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規模的擴大,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加深,企業要想生存擴大發展,必須有強大的資金支持。企業的資金一般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一般來說,企業進行規模和領域的擴張,僅僅依靠內部資金融資是不夠的,往往還需要外部融資,負債是企業進行外部融資時最常見的方式。使用負債融資一方面可以為企業帶來融通資金,但是也意味著企業在負債后可能面臨負債經營風險,如何對負債經營風險進行防范和處理,對企業的生存經營十分關鍵。
關鍵詞:企業負債;負債經營風險;風險防范
一、企業負債經營概述
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之中,隨著銷售和利潤的增長,必然要擴大生產規模,實現進一步的發展。生產規模的擴大必然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如果企業知識依靠留存利潤來進行擴張,必然會制約企業的擴張規模和速度,對長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企業大多會尋求外部資金融通,一般是采取成本較低的負債融資。我國金融市場上的負債融資包括銀行貸款、債券大型和商業信用。通過負債融資可以幫助企業較快獲得融通資金,加速資金流轉,實現規模擴張。但是與此同時也會產生規模擴張后盈利無法達到預期而導致的債務無法償還的現象,這會造成企業失去發展機會,甚至出現破產危機。如何在通過負債融資后處理好負債經營的風險防范問題是我國企業所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負債經營是把雙刃劍,在給企業帶來資金需求的同時,負債經營的不合理也會帶來巨大的損失,甚至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發展。企業在負債經營時必須具備自負盈虧、獨立決定的能力,而且在舉債之前必須做好擴張的可行性調查,避免不合理的過度負債。載負債經營過程中必須有良好的盈利能力,項目的利潤率必須能夠超過負債利率,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具備良好的償債能力。企業進行負債的目的是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樣企業才能保持健康持續的發展狀況。
二、企業負債風險的成因
(一)經營決策失誤
企業為了實現經營規模的擴大而財務負債,企業需要保證項目的長期收益率高于負債利率,才能保持較好的償債能力,一旦企業在項目經營過程中或者規模擴張中因為決策不合理而出現巨大虧損,就會導致企業出現無法償還債務的情況,可能會對企業的生存造成危害。例如,企業在合約中出現違約等現象,就導致企業可能接受訴訟,出現營業外支出,減少企業的利潤收入,影響企業的債務償還。當企業在債務償還中出現困難,一方面會導致企業的信用遭受損失,影響企業的融資能力,一方面也會導致企業信譽降低,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日常經營和合約洽談,導致企業出現財務風險等。
(二)市場利率變動
企業負債需要償還本金和利息,利息的多少決定了企業償債的難度,因此市場利息的變化與企業負債經營風險息息相關。而市場利率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國家發展不同階段和市場行情的變化而產生直接變化。如果國家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現象等,國家宏觀調控會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這就會導致貨幣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相應的提高市場利率,企業的負債成本也會隨之提高。所以說在通貨膨脹的市場環境中,利率的提高會加大企業的負債經營風險,給企業的生產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三)財務杠桿的負面效應
企業發生負債會產生財務杠桿效應,所謂的財務杠桿效應是指負債經營的利息對企業收入產生的影響。財務杠桿的正面效應會為企業帶來超額的收入和利潤,但是與此同時若是企業的經營發展陷入低谷,固定的負債利息會對企業的生存經營產生負面的影響,致使銷售利潤下降速度加快,財務杠桿的負面影響顯現。
(四)負債規模不科學
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資金短缺問題是正常的現象,需要企業通過舉債或者發行股票等方式來進行資金補充。但是企業如果不考慮自身經營的情況和未來收入的可能性,就盲目負債,就會導致企業出現無法及時償還債務的困難,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不僅不能實現企業擴大經營規模的需要,反而會危害到企業原有產業的經營情況,與原有目標背道而馳。
(五)債務風險的流動性
企業的負債可以分為長期負債和短期負債,不同期限的債務會有不同的風險。長期債務風險是指企業為了長期性的發展目標而在借債時采取的長期借款所帶來的相關風險,長期負債的利率一般高于短期負債。長期負債的風險包括了利率風險、期限錯配風險、再舉債風險以及銀根緊縮的風險等等。在市場出現通貨膨脹、利率上升時,企業的償債難度會增加,并且長期負債的額度一般較大,一旦利率上漲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重大的負擔,企業若不能按時償還債務,對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短期負債風險是指企業通過一年內短期借款、大額存單、銀行同業間拆借等借款方式帶來的相關風險,短期利率雖然低于其他條件相同時的長期利率,但是還款的時間緊,壓力大,可能會造成企業的資金周轉困難。
三、企業債務經營風險的防范建議
(一)樹立科學的負債原則
企業負債要具有科學的負債原則,不能不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任意舉債,造成財務風險的增加。負債經營的原則一般有:安全性原則、效益型原則和合理性原則。
安全性原則是指企業要將資金的安全作為負債經營的重點關注內容,加強企業整體的資金流管理情況,設立相關的資金管理機制來保證企業使用資金的安全性,資金的額度要求能夠滿足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和生產生活,保證資金的正常流轉。
效益型原則是指企業要考慮資金的使用成本和效益,在滿足上一條安全性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好企業自身的資金,優化企業投資渠道和組合模式,提高資金投資收益率,降低償債風險。
合理性原則是指企業在進行復債經營時要首先進行可行性研究,充分考慮到企業自身的特點以及行業發展的現狀,來幫助企業實現一個合理的負債規模,在滿足企業資金發展需求的前提下,又保障企業的償債能力,保證企業的持續和長遠發展。
(二)優化企業融資結構,確定合理的負債結構
首先,企業要考慮企業整體的融資結構,負債比率應該設置一個安全的范圍,在保障資金利用最大化的情況下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如果企業的產品銷售、經營狀況良好,資金流動周轉速度快,可以適當提高企業的負債比例,反之則要降低企業的負債比例。
其次,在負債時也要考慮選擇合適的負債方式,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和需求考慮是選擇長期負債還是短期負債,以及發行債券、銀行借款以及同業拆借等不同的負債方式的選擇。
(三)科學把握利率變動情況
企業采取了負債融資的方式后,要制定出詳實的財務計劃,規范好融資的規模、時間、方式以及調整方式等等。例如要充分考慮到債務利率與息稅前利潤的比較,當企業的息稅前利潤高于債務利息時,企業能夠提高負債比例實現融資;反之企業則要減少負債的規模轉而尋求其他融資方式。在市場利率處于不斷變動的情況下,企業要時刻關注利率的變化對企業償債帶來的影響。企業要對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和市場利率的變化有著深入的了解和及時的反應。
(四)建立良好的風險防范機制
企業在負債經營時因為暴露在財務風險、經營風險和信用風險之中,必須先建立起合理的良好的風險防范機制,避免在風險來臨時的措手不及。由于我國市場的不斷發展,市場化發展程度的提高,企業必須自負盈虧,承擔來自市場上的所有風險,良好的風險防范機制能夠提高企業防范風險的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并獲得長遠發展。良好的風險防范機制需要企業充分考慮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建立起風險規避與預警機制,降低風險對企業造成的損失。
四、結語
總之,負債經營對于企業而言有利有弊,企業需要充分利用負債經營,提高企業盈利水平的同時控制好風險水平,科學合理的運用好負債經營,保證企業資本結構的合理性。通過樹立合理的負債原則、合理安排好投資結構、時刻關注市場利率的變化情況以及建立良好風險防范機制等措施來降低企業實施負債經營的風險,讓負債經營有效的服務于企業的再投資和市場規模的擴張。
參考文獻:
[1]李秀平.淺談中小民營企業負債經營的財務管理問題[J].經濟師,2019 (01): 67+69.
[2]李佳羽.企業負債籌資風險的分析與防控[J].江蘇商論,2018 (11): 85-89.
[3]黃容臻.企業負債經營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8 (25): 51-52.
[4]溫翔宇.企業負債經營風險分析與防范[J].山西農經,2018 (10): 80-81.
[5]單明.淺談企業負債經營的風險及管理[J].中國商論,2018 (12): 63-64.
[6]溫翔宇.企業負債經營風險分析與防范[J].山西農經,2018 (10): 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