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嬌
摘 要:注意日常的美術教學與生活、與時代緊密掛鉤,善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各種媒體手段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從多種渠道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更好地促成學生由欣賞、感受美術作品到理解、表現生活中的美的轉變。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媒體教學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钣妹襟w教學,調適學習情感;活用媒體教學,豐富學生想象?;钣妹襟w教學,促進交流探討;活用媒體教學,助推個性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現代化;媒體教學;手段;提升;實效
美術是一門視覺的藝術。在小學階段,美術學科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給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優秀美術作品的方法,組織學生學習并探究美術如何用圖像來傳達與交流情感,初步培養起他們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正因為小學美術有著圖案精美、色彩斑斕的學科先天優勢,絕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是非常喜歡這門學科的。
美術學科的先天優勢為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較之其他文化科目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有利的方面。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到,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如果我們小學美術教師不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不重視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未能跟緊教育技術的潮流,那么學生就會發現他們學習的內容與時代脫節,從而逐漸地喪失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導致美術教育的任務不能很好地完成。
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注意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注意日常的教學與生活、與時代緊密掛鉤,善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各種媒體手段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從多種渠道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更好地促成學生由欣賞、感受美術作品到理解、表現生活中的美的轉變。
那么,小學美術教師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媒體教學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一、 活用媒體教學 調適學習情感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適他們的學習情感,使得他們保持足夠的課堂學習專注,是需要小學美術老師好好去思考的課題。
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調適學生學習情感,小學美術老師要注意從生活化的情景入手,盡可能地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習的內容聯系起來。這樣的話,學生就會感覺到學習的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從而對學習的課程提起應有的興趣來。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時候,美術老師常常會利用美術圖形、線條、顏色等給學生留下美的印象,訓練他們對美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而這些美術圖形、線條、顏色等往往又是比較抽象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手段來使得這些抽象的東西形象化。
以教學《各種各樣的形》為例。為了使得學生對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圓形等基本的圖形有個直觀的印象,并且嘗試利用這些基本圖形進行組合,通過不同圖形的巧妙組合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體會到美術圖形組合的魅力。我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先展示了各種各樣的圖形,然后再用flash動畫的方式把不同的圖形進行組合,最后再用填充的方式進行著色。通過這樣的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我很好地吸引學生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因此感受到了美術的奇妙。
二、 活用媒體教學 豐富學生想象
想象力之于美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只有具備豐富的想象能力,他們才能對現實生活進行再創造,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入個性化的情感因素,因此而創作出與眾不同的美術作品來。所以,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想象力就是美術創作的生命源泉,是需要小學美術老師加以重視并著力培養的。
對小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美術課程標準》指出:“要靈活運用多媒體、范畫、游戲、參觀、訪問等方式,增強學生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薄稑藴省犯嬖V我們:對小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從增強學生的形象性、直觀性入手,要善于通過剪輯、拼接、創造的方式來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他們積累足夠多美的形象與感悟,為他們接下來的學習中形成獨特的想象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眾多增強學生形象感受的方式中,多媒體教學手段因為不受時空限制的優點,深受美術教師的歡迎。在教學《讓我的飛機上藍天》一課的時候,我就充分利用媒體教學手段順利地達成了教學的目標:首先我從分解蒼鷹飛翔的動畫入手,讓學生體會蒼鷹飛翔時身體各部位是如何工作的,然后再啟發同學們由蒼鷹飛翔聯想到飛機的工作,讓他們想象一下如此龐大的飛機要怎樣才能飛得起來,而且又快又穩,要求他們想好機頭(螺旋槳)、機身、機翼、機尾等各部位該做什么樣的處理。在此基礎上,我再組織他們用硬紙片折紙飛機。因為有了媒體教學的鋪墊,學生折出來的紙飛機都非常的成功,展現了他們豐富的想象能力,令人贊嘆不絕。
三、 活用媒體教學 促進交流探討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如何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更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真正地體現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個性化成果等等教育問題成為了每一位教師都要去認真面對和思考的課題。特別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日益發展,這些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更多感官渠道強烈刺激學生,給他們的學習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輔助效果。所以說,在21世紀,我們要強調的是先進教學理念指引下的教學方法變革,通過教法的變革來達到學生課堂學習交流探討、輕松高效的良好局面。
例如在教學《假如我是巨人》一課的時候,為了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創作激情,給學生一些創作上的提示,我故意在課前播放了一段《格列佛游記》中格列佛到了“小人國”的片段,讓學生了解一下格列佛在“小人國”都有哪些奇遇,然后再啟發他們進行想象:假如你就是巨人,你會幫助小人們克服哪些困難?在學生創作結束之后,我還組織學生對他們的創作成果進行集中展示,引導他們從各自的生活經驗出發,說一說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困難的?在學生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就會對他們想象的合理性以及創作的思路、效果進行評點。學生間的創作思維就會發生碰撞,起到很好地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己不足的效果。
四、 活用媒體教學 助推個性發展
美術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愉悅性,鼓勵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大膽表達自己的個性與創意。一句話,美術教育的過程應該是快樂愉悅的,而美術教育的宗旨卻是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個性化美術的長進。正因為如此,小學美術教師要注意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做到面向全體,又要最大限度地張揚學生的個性,并因此而獲得與眾不同的美術體驗,創造出卓爾不群的美術作品來。
媒體教學可以穿越時空,展現給學生一系列風格特點不同的美術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啟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為他們個性化美術理解與體驗打下堅實的基礎,是小學美術教師常用的輔助教學手段。以教學《漂亮的建筑》為例,為了誘發學生的創造能力,用畫筆畫出他們理想建筑來,我們就可以在課前通過媒體手段播放并講解福建的土樓、傣族的竹樓、陜北的窯洞等等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然后再組織學生從我們的生活環境出發,創作自己理想中的房屋。這樣的話,學生就會很好地理解建筑與人類的關系,由此創作出好的美術作品來。
參考文獻:
[1]王艷梅.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
[2]畢曉寧.多媒體與小學美術教學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
[3]王賢君.如何做好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的融合[J].新教育時代,2017.
[4]李彩萍.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7.
作者簡介:
張麗嬌,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元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