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丙泉
摘 要:針對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全新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就應進行相應的改革。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極大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主動性,也能夠幫助教師營造更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先介紹了該模式的優勢,然后具體分析如何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合理地應用合作學習模式,以期為我國的數學教育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合作學習模式;初中教學;數學課堂
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交流互動時,其在課堂中的活躍程度和興趣都會有效提升,同時,班級內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都有一定的差距,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互幫互助,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優勢互補,同時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和競爭性,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當更好地利用合作學習這一模式來幫助課堂效率和質量得到更大的提升。
一、合作學習模式的優點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這一模式與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不同,在這樣的學習方式當中,教師不再處于主導地位,而是讓學生自行去對某一數學問題進行探究。在小組的討論之中,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空間,不同意見的交流和討論,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活力被很大地激發出來。同時學生也能夠感受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其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自主地去發現問題,然后尋找解決方法[1]。
(二)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來對同一個問題進行合作解決有利于學生之間距離的拉近,同時也能夠讓他們培養互幫互助的品質。在實際生活當中,學生需要有合作的能力,這樣才能幫助其更好地完成共同的任務。這一模式在課堂上的應用能夠使得學生學習如何在小組內進行任務的分工,當小組內的任務進展出現問題和障礙時該如何解決。另外,對于這一類知識有良好掌握的學生也能夠為其他知識薄弱的學生進行輔導,這一過程當中被輔導的學生能夠解決自身的問題,同時輔導的學生也能夠對自身的知識進行回顧和完善,形成了一個共贏的局面。
二、具體方法
(一)開展小組討論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計小組討論的環節,將學生分為小組,指定一個討論內容,之后讓學生共同來找到答案。例如在進行生活中的常量與變量這一章節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2到3人的小組,在限定的時間內,各小組需要給出盡可能多的答案。班級內的不同小組之間可以進行比拼,最終看哪個小組給出的答案最多。在這樣的小組討論過程當中學生可以交換自身的意見,共同進行問題的解決和探討,這樣學生對學習過程當中的練習任務就會有更多參與的熱情。
(二)布置小組任務
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語文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教學主題內容相關的小組任務。學生領到這一任務之后,可以利用課下的時間來自行利用互聯網進行資料檢索,小組之內可以安排各個任務的分工,最終將資料整合后帶到教室內與其他的小組成員進行分享和交流。在這樣的小組任務完成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很好地進行任務的規劃和安排,同時學生自身的資料收集能力和整理能力也能夠得到相應的鍛煉。另外,學生在小組內的貢獻和參與應當有良好的記錄,這將有助于教師對最后小組成員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和打分。
(三)開展課下小組共同學習活動
在學生的課余時間內,小組成員也可以自發進行共同學習的活動安排。各個小組成員對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選擇每個成員都有空的時間聚集在一起,這種共同式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在課下時間更加高效地專注于學習任務,同時當學習中出現問題和困難時,能夠及時求助其他的學生。當問題出現時,大家都能夠提出自己的一份意見,推動問題的解決。另外,課下共同學習活動的安排也能夠培養學生合理安排自身學習時間的能力,為自身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同時為整體的共同學習小組制訂一個學習主題,這些都要基于學生對于已有知識的整體了解和對自身學習水平的良好評估,以此來對學習任務做出最為有效的安排。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對于課下的共同學習活動做更多的記錄,將共同學習中學生碰到的所有問題都詳細地記下來,教師可以依據這些記錄來了解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的疑難點問題,以此來對自身的教學內容安排以及課堂設計做更多的調整和改良[2]。
合作學習模式需要教師在實際運用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吸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和自身的經驗,不斷地對這一模式進行調整。另外,教師還應當使自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與學生有更多的互動交流,發現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上的困難,及時給出學生指導意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對數學這一門學科的濃厚興趣,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參與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應當通過這一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更多的趣味。
參考文獻:
[1]樂維英.合作學習模式下數學拓展課的教學研究:以分數拆分教學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6):102-104.
[2]張春標.團結合作 共同進步:合作學習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2013(8).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