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能夠為學生創造激發積極情感的教育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滿足學習需求的教育教學情境,不斷提升小學生樂學、會學、善學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教育;自主學習;學習能力;能力培養
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在教師的引導、幫助、組織下,通過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小學生自我成長與發展的教育教學過程。小學生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自己的認知程度較低,因此自我學習意識較低,大多受自我情感因素和自我需求要素所控制。為此,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能夠為學生創造激發積極情感的教育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滿足學習需求的教育教學情境,不斷提升小學生樂學、會學、善學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激發學習動機,催生“我要學”
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是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質變。由于小學生理性意識尚未成型,要讓小學生依靠追求人生價值理想來實現主動學習為時尚早,因此激勵和保持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求知欲望是最有效的內在驅動,現實目標是對學習內容本身產生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情感的投入,有了內在動力的支持,就可以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就能夠激發出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表現,不斷采取有效的激勵和引導,始終讓學生對學習保持足夠的興趣,樂于探究未知領域,催生“我要學”的積極追求。
比如,在教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首先通過課件再現小女孩凍死街頭的情景,提出問題:“小女孩是怎么死的?”學生回答:“凍死的!”接著問同學們:“你對‘凍最深刻的體驗是什么?”學生十分熱烈地發表了自己的體驗。老師總結學生的體驗,得出:“同學們雖然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被凍的感受,但還不至于達到被‘凍死的程度,那么,課文中的這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為什么會被活生生的凍死了呢?”于是,同學們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了,就會帶著深深的疑惑和對小女孩的憐憫之情,積極地投入到對課文的學習之中,急切地去尋找小女孩被凍死的真正原因。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的原動力,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 強化實踐活動,鍛造“我會學”
杜威指出:學校必須呈現兒童真實且充滿朝氣的生活。生活即課程,要求課程面向社會、面向生活;學生實踐和個人生活應是課程建構的源泉。語文新課程標準也倡導課程回歸兒童生活的教育理念。語文綜合實踐就是要以學生的親身經歷為主要方式,以聽、說、寫、做等一系列自主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生活中自我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提升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鍛造出“我會學”的本領。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可以有:寫觀察日記、實驗手記,文藝創作、對聯創作,倡議書、建議信,辦手抄報、壁報等。如到了秋天,讓學生觀察秋天的美景,然后進行寫詩歌或散文、寫歌詞、作畫、攝影等。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真假、善惡、美丑,并以文學或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和辨別能力。
比如,開展“可愛的小動物”綜合性學習活動時,安排學生分三步進行:第一步:進行小調查。即通過看課外書籍、上網、調查等多種形式查找資料,收集有關動物種類、分布、生活習性等資料,并進行歸類匯總;第二步:舉辦故事會。即學生根據自己的調查,選擇一個動物編寫一個故事,或者收集一個動物趣聞,開辦一次故事演講活動;第三步:舉辦一個動物劇。即以小組形式編排一個以保護動物為主題的短劇,進行交流演出。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實踐活動,組織、引導學生從認知到學習再到能力的鍛煉過程,逐步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 拓展閱讀空間,實現“我樂學”
薩特說過:“閱讀就是自由的夢。”無疑,閱讀必須是自由的,自由的閱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逐漸培養小學生能夠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通過閱讀培養樂于學習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閱讀教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要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閱讀環境。為此,必須建立學校、社會、家庭有效配合的閱讀教學體系,充分利用各種校內外閱讀資源,如圖書館、新華書店、電視媒體、文化旅行等,讓學生能夠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去自主地進行學習和探索。
比如,我校語文組創辦的《閱讀小報》,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每個班級每兩周出一期手抄報,內容以小學生自我閱讀的各類文章、圖書為主,欄目形式可以由學生自由創作。學校專門建立《閱讀小報》展示欄,并在期中、期末分別進行一次評比活動。學校和語文組通過創建這樣的活動平臺,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面,通過閱讀與創作實踐,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使學生從小形成喜歡閱讀的習慣,喜歡閱讀就無形中形成了喜歡學習,實現了“我樂學”的目標。
四、 引導自我反思,成就“我善學”
學生自主學習還表現在學生要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及時進行自我反饋與評價,并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做出針對性的調整與革新。但要讓小學生能夠做到這一點是一個比較高的要求,必須得到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使其逐步建立起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能力,為成就學生“我善學”的目標奠定基礎。
教師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在教學中要力爭做到:其一,教會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方法,只有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能夠做出真正的評價,就會對自己有了一個客觀的認識,學生才具有了反思自己行為的能力;其二,幫助學生及時走出困境。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遇到困難很容易躲避、退縮甚至是放棄,幫助小學生走出困境,樹立自信是成就“我善學”的關鍵環節。
總之,自主學習強調學生本身的情感與需求,強調學生的自我決策、自我選擇并實施學習活動,并能以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需求與自我成長,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
王霞,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襄南鎮楊家堡教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