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萍
摘 要:語文科目中,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以讀促寫就是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就是引導學生理解閱讀內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達意的方法;以寫引讀就是學生要在實踐中勤寫勤練,就是學生在寫作的練習過程中發現自己閱讀方面的欠缺,從而讓寫為讀引路。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值得學生認真學習的范文,其或是構思奇特,或是結構嚴謹,或是語言優美,或是情節跌宕起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的讀寫結合點,讓學生展開讀寫互動,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互動;閱讀;寫作
閱讀是由外到內的理解和吸收,寫作是由內到外的理解和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如果學生沒有展開深入閱讀,那么學生就很難做到“我手寫我心”;如果學生沒有認真寫作,那么學生就很難體會出文本的奇特構思和巧妙布局。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如何引導學生展開讀寫互動,并使之并蒂花開呢?
一、仿寫,引導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
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以知識點為主的模仿、遷移和運用過程。就像嬰兒學習語言一樣,在父母無數次的重復之后,他們會逐步學會單個的詞語、較長的語句和清晰的表達。小學生的寫作同樣需要一個模仿、遷移和運用過程。學生在模仿中學會了遣詞造句,學會了整體布局,學會了各個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那么他們就能出口成章,他們就能妙筆生花。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喜歡模仿,而且模仿能力特別強,因此教師可以從仿寫入手,讓學生展開文章修辭手法、段落結構和寫作特點的仿寫。
首先,修辭手法的仿寫。如《桂林山水》這篇文章中,就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將桂林山水的優美風景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如描寫漓江水的語句“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一個對象,讓學生運用排比加比喻的修辭手法對其展開描寫。學生可以選擇公路兩旁的楊樹,將楊樹高、直、多的特點描寫出來;學生可以選擇公園中的花,將花的顏色多、形狀多、味道香的特點描寫出來。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選材和結構展開仿寫。如《魚游到了紙上》,就是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那么學生在描寫類似人物品質時,也可以運用“菊花開在了紙上、鳥飛到了紙上、小貓跳到了紙上”等題目,并仿照文章的結構特點,將某人專注于創作的行為事跡描寫出來。
二、補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
中國畫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留白,就是留有一處空白的地方,讓觀賞者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中國畫中的留白常常讓人回味無窮,文章中的留白同樣如此。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文章的留白處展開豐富的想象,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象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例如《扁鵲治病》這篇文章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從扁鵲身上,我們能夠看出他的醫德高尚和醫術高明。從蔡桓公身上,我們能夠理解剛愎自用的惡劣后果。這篇文章中有這樣的描寫:又過了十幾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立刻掉頭就跑。在扁鵲望見蔡桓公,到扁鵲做出掉頭就跑這一決定的過程中,扁鵲經歷了怎樣的思想歷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扁鵲的心理活動描寫出來。扁鵲的醫術非常高,當他認識到蔡桓公的疾病已經深入骨髓時,他就猜測到了后來的結局,如果蔡桓公的疾病真的無藥可治,而自己又是那個無藥可治的醫生,那么自己一定會大禍臨頭的。如果學生的心理活動補白中能夠描寫出以上內容,那么就說明學生深刻理解了文本內容。
三、閱讀心得,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語言文字不僅具有記錄功能,還具有傳遞思想和熏陶思想的功能。學生在閱讀教材文本或者課外讀物時,會產生或喜或悲等多樣化的閱讀感受。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閱讀感受表達出來,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首先,閱讀心得的自主寫作。如學生閱讀了《生命 生命》這篇文章,學生對生命有著怎樣的認識呢?生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也是不同的。學生可以將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運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不僅是教材文本,學生在課下閱讀到的經典文章,也可以寫出閱讀心得。如學生在課下閱讀了《綠野仙蹤》,那么學生對多蘿西的神奇經歷有著怎樣的感知呢?如果讓學生也經歷一次神奇的穿越之旅,學生有可能會經歷什么樣的神奇事件呢?學生都可以將其寫出來。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心得的交流互動。同樣的閱讀文本,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閱讀交流活動能夠讓學生互相影響,互相啟發,共同提升。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教材文本展開仿寫、補白和閱讀心得的寫作,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壽宗.讀中學寫 以寫促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指導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2]吳成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的運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1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