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自剛
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學中的重要課程內容,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諸多要求。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教學核心,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為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實現學科知識和綜合素質的全方位發展。因此,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方法
一、引言
在小學教學的諸多課程內容中,數學相較于其他的學科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師的教學質量,已成為當前眾多小學數學教師所關注的重要課題。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
(一)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指對事物觀察、理解和推理的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掌握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程內容,同時以更加科學的觀點來認識世界,從而形成獨立的邏輯思維體系。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側面引導和積極鼓勵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從數學課程的學習中掌握邏輯推理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全方位發展。
(二)提升課程教學的質量
小學數學由于相較于其他的課程,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要求,因此,它在課程難度和教學設計上,較其他課程而言也較為復雜。數學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能夠有效提升課程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課程內容,并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對于構建高質量的小學數學課堂具有積極意義。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
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科的基礎性課程,其教學目的并不在于讓學生快速掌握復雜的學科知識和學原理,而在于通過數學課程讓學生感知數學的魅力,并將所學到的知識簡單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為學習更高級的數學課程內容奠定基礎。因此,通過在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快速學習課程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踐中來,進而讓學生形成獨立的實踐意識。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相對于高年級學生較弱,因此他們大多沒有掌握復雜的抽象思維和思考意識。在面對日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因為遇到困難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潑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形成獨立思維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圖形與幾何”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預先布置任務,鼓勵學生將自己認識且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幾何物體帶到學校中來進行展示,在課堂中邀請學生介紹自己所帶的物品,例如:魔方、紙杯、鉛筆等,并向其他同學分享自己已掌握的幾何圖像知識。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課程知識,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能力。
(二)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學的各個課程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小學數學課程同樣如此。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小學數學課程往往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是因為小學生相較于高年級的學生,更偏向于理解具有直觀表達、形式多樣的內容,例如:圖像、視頻、音樂。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直觀的多媒體形式,利用學生喜愛的動畫、音樂等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10~20各數的認識”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各個數值以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認識對應的數值,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三)鼓勵學生學習與實踐結合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往往又應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是培養學生形成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鞏固已掌握的學科知識。另一方面,還能夠增強學生參與生活實踐的興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安排中,應當增強學生的實踐教學比例,讓學生有充分的實踐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積極靈活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教學的方式,根據學生的數量和實際情況,將學生劃分為不同人數的學習小組,通過布置小組任務的形式,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動手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鐘表”和“認識人民幣”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和自主學習的方式,鼓勵學生對家中的鐘表和人民幣進行觀察學習,在課堂中邀請小組代表就小組成員的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分享,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發展。在這一次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研判和調整,以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態為教學依據,從而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形成獨立的數學思維能力,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良明.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9(5):87-105.
[2]晁德豹.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2):15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