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岳敏
摘 要:在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推動下,智慧課堂有效改變了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在立足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與發展理念下強化了學生解決語文問題能力以及個性化創新思維的培養。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智慧課堂時,既要遵循課堂教學的動態性,也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真正把握教學中的各種生成性資源,為學生點燃語文思維的火花,在全面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之上,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就智慧課堂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動態生成策略進行系統闡述。
關鍵詞:智慧課堂;動態生成;策略;小學語文
智慧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構建智慧課堂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既要遵循課堂教學的動態性,也要把握課堂教學動態生成性,在合理運用各種生成性資源的基礎上,真正為學生構建一個動態的、具有生成性的智慧課堂,進而為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發揮積極推動的作用[1]。但是,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尚不能準確把握教學節奏,甚至還會按照既定的“教案”進行“說教”,這對培養學生語文思維、提高學生解決語文問題能力往往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與自主探究的興趣,最終導致學生出現了“厭學”現象。本文就智慧課堂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動態生成策略進行系統闡述。
一、營造輕松“教”“學”氛圍,為智慧課堂建構提供保障
智慧課堂構建與動態生成的前提是良好的教學氛圍,只有和諧、輕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才能真正促進智慧課堂的構建。小學語文教師欲有效開展、實現語文課堂動態生成,既要注重自身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還要立足于學生主體性與智慧課堂構建的基本原則。同時,必須建立良好的、和諧的、輕松的師生關系及互動“教”“學”關系;避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簡單地進行語文知識的“傳遞”,更不要害怕在教學活動的動態生成過程中課堂上出現“不和諧的聲音”“節外生枝”現象。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遇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經意地提出:“老師,我想問一下……”“老師,這個問題我認為是這樣的……”“老師,我沒有聽懂”等問題,進而導致教學的動態生成被迫“暫停”。此類現象往往也是一些小學語文教師最“擔心”、最“害怕”出現的問題,甚至直接導致原來預設的動態生成方法、策略“失效”或被迫“暫停”。但是,真正的智慧課堂的構建則必須要面對隨時出現的“問題”,并有機地、高效地將這些“問題”轉化為新的教學資源[2]。因此,和諧、輕松的師生關系以及“教”“學”互動關系,則是智慧課堂構建、動態生成的基礎。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預設一些動態的、生成性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但更多的時候會關注學生生成的問題,甚至還會鼓勵學生真正表達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筆者的教學活動之中,而不是沿著筆者預定的“教案”去學習,這對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促進其邏輯思維培養以及創新思維培養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與師生關系,還可以有效促進智慧課堂與問題的生成,這樣才能使小學生有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信心與勇氣,更能促進“不可預見”的生成資源的出現,最終也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更具活力。
二、精心預設“動態”情境,為智慧課堂的動態生成奠定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智慧課堂,既可以將更多的、富有內涵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還能夠不斷豐富教學手段與內容來達到提高語文教學的互動性、調動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也能夠為智慧課堂的動態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礎[3]。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提出:“教學是不斷生成的。”因此,小學語文課堂動態生成,應立足于智慧教育理念基礎之上,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更多的小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語文思想與教師的語文思想進行激烈的碰撞,并在彼此的碰撞之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甚至是新的教學目標。但是,小學語文教師欲在教學過程中真正通過動態生成提高教學質量,則須提前進行教學內容的精心預設,并對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意外”進行周密思考,在提高教學針對性的同時,也能夠為教學過程中的即時生成提供一個更寬闊的平臺。因此,教師在進行智慧課堂的教學設計時,應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開放的、靈活的、動態的設計,避免出現主觀的線性教學設計。同時,還要在教學設計中預留一定的動態生成時間,為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留出足夠的時間,和學生一起去解決更多的動態生成問題,進而才能真正將動態生成問題有機地轉變成教學資源,同時,教師也能夠有效地避免因隨機出現的動態生成而出現措手不及的現象。如在《灰椋鳥》(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閱讀教學時,教師往往會借助文章中的關鍵性詞語,如“林場”“植樹造林”“壯觀”“喧鬧”等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但是,往往有學生會提出自己個性化的問題,如“灰椋鳥歸林代表了什么?”“灰椋鳥歸林的時候有那么‘壯觀嗎?”此時,教師則可以及時引入“環境改善”“植樹造林”“改善環境是為灰椋鳥營造一片快樂的天空”等內容,使學生在閱讀學習、詞匯理解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文章內涵的理解程度,進而也能夠達到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另外,教師也要合理、適時地在糾正學生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并指導學生如何利用自身的“錯誤”進行自我反思,在此類即時“生成”教學中,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專注度,還可以使之掌握更多的、正確的閱讀理解、閱讀分析的技巧,這對全面提升語文智慧課堂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均具有重要作用[4]。
三、善于抓住課堂分歧,促進個性化智慧課堂構建
學生之間客觀地存在著個體差異,他們的語文既有水平、邏輯思維、學習特點、理解能力等均會影響其語文學習效果,進而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往往對某一知識點會形成不同的見解,進而造成了學習分歧,而這種分歧恰恰是智慧課堂構建的關鍵環節,更是一種可貴的教學資源。另外,在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甚至對其張揚的個性或是個性化的學習予以適當的鼓勵,并注重鼓勵學生在語文閱讀、寫作學習與實踐過程中具備個性化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智慧課堂教學理念上真正實現個性化的語文學習與思考[5]。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不同的課堂動態生成策略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與發展,使那些動態生成性教學資源能夠真正地讓語文課堂教學煥發出活力與激情,讓教學實踐活動涌動著靈性,進而才能激發、調動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與激情。如在《拉薩的天空》(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天空”作為詞匯語境進行全文的解讀,并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天空”語境下的“湛藍”“透亮”“純凈”“明潔”等詞匯進行理解與想象——“為什么拉薩的天空是湛藍的、純凈的、明潔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在該語境下自主分析、個性化想象、理解作者欲在“天空”背后表達什么。此時,學生可能會對“拉薩的天空”出現不同的個性化理解或解讀,如“拉薩的天空是圣潔的!”“作者通過天空的描寫為下面自己對拉薩的情感進行鋪墊”等等。學生的理解、感悟存在諸多分歧,而教師恰恰要充分利用學生出現的分歧來完成個性化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各種分歧的驅動下積極進行思考,形成個性化的情感體驗與感悟,這對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整合多元化教學評價,提升智慧課堂構建質量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是指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實踐情況進行的一種綜合性評價體系,進而達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智慧課堂的建構過程中,須建立健全一套科學、多元化的智慧評價機制,以此實現對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整個過程、學習結果以及語文學習能力的多元化評價目的[6]。首先,教師要將學生語文學習情況、教學參與情況、課業情況、實踐活動參與情況、考試成績等均納入智慧評價體系之中,并將其貫穿于整個教學實踐之中。其次,教師要對整個智慧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分解,將其中的各個評價元素進行細分,以實現教學評價的客觀化、智慧化、多元化。如對學生在參與各種語文實踐活動(如寫作、語文綜合活動、校園活動等)時的積極性、參與態度、表現情況等均給予客觀的、個性化的評價,使學生真正了解自身在語文學習、實踐過程中的一切表現均會被老師所關注,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對其語文學習與實踐發揮出“監管”“督促”作用,這對約束低段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散漫性具有重要意義,并能夠有效提高其日常語文學習的自我約束能力,進而也能保障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另外,教師也要通過個性化、差異化的智慧評價來激發、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真正體現出教學評價客觀性的基礎上,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學習質量。
五、結語
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既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課前的精心預設,也需要教師在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學氛圍的基礎上,把握各種動態生成機會,將各種隨機生成的教學資源充分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并借助智慧課堂教學資源的動態生成以及智慧評價體系來提升“教”“學”有效性,真正為學生創造一個促使其個性化發展的語文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謝玉妃.基于智慧課堂的小學語文個性化學習探究:以小學五年級習作課《學寫發言稿》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6).
[2]向素云.基于核心素養,構建小學語文智慧課堂[J].學周刊,2018(25).
[3]周春柳,匡莉,范燕榮.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智慧課程”構建[J].基礎教育研究,2017(5).
[4]陳本莉.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建設語文智慧課堂[J].科學咨詢,2016(42).
[5]黃榮懷.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從環境、模式到體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6).
[6]梁小惠.立足學生實際 生成智慧課堂:小學語文老師建構智慧課堂策略淺談[J].新課程(中),2019(3).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