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志
摘 要:化學學科作為自然學科的一種,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要想確保該學科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快速有效地學習化學知識,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該課程教學的趣味性,設計一些趣味性實驗,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該課程的學習,進而提升該學科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趣味實驗;生活化教學
對于化學學科來說,其主要目的是對學生的化學知識素養進行培養,促使其形成一定的動手實驗能力。實驗也是該學科教學的基礎與核心所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該學科的教學質量。對于教師而言,非常關注如何提升該學科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總體來看,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創造出更多具有趣味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該學科知識的動力,改善學習成績。所以,本文在此以滬教版初中化學為例,針對如何開展趣味性實驗教學進行探究。
一、開展生活化教學,充分挖掘化學反應現象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非常多的化學現象,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生活觀察能力,可以對化學實驗進行主動的觀察,同時結合課堂已經學到的化學知識,對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日常生活經驗,促使其可以更好地銜接化學學科的學習內容?;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實驗,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提升教學效果。
如在日常生活中,鎖生銹無法打開或打開較為困難時,可以通過加入鉛筆芯粉末的形式,促使其恢復到正常使用狀態,通過這種方式充分發揮石墨去除鐵銹以及潤滑的作用。再如,家中的熱水壺中,有非常多的水垢,可以通過加入食醋的方式進行溶解,二者會發生化學反應,進而達到去除水垢的效果。通過設計這些趣味性實驗,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其中,而且也能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
二、豐富實驗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為提升學生學習該學科知識的效率,更好地掌握該學科的相關知識,教師應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化學知識,并在教師引導下,對化學問題進行思考,進而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在設計實驗時,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如在開展實驗教學時,教師應安排學生安全有序地參與到實驗當中。在設計乙醇受熱揮發實驗時,教師可以對乙醇溶液的濃度設計好之后,在確保實驗足夠安全,檢查完實驗設備以后,再安排學生參與到實驗當中。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進行演示,也可以向學生提問題,進而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確保教學目標順利實現。教師可以讓手帕完全浸入乙醇溶液中,再用鑷子夾出之后,開展下一步操作。學生在點燃手帕之后,發現手帕并不會燒壞。學生此時會感覺非常奇怪,進而產生了對乙醇性質進行探究的欲望,學習熱情顯著提升。
三、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趣味實驗的作用
通過設計趣味性實驗,促使學生可以充分結合其所觀察到的化學現象與其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等,開展獨立的觀察與思考,同時與其他同學進行知識經驗的交流分享,進而促使其學習能力顯著提升。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充分關注同學生互動交流的方式等,引入相關問題,促使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和討論,進而充分發揮實驗教學所具有的作用。
如在學習石灰水和CO2相遇變渾濁的實驗時,教師在將實驗結果展示給學生之前,應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猜想。在開展實驗活動前,要求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確保實驗的器材與試劑等符合實驗規定。教師可以選擇2個50 mL的小燒杯,并倒入30 mL的石灰水,促使學生可以對石灰水最初的狀態進行觀察和記錄。在此之后,教師可以選擇一名學生配合完成實驗,利用吸管往燒杯中吹氣,再讓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可以發現石灰水發生了改變,從以往無色透明狀態,逐漸變渾濁。在觀察實驗內容之后,可以將相關知識和理論傳授給學生。通過這種趣味性的實驗,促使學生認識到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在相遇之后會發生化學反應,進而生成新物質,石灰水也因此變渾濁。通過這種方式,將教學內容引出來之后,促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把握程度更高,進而更好地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
總之,對于化學學科來說,其同實驗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通過開展趣味化學實驗,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該學科知識的主動性,促使其主動探索該學科的知識點。與此同時,通過開展趣味實驗,學生學習該學科知識不再過于單調,學習積極性明顯增強。所以,對于該學科教師而言,要對教學活動及時進行總結分析,設計更多趣味性實驗,改善該學科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求知欲,進而取得更好的化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旭偉.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探究[J].文理導航,2016(8):54-55.
[2]郭海強.基于“觀念建構”的初中化學實驗探究設計[J].理科考試研究,2019,26(8):49-52.
[3]王蕾.芻議實驗教學法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8):74-75.
[4]吳必書.初中化學實驗研究與設計:以二氧化碳的流動性為例改進其性質實驗[J].新課程(中學),2019(3):7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