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霞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和時代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數學對于現實生活的重要,一旦遠離數學意味著被時代所淘汰,因此,數學教學要從學生抓起。初中對于人的核心素養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初中生形成較高的數學水平。初中數學教材內容單一,但實際上數學問題大多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也有一定的邏輯性,能夠有效促進初中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教學過程;落實
隨著教育部官方文件的出臺,核心素養成為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對于初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教師應當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此,筆者認為初中數學教育應立足于本學科的特點之上,將學科核心素養轉化為學生個人素養,從而將他們培養成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人才。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探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滲透數學文化
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重視學生的解題能力,忽視引導他們感受數學知識的巨大價值,這就使得學生很難了解數學的歷史。在新課改的指引下,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增加文化元素,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激發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興趣,使初中數學課堂變得活力十足。數學歷史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眼球,使他們了解到數學家的精神,從而養成堅持、創新的數學思維,同時還能提升自身數學水平。
在課下休息之余,筆者組織授課班級開展數學文化節活動,開展多種數學課外活動,營造濃郁的數學學習氛圍,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在班級內部完成比賽后,各班選出20名代表參加“遨游數海”知識競賽,采取書面答卷的形式進行比賽,由本年級數學教師對答題情況進行評價,選出其中一、二、三等獎,給予適當獎勵。數學試卷考查了數學故事、計算試題、生活故事等多方面內容,這極大地激發學生參與熱情,使每個人都樂于參與其中,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科素養。此外,每個班級在活動中還會推薦5篇優秀文章參與評獎,作者在其中講述自己的學習感悟。通過數學文化活動,學生體會到了來自于數學的魅力,自覺掀起了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潮,全面提升了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
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教學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巨大價值,激發了學習數學的欲望。生活化數學課堂能夠使學生樂在其中,有效降低了學習難度,提升學習樂趣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將數學與其他領域知識相結合,從而實現跨學科知識遷移。在數學備課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要根據數學教材內容合理地選擇不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
在講解“無理數”時,筆者通過拼圖活動來引導學生感受無理數的產生。在問題引入后,學生了解到有理數不能夠滿足我們實際生活需要。緊接著,在課堂教學中,筆者說道:“同學們,大家以四個人為一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邊長為1的正方形和剪刀,看是否能夠得到一個大的正方形。”學生非常樂意配合教師的工作,非常踴躍地把作品展示出來。在展示完成后,筆者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問題:“要想將大正方形邊長為a,那么a需要滿足怎樣的條件呢?”A同學說a應當是正數,B同學說兩個小正方形面積和為大正方形面積a2=2。C同學說a應當為1點幾。從而順利地對內容進行拓展,對無理數有初步了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活化的問題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使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三、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思維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在數學課堂之中,教師要注重加強教材中概念、公式和定理教學,促使數學思維發展,引導學生具備初步的邏輯能力。數學教材中的內容較為抽象,加之初中生理解能力較弱,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而數學思維的培養要基于感性認識,這就加大了教學難度。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不再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學習氛圍,鼓勵他們發散自己的數學思維,提升其數學探究熱情。
在講解通過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學生感到普遍較為困難,主要原因是掌握不了問題的分析思路,找不到題干中的等量關系。于是,筆者在課前會做一些準備工作,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啟發學生,幫助他們形成正確思維來從錯綜復雜的數量關系中找到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之間存在的關系,再以草圖、列表等方式簡化數學過程,這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此時,筆者再為學生布置一定數量的試題和習題來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理解,從而順利達到本節課的授課目標。
總之,核心素養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教師要在思想上重視、行動上堅持,在課堂教學中聯系日常生活,為學生構建適合學習的教學活動,鼓勵他們在參與過程中發散數學思維,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使其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成就感和快樂感,最終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羅增儒.從數學知識的傳授到數學素養的生成[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6(7).
[2]王冰.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