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進行教學的統領性觀念,它是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的基礎。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百利而無一害,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幫助學生認識和學科的學習。化學學科是高中學科教育階段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涵蓋了許多方面,能夠讓學生認識和學習到許多事物。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能夠充分體現出高中化學的本質特征,還可以將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及思想方面進行有機結合,促進高中生的多方位的發展。
關鍵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高中化學
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和適應社會變遷所需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具體學科的學科化、具體化、情境化,它關注的是一門學科對一個人的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形成所能夠做出貢獻的多少,而不只是學科的具體知識內容,從而決定這門學科的必要性。教師要想全面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首先要深入了解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其次,是對高中化學書本有透徹的解析,然后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教學方案,最主要的是對高中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繼續優化高中化學教學,這也是教學目標之一。
一、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涵蓋了許多方面,進而從多個角度對高中生做出了要求,使得高中生能夠從多個角度看待化學物質,了解化學物質的相關知識,最后能夠將所學所見更好地運用到化學實踐中去。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方法,在生活中保持正確的學習態度。要培養高中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就要優化學生學習化學基礎知識、培養化學能力和認識了解化學的思想方法。
二、 學科核心素養優化學科基礎知識課堂教學
學科的基礎知識是學習一門課程的主體,它同樣也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載體,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使得化學老師在教學上更有側重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高中化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上有所改變,將高中化學基礎知識進一步講解,使高中生能夠掌握運用。比如人教版高中化學《元素周期表》。這個是學習化學的基礎知識,認識和熟知化學元素在化學中非常重要,要求學生能夠記住所有化學元素并在以后的化學學習中起到作用。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化學元素時,如果只是將元素告訴同學,是達不到教學目標的。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做出改變:可以在上課之前引用生活中的實例來幫助學生記憶,比如可以說出家里用到的物質:鐵、銅、金、銀等可以看得見的。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思維處于興奮與活躍的狀態,便于記憶,而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的長久記憶。學習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化學學科能力是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與理解應用能力,在課堂上,學生要慢慢摸索出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根據自己的能力,制定學習計劃。學習到知識后,學生還要通過老師的幫助對知識進行理解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比如:家中鐵鍋生銹怎么辦?學生就可以利用化學知識幫助解決:鐵與水、空氣會發生緩慢氧化得到鐵銹(主要成分是氧化鐵),可以用食用醋除銹,因為食用醋中含有醋酸,與氧化鐵發生反應,從而能夠達到除銹的效果,這就是將所學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 學科核心素養優化化學實踐教學方法
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將化學實踐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點,從而能夠提高高中生學習化學的能力。傳統的教學實踐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代教育的發展,所以優化化學實踐的教學方法也是高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化學學科實踐的優化教學,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動手,形成自主探究意識的過程,在化學實驗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在化學實驗中理解化學知識。比如在物質的分離中:粗鹽的提純。教師在講解完提取過程之后,還要為同學們做好實驗框架,并引導學生在物質提純的原則和方法上找到實驗思路,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在對粗鹽提純時,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操作順序與實驗安全。提取的方法不止一種,老師可以讓學生分別實驗,并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得出提取規律。在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養成自主動手實踐、自主思考結論,從而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四、 結語
總之,不同學科核心素養要求不同,培養方式不同,但是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共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做出貢獻。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也是高中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部分,是高中化學教學的挑戰,培養和發展高中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能夠讓高中生認識到化學學科的重要性,從而能夠將所學知識很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謝兆剛.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分析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化路徑[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9):103-104.
[2]卞麗華,趙永峰.學科核心素養引導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探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21).
[3]王和.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實踐與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0):162.
作者簡介:劉啟國,安徽省亳州市,安徽亳州市渦陽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