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依琳 樓宛倩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思維工具,能將復雜的內容通過放射狀的圖像變得清晰、明了。結合高中英語教學,試分析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并思考如何將思維導圖更好地應用在高中英語教學之中。
關鍵詞:思維導圖 高中生物 應用
一、前言
思維導圖又稱為心智圖,由英國學者東尼·博贊創立,這是一種將發散性的人腦思考具體化的思維工具。通過運用線條、符號、詞匯和圖像等,把繁冗的文字信息變成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的圖形和短小文字,將學習到的知識或書本中的主要知識點和思路通過自己的思維整理,形成筆記的一種學習方式[1]。
思維導圖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是一種化抽象為具體的教學方式,是以人腦的思維方式為基礎,從而生動形象地具體表達出一些抽象的思維概念等,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高中生物作為一門從高中才開始開設的課程,知識雖然比較系統,但內容較多,并且伴隨著高中學習的強度加大和學習內容增多,很多學生會逐漸出現知識點混亂的現象,不利于后期的學習。學案等方式目前還無法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思維導圖以其系統性、層次性強的特點顯現出其在解決學生思維混亂的方面的優勢和重要性。國內外的研究發現,對于教學而言,思維導圖可以幫助生成高效課堂,促進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思維導圖是圍繞一個中心點向四周呈放射狀的鏈條型關系圖,每條鏈條上的內容既相互聯系,又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有研究表明,人腦的左腦控制邏輯思維,而右腦具有成像功能[2]。因而在開展高中生物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學生左右腦的不同特點相結合,通過一些簡單的詞語和圖片促使學生將腦海中的一些缺乏條理的抽象知識轉化為具有邏輯性的思維圖呈現。采用這種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提高他們知識接受的效率。
三、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預習上的應用
課前預習是保證學生聽課質量和效果的必要過程,而當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就無法進行有效的預習,這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在“蛋白質”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例如:
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學生能夠在課前就對課上的內容有所了解,利于在上課時能找準重點,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生的聽課質量,并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筆記上的應用
在授課時過多的使用板書或者PPT演示,會造成學生只會一味抄寫板書和PPT,這樣的筆記方法不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工具,課堂知識很難通過這樣的方式真正的化為己用。如果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筆記時,只需將重點概念和內容記錄成思維導圖的形式,在空白處標注課本上的詳解內容位置,這樣當學生需要查閱時就能快速聯想。
五、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復習上的應用
復習時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和重新吸收,在復習過程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高中生物的復習過程中,能通過使用思維導圖,將知識梳理成一定的體系,從而對知識點進行不同體系的整合,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幫助對知識點的記憶。
六、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思維發散上的應用
使用思維導圖的最終目的,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高中生物學習過程對生物學習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除了依靠長時間的積累和實踐練習,還可以借助思維導圖而實現。為了讓學生能在學習中形成發散性的思維,就要讓教師帶領學生充分的利用思維導圖工具。教師可以提出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的思考過程,列出一定的思考流程圖,也就是思維導圖。 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分析知識點和問題,可以發現自己在思考時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并對自己的缺陷進行提升。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逐步的完善[3-5]。
七、總結
教師在指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必須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問題和設計盡量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并逐步引導,使學習內容深入。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小組討論交流策略,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發揮的空間。學生通過認真體會、觀察可以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注意和意識到的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從而產生一些非傳統的、新穎的理解,達到培養創新思維的目的。
思維導圖能夠“學習思維”這種很難顯性化的東西變為顏色、形狀符號和文字所共同構成的圖畫,直觀清晰地將思維過程呈現出來這對學生們的英語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如何將思維導圖更好地與學生們的學習現狀與自己的教學更好地結合起來是老師們應該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玉,柴陽麗,閆寒冰思維導圖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效應——近十年國際思維導圖教育應用的元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8,(01):16.
[2] 劉亞玲. 2015.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復習課中的應用探析 [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14): 1229–1230
[3] 劉志昊. 2016. 思維導圖輔助高中英語語篇教學理論探討 [J].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7): 17
[4] 鄭偉.巧用思維導圖 提高課堂復習效率 [J].文理導航 (中旬),2018(01):53.
[5] 蘇建立.高中化學教學需要系統思維[J].教學與管理,2014(21):145-147.
作者簡介:袁依琳(1998—),女,漢族,浙江臺州人,學生,本科,單位:浙江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專業;
樓宛倩(1998.03-),女,漢族,浙江金華人,學生,本科,單位: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文學分院,英語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