上一塊木板,并讓一個人站在上面,請問氣球為什么沒有爆破?這是什么原理?你能做到嗎?其次,結合實驗,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壓力”概念,明確壓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且與哪些因素有關?最后,帶領學生做課堂小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他們將石頭放在沙子上,觀察石頭的下沉深度,并做好相關記錄;隨后,增加石頭重量,再次觀察石頭在沙子中的下沉深度,通過這樣的反復動手操作,讓學生逐步了解壓強、壓力的相關知識,促進初中物理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 創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演示實驗不但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途徑,還是實現抽象知識向具體知識轉變的重要媒介,對于學生加深知識理解、深化知識記憶均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明確實驗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心里所想,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進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學習“光的反射”這部分知識時,教師應在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提出具有探究性的教學問題:我們為什么能夠看得見物體?在學生探討一段時間過后,引入“光的反射規律”,為后續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隨后,帶領學生做實驗:將事前準備好的平面鏡發放至學生手中,并讓他們將硬紙板豎直地放在平面鏡上,使硬紙板垂直于鏡面,此時觀察從鏡面上反射的光的軌跡方向,并做好相關的記錄;將紙板轉變方向,再觀察反射的光的軌跡方向,同樣做好記錄。最后,讓學生講述一下親自參與演示實驗感受,總結自己在實驗過程中得到哪些收獲,以此讓他們更深入地懂得動手操作的意義,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物理是初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基礎保證,是豐富學生基礎生活經驗的主要途徑,對學生今后的長足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在滿足新課程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設計更貼合于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從而在增強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我國現代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曉霞.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21).
[2]閆長員.淺析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3(12):00174.
[3]韓志強.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8).
[4]朱正華.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2).
作者簡介:李遠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廣西桂平市羅播鄉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