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偉棠
摘 要:數學是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學習有利于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中,數與形是初中教學的兩大模塊,而兩者之間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互為因果,相輔相成。數形結合思想,促進數學信息的多渠道傳導,由數量對應圖形形狀,由圖形反推數量關系。結合教學工作經驗,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形結合;教學體會
數形結合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形助教、數形結合,有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數學學習欲望。數形結合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數學知識。數形結合能夠彌補初中學生理解能力、學習能力不足的缺陷,加深對課堂教學知識點的理解把握。數形結合思想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究及求證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善于思考和動手實踐的良好品質。
一、數形結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常見形式
(一)以數化形
顧名思義,即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將數字及其所包含的數學信息,轉化為圖形,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數學問題。相對于數量關系或某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而言,圖形更加具體、直觀,借助于圖形而分析數學問題,也更容易找到切入點。初中生理解能力不強,特別是對于晦澀難懂的數學定理、概念等,往往不能快速抓住關鍵節點。此時,通過以數化形的方法,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以形變數
與以數化形相對應,以形變數是在數學學習中通過觀察圖形、分析圖形,將圖形中的重要信息加以提煉,以代數關系而解決數學問題。以形變數大多出現于幾何教學中,而要做到以形變數,需要學生能夠找尋到幾何圖形中的“隱性”信息。隱性信息不直接呈現出來,需要從眾多方面進行合理的推導,從而才能由隱變顯,成為重要信息而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
(三)數形互變
數形互變在數形結合思想中十分常見,代數關系和幾何圖形相互轉變,代數與幾何兩者相互印證,從而讓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直觀化、簡單化。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少學生沿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思想,“單一性”較為明顯。代數學習,只注重計算、推理等;幾何學習,只注重從圖形而分析圖形。代數關系與幾何圖形,兩者之間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如在函數和直角坐標系中。為此,數形互變的思想無論是對于學生解決代數問題,還是幫助學生解決幾何問題均有很大的幫助。
二、數形結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學習不是強制的要求,應是在興趣的引導下,自主進行探究、嘗試和驗證。初中生熱情洋溢,思維活躍,擁有巨大的學習潛力。學生記憶力良好,能夠將眾多知識點或重點內容記憶下來。反應快速且精力充沛,只要全程投入數學學習中,難點內容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化吸收。可是,初中生也較為缺乏學習的意志品格,尤其是當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遭遇挫折后,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大幅度降低。激發并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走進課堂,走進數學,是現代初中數學教育的重要課題。在教學工作中,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開展教學,發散學生思維,以數形之間的轉換,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形結合,代數知識不再局限于數的關系和計算,而可以映射到圖形之中;圖形也不再是單一的存在,可靈活轉變為代數關系。
(二)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
數學學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的邏輯性,數學概念及定理是數學學習的前提首要,不可缺少。然而,教學過程中,不少數學概念對學生來說十分難以理解。學生不能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定理,后續的數學學習有形無質,極易在數學學習中出現偏差。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可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讓學生的后續數學學習更加做到心中有數。比如說,在教學“有理數”相關知識點時,讓學生正確理解“負數”的含義是教學的一大重點。在學生的認知體系中,“0”代表沒有,是最小的數,而這一認知習慣根深蒂固。運用數形結合,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出數軸,在其中標出“0”的位置,“0”以上的部分表示正數,“0”以下的部分表示負數,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
(三)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
教學實踐中,有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數學學習刻苦努力,然而數學成績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之所以成績不佳,主要是因為對于數學題目的解答缺乏技巧和變通。數學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要學會舉一反三,當一種方法不能正確解答數學問題時,應嘗試換另一種方法或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解答。隨著數學學習的深入,數學學習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如學生不懂得變通,不能提升解題能力,數學學習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步。數形結合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數化形,以形變數,數形結合,學生可從數形之間的轉換中抓住問題的重點,數學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三、數形結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巧用圖形
在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中,對于某些知識點的教學,可將其數量關系轉換為圖形關系,從而給予學生清晰直觀、一目了然的學習感受。“數”與“形”既是初中數學課程學習的主體,同時也可將其視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工具,或者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初中生年齡小,身心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大部分初中生認知水平不高,數學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較為欠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某些難度較大,或者是帶有一點復雜關系的數量問題時,往往感到束手無策,無從下手。教學實踐表明,不少初中生面對數量計算題目時,不是不能計算出準確的結果和答案,而是理不清題目中所出具的數量關系,如主次關系、因果關系、層次關系、延伸關系等等。由于不知道該如何運用這些數量,解題思路模糊,甚至是沒有任何思路,題目解答的結果不言自明。此外,還有一小部分初中生,缺乏良好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閱讀完數學題目后,學生不明白題目的核心和重點所在,而數量關系的把握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巧用圖形的解題思想,是數形結合思想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體現。利用圖形的直觀性、準確性,可將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一一對應在圖形中,此時觀察圖形,也就能輕松抓住關鍵,解答問題。
(二)實物展示
初中生在學習數學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思考的較少而機械式練習的較多,為此,不少初中生覺得數學枯燥乏味,望“數”而逃,對數學充滿了抵觸、厭倦的消極心理情緒。教師可以傳授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幫助學生克服難點內容,但學生畢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可能完全替代,對問題的思考和消化,則必須由學生自己獨立應對。實物展示是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應用,其最直接的功能效應就在于“化抽象為具體”,將學生大腦中難以清晰幻化出的數學場景,或者是物體的形狀、大小及復雜的變化過程等,以實物的形式一一呈現出來。而借助于實物的展示,遠比憑空想象更具有依據性和切實感,教學效果良好。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中,有眾多教學主題可通過實物加以展示出來,以實物的直觀、具體的特點,刺激學生的感官感受。在教學“隨機事件與概率”相關知識點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概率的理解,筆者在課堂導入階段以骰子、硬幣等實物開展了課堂互動式的小游戲。通過實物展示和互動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學效果良好。
(三)生活元素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課堂。對于初中生而言,課堂是學習數學的重要場所,但是教師應讓學生明白課堂并非是學習數學的唯一。初中數學知識、原理等,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發現,在學生的言行舉止中處處有著數學的身影。學生身邊的事物,熟悉的場景,或者存在數學的數量關系,或者反映了幾何圖形原理。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數形結合的例子和載體,而是缺乏發現數學、走進數學和思考數學的良好學習習慣。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拓展課堂,結合教學主題和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融入生活元素,以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數學課堂,不僅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角度切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發散學生思維,從生活的一點而擴展至一面,從一面而拓展至一體。學會舉一反三,強化知識的遷移,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靈活應用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觀察數學,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并將在生活中發現的數學意外之喜帶回課堂,以此豐富課堂教學。如在課題學習“設計制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時,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后認真觀察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然而準備剪刀、膠布、紙板等物品。教學過程中,筆者先讓學生用鉛筆在紙上畫出長方體紙盒的設計圖,鼓勵學生在大腦中將設計圖“組合”起來。在確定可行性后,動手制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盒。
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更新教學理念,從數學教育的目的出發,全面考量教學主題,深入結合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數學教學工作。數與形并非獨立存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其一一區分開來,偏重于計算部分教學。初中數學教學應數、形雙向并舉,不能偏廢其一,從而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走向狹隘。數形結合思想可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工具,如學生對數量關系不理解,覺得其模糊、抽象,可通過圖形、形體加以還原,一一對應,一目了然。在教學中,尤其是對于教學主題的概念、公式等,學生或許能在題目中加以應用,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然,當數學題目出現形式上的變化后,學生會感到茫然無措。事實上,題目的本質并沒有發生變化,難度也沒有超越學生的認知范疇。萬變不離其宗,掌握了核心要點,學生的數學學習也就從表面深入到了本質。
參考文獻:
[1]黃圓.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4).
[2]何從波.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運用探析[J].考試周刊,2018(57).
[3]王愛花.初中數學數形結合思想教學研究與案例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5).
[4]李曉蘭.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9(3).
[5]詹名義.基于數形結合思想的初中數學教學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8(16).
[6]梅加金.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當代教研論叢,2018(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