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
摘 要:低年級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往往忽略口語交際表達的重要性。通過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對口語交際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低年級;口語交際;傳統文化
口語交際能力對于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能力,它是通過口語語言的表達,將自己的想法準確、清晰地表達給別人的一種能力。但是,目前小學語文教育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重視程度不足,如果將傳統文化有機與口語交際訓練相結合,相信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表達能力。
一、課堂對話中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主動性
首先,教師要多了解生活中的學生,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才能明顯表現出來,才更加有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開口表達的欲望。如《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邊講邊提問,“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是如何釣魚的”“你有過釣魚經歷嗎”“你和誰去釣魚”“你覺得釣魚有趣嗎”等等,通過教師的不斷提問,給予學生充分開口說話的機會,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有積極表達的欲望。其次,學生自身的性格差異,情感態度也都影響著學生課堂對話的參與程度,因此在課堂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重視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讓學生放松心情積極思考,敢于提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時刻處于課堂對話中,時刻激發出自身的潛能,明白自己才是整個課堂的主體,學生自然愿意走進課堂,走進對話。最后,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答案的多樣性及開放性,不會輕易否定學生的答案。這樣,學生才會慢慢降低抵抗心理,越來越愿意表達。而且,不同的答案意味著學生思考的過程,是創造力的體現,多元化的語文學習更能讓學生參與其中。不僅要貫穿對問題的思考,更要貫穿對問題答案多元化的解讀,不但有助于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而且這種不刻意,不死板,不千篇一律,不模式化思考問題的方式,才是語文教學應該達到的目的。
二、營造傳統文化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口語表達
環境與人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人在不同的環境中的感受有很大差異。在語文課堂上,創造一個令人陶醉的古典情懷、充滿傳統文化氛圍的課堂教學環境,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和調動,口語表達的興趣自然也會因此得到提高。如在課文《小橋流水人家》中,就可以很好地結合古詩詞當中對小橋流水人家的描述,讓學生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江南美景,抒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對學生來說,學習小組是給學生建立一個互幫互助的討論交流環境,如在《有趣的漢字》一文中,可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角色扮演不同的漢字,說一下自己是怎么創造出來的。接著可以做個漢字小游戲,同學之間互相組合成詞并快速說出含義,說對有獎說錯懲罰。在這種輕松的傳統文化教學氛圍中,學生對漢字的起源、含義、文化等方面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達到了口語交際訓練的目的。此外,恰當的評價機制也是尤為重要,良好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得到正面的促進作用,從而不斷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評價不僅要有老師的評價還要有學生間的評價,這樣可以從不同維度評價學生,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有所反思,因此可以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和獎懲機制,讓學生熱愛口語表達,對課堂教學的發展是大有助益。
三、結合課下讀誦傳統文化等活動,養成口語訓練習慣
經典,舊指作為典范的儒家典籍。后來經典廣泛指中國主流的文化的文本典籍?,F在指我國經由幾千年中國古代社會流傳下來的反映古人優秀精神品質,并對現代社會仍有積極作用的文化典籍。這些典籍就是我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載體。中國文化三教合流,三教的優秀思想都匯集與各家經典之中。因此,在這個時期,家長和學校都對孩子的身體心理健康出謀劃策,下了許多功夫。盡管這樣,小學生的人格發展、情意品質還是十分令人擔憂。誦讀中華文化經典對小學生的成長非同一般,尤其對那些較為內向的小學生來說,誦讀是讓他們逐漸喜歡開口講話的重要方式。學生讀誦經典會加強他們的語感和語文能力,使他們的古文攝入量大大提高,讓他們養成誦讀背記的好習慣,等生活閱歷豐富后,這些經典會內化為他們做人的準則,這些精神內化后,在學習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和現代文學就可以輕松領悟了。傳統文化經典的誦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熏習,每日誦讀、循序漸進。這可以錘煉小學生的精神人格,深化學生的生命體驗。
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一個逐漸提高的過程,通過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課上和課下,能夠很好地養成學生開口說話的習慣和興趣,讓學生在口語表達的同時,還可以塑造健康人格和優秀的精神品格。
參考文獻:
[1]鄭麗麗,賀萃.小學語文低年級口語表達訓練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5):58-59.
[2]聞紅艷.閱讀與表達一體,能力與智慧齊飛:小學語文低年級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內蒙古教育,2015(12):26-27.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