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素養(yǎng)之一。英語學科是富含人文色彩,積淀豐厚人文底蘊的學科。高中學生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更需要教師滲透人文教育,高中英語恰是對學生開展人文教育的載體,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
【關鍵詞】高中英語;人文素養(yǎng);滲透策略
【作者簡介】陳倩倩,江蘇省淮陰中學教育集團淮安市新淮高級中學。
人文素養(yǎng)教育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最直接的課題,對學生開展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應是我們高中教師在平時教育教學中需要努力思考的問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素養(yǎng),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yǎng)教育呢,本文從以下幾方面作探討。
人文素養(yǎng)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人文知識與技能,人文能力與方法,人文精神與品質。人文素養(yǎng)是一種精神力量,也是發(fā)掘人的學習動機、創(chuàng)新熱情的內在潛能。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往來越來越頻繁,英語使用范圍也越來越廣。
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養(yǎng)主要指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所形成的審美情趣、跨文化意識、情感態(tài)度和思想觀念。整體來看,人文知識和技能,是影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關鍵。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拓展英語教學內容,將人文素質理念融入其中,讓學生在體驗、感知的基礎上,提高語言能力和綜合人文素養(yǎng)。如:在高中英語模塊十Unit 3 Protecting ourselves閱讀教學部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了解艾滋病預防知識,使學生免受艾滋病的侵害。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報紙上的有關艾滋病的報道,如“全球青少年艾滋病防控形勢不容樂觀”“全球艾滋患者逐年增加 別忽視身體的這些求救信號”等,講述艾滋病的危害、易感人群、臨床表現(xiàn)、傳播途徑與預防手段,教導學生珍愛生命,學會自我保護,并減少對艾滋病人的歧視。
這樣運用課外素材來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不斷向外拓展和延伸,同時對學生進行了人文素養(yǎng)教育,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現(xiàn)行的高中英語教學具有明顯的生活化、社會化特征,這與新課改所提倡的“英語教學不僅要關注基礎知識、技能和方法教學,還要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理念是相符的。我們教師在演繹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更應將英語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既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更賦予英語知識鮮活的生命活力。
在人文素養(yǎng)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方法和能力,讓他們學會從生活、社會視角去看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人文方法和能力教學。如:在高中英語模塊八Unit 4 Films and film events Reading部分《Important Film Events around the World》一課教學中,教師在利用一篇關于威尼斯電影節(jié)背景信息的短文來補充課堂內容后,借助最新的電影活動,如某著名演員來城市訪問為線索,讓學生根據(jù)新聞報道自行設計兩人對話或者多人話劇,開展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準確解讀和表述相關事件的目的和意義。在課堂活動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法、模式等進行適時指導,如指導學生編創(chuàng)劇本,指導學生合理分配角色等等。
這樣,在特定的情境下讓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將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問題解決的方法,發(fā)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朝著“獨立思考”和“會學”的方向不斷發(fā)展,最大化英語課堂教學效益。
人文精神和品質是人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語言的社會屬性,決定了語言教學本身就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特殊教育作用。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文化與英語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掘語言的人文精神,進行文化教學,可以完善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中英語教材中有許多有關英語文化的內容和人文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文化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品質。如在高中英語模塊五 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一課教學中,教師以“Different 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或“Unspoken rule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為主題,講述不同國家的人們在社交方面的禮儀和潛規(guī)則:如中國人在社交中為了拉近距離,經(jīng)常會向別人打聽關于收入、年齡等方面的問題,但是西方人認為這些話題都過于私密,所以他們在公共場合一般都不會談論這些話題,他們見面時的寒暄大多以天氣、股票、體育比賽為主,客套而有距離。然后,教導學生“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讓學生尊重不同的風俗習慣,培養(yǎng)學生豁達大度、求同存異的人文品質。
通過文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對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生活方式有所認識和了解,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憧憬未來,用寬廣的心胸去看待社會,善待他人,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心態(tài),從而始終行走在正確的人生軌道上。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是深化英語教學的基點。所以,高中英語教師要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為基礎,巧妙將人文素養(yǎng)教育滲透其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和教育。這樣可以更好的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魅力英語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