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能夠拓展思維,進一步增長見識。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中學英語教學,筆者建議教師可以選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通過你一言我一語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究,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有針對性的滲透小組合作教學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興趣,逐步增強閱讀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組合作;中學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劉愛萍(1974.10-),女,漢族,甘肅白銀會寧人,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韓家集鎮初級中學,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小組合作是當前較為常用的教學方式,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夠選用老套的教學方式對待學生,進行新時期的學習,教師應當緊密結合時代的發展趨勢,轉換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從而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趣味性與有效性。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英語閱讀應當要求學生讀懂相應水平的報紙和讀物,能夠克服生詞障礙,理解文本大意。所以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
教師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既要了解學生近階段的學習情況,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科學合理的劃分合作學習小組。在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以及英語成績、性格特點以及心理特征等眾多內容,確保組內平衡以及組員存在一定的成績差異,才能夠形成小組競爭,有助于學生進行優勢互補,學生也能夠有較多的機會和其他同學或者是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學習目的。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英語屬于語言學科,應當根據不同的課型將全班學生劃分成不同類型的小組,根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行小組劃分,可以是同桌為一個小組,也可以是兩人一個小組,兩人一個小組則采用優等生和落后生。通過一強一弱的搭配,能夠使學生進行優勢互補,優等生也能夠帶動落后生進行更好的學習和發展,從而完成對話練習。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秉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教學原則,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能力劃分為4人一個小組,通過成員探討交流和完成閱讀任務。也可以在組內成員的互相幫助下,共同完成文本內容,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給學生營造互相學習機會。
小組合作應當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共同的完成學習任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所以教師應當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引領學生學習“ Is she tall or short?”這一內容為了引導學生更好掌握這一句型,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相關圖片,例如:潘長江和姚明身高差異較大的人物,也可以展示相撲和模特地對比、老人與小孩的對比。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對話練習,逐步說出tall,short,fat,thin,young,old等詞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閱讀文本內容,要求學生根據錄音內容回答問題“ Who is in the room?”“ Is she young or old?”“ Who is she?”通過聽錄音回答問題,檢查學生的閱讀成果有助于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也能夠掌握本節課堂的重點句型,通過互動交流能夠使學生有效感受到合作的趣味性。
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有助于降低學生對于英語知識學習的未來以及恐懼情緒,以輕松自然的心態投入到英語學科中。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例如:學習“ I am your new neighbor.”這節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自身曾經遇到過new neighbor的趣味故事。“ There is a mother and son, the little boy is very cool and he is very kind ,often say hello to me.”通過教師一番講解能夠活躍課堂氛圍,然后引導學生回憶,他們的鄰居看是否有哪一些趣味或者是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分享,學生會快速融入課堂討論情境之中,能夠為小組合作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步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協作能力,使學生積極踴躍地投入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科學合理地進行小組引導,通過設計合理的方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索,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積極踴躍的進行知識探索和交流。
[1]王志麗.小組合作視角下的初中英語差異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7.
[2]胡艷.小組合作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3]王素.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7.
[4]邵長香.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小組合作現狀研究[D].魯東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