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2016年開始重點打擊“套路貸”,與此同時,“校園貸”這一與“套路貸”存在緊密聯系的概念也出現在視野中,成為需要重點打擊的一種案件類型,本文以S市檢察機關辦理“校園貸”“套路貸”的經驗為切入點,對當前“校園貸”案件進行闡述分析,以期對司法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 校園貸 法律適用 罪名
作者簡介:孟慶華,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
中圖分類號:D92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39
一、“校園貸”基本概念簡介
(一)“校園貸”的含義
在本文中,“校園貸”并非一個罪名,一個行為,而是特指一系列以在校學生為目標群體、以借貸為名,騙人錢財的違法犯罪行為統稱。
(二)“校園貸”的典型特征
1.放貸門檻低、陷阱多、形式隱蔽。許多軟件下載平臺上,各種借貸APP眾多,網絡借貸平臺“借款容易,放款快”,且對學生審核寬松,許多學生甚至可以同時借貸多家平臺。
2.利率高、期限短、各種費用多。一般“校園貸”在借款手續簡單、放款快的背后,是高額的利息,特別是“校園貸”利息多以日利息計算,遠高于普通高利貸;此外,還款期限短,一旦沒有按時還款,高額的違約金及利息甚至數倍于借款的本金;借貸過程中,借貸平臺甚至是出借方,會從借款中事先扣除各種奇葩的手續費,導致被害人實際到手金額遠小于借款金額。
3.表現形式多樣、新形式層出不窮。一是小額網貸的直接放款模式:扣除利息、直接收到借款;二是以刷單為名,誘騙大學生進行網絡平臺借貸、分期購物而后告訴被害人不需要承擔責任;三是傳統借貸模式,線下借款而后寫翻倍借條,走流水,而后高額催討債務的情形。
二、“校園貸”涉及的典型罪名列舉
(一)詐騙罪
詐騙罪,是“校園貸”案件中最為典型的罪名。在“校園貸”案件中,詐騙罪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必然發生的罪名,即整個“校園貸”就是以詐騙為目的,比如在S市S區辦理的陳某某詐騙案中,陳某某以刷單、做業務招兼職為名,以數百元好處費誘騙多名大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貸款,并將所有前轉入其賬戶,告訴被害人上述貸款不需要本人還,僅僅是刷單行為,其會將貸款還上。但自始至終,陳某某就無力還款,其目的就是騙取眾多被害人通過網絡平臺借貸來的錢供自己揮霍。至案發,陳某某以該手法詐騙幾十名在校大學生的錢財,數額特別巨大。
另一種而則是過程中可能會涉及的罪名。在S市B區辦理的一起盜竊案件中,犯罪嫌疑人A女孩實際上是一起“校園貸”的被害人,其系一名大三在校學生,其通過“裸照”等內容,獲取了貸款,然而在投資的過程中,相信了犯罪嫌疑人提供的投資網站,當其將借來的錢全部投入該投資網站后,該網站卻關閉并且無法登陸,導致其血本無歸,甚至無法訴諸于法律渠道,與此同時,她還需要歸還“裸貸”借來的本金、利息種種。本案中,前述“裸貸”借錢過程的違法性不言自明,而放貸者在本案中,介紹被害人A女孩至某投資網站進行投資并告訴其會有高額回報,而當A女孩將錢全部轉入后該網站即無法登陸的行為,是典型的詐騙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類案件中,特別是比較專業的詐騙團伙涉及的案件中,會涉及虛假訴訟。在S市M區辦理的江某某、徐某某三人詐騙案中,作案手法非常專業,通過虛高借條,銀行流水,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表面證據,因而在該團伙的后續催債行為中,江某某通過律師訴至法院進行訴訟,妄圖通過法院判決來達到詐騙的目的。該類案件中,對于虛假訴訟與詐騙罪,需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律師是否涉及虛假訴訟或者是詐騙罪的共犯,要以具體案情而定。
(二)敲詐勒索罪
在“校園貸”案件中,敲詐勒索罪也是典型的罪名。在S市J區辦理的張某某、劉某某七人詐騙案中,被害人張某影被誘騙向犯罪嫌疑人借貸,并且實際拿到的錢與簽訂借條的金額差距巨大,但是迫于犯罪嫌疑人對張某影一家的威脅,張某影的父母考慮到女兒的安全問題,被迫選擇了答應犯罪嫌疑人一伙的要求,出錢還債,本案中該節事實屬于典型的敲詐勒索。
(三)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罪也是“校園貸”案件中會涉及的罪名。
在“校園貸”案例中,非法拘禁行為的發生也存在兩種情形。在S市J區辦理的張某某六人詐騙案中,犯罪嫌疑人張某某等人,在以“未成年人借錢不用還”的幌子誘騙被害人向其借錢遭拒后,將被害人誘騙至賓館非法拘禁長達五日,直至被害人屈服,同意向其借款并簽署翻倍借條,走虛假流水;另外一種情形則是發生在犯罪嫌疑人暴力追債過程中,同樣是S市J區辦理的張某某六人詐騙案件中,在后續追債過程中,張某某等為了向被害人父母追逃高額借款及利息,多次將被害人帶離學校,非法拘禁并實施毆打行為。
三、“校園貸”案件的法律適用及建議
(一)“校園貸”案件辦理原則及法律適用
從整體的原則來說,筆者認為從如下兩方面:
一是從嚴打擊:“校園貸”案件危害性大,案件本身涉及在校學生,且引發次生犯罪;二是區別對待:在校大學生作為嫌疑人,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案件的原始犯罪嫌疑人;另外一種是從被害人轉化為嫌疑人的。
從具體的法律適用來說,有如下幾點:
1.“校園貸”案件中不同類型案件嫌疑人的區別。(1)犯罪集團案件,對于認定為犯罪集團的案件,對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要按照全部罪刑進行處罰,對于其他人員,以其參與的犯罪行為定罪量刑;(2)從被害人淪為犯罪嫌疑人的成員,對于這種類型的嫌疑人,存在兩種情形,一種是被騙以后主動加入嫌疑人的團體,對于這種情形,筆者認為依然可以從輕從寬處理;另一種則是被騙以后在脅迫之下實施了犯罪行為,筆者認為這種情形應當從輕從寬或者在賠償被害人損失后免予處罰。
2.“校園貸”引發的次生犯罪處理方式。“校園貸”案件引發的次生犯罪,也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犯罪嫌疑人繼續實施犯罪行為,對于該類犯罪,筆者認為主觀惡性較大,應當從重處罰;對于“校園貸”案件的被害人基于償還貸款壓力,選擇實施的犯罪行為,比如盜竊,信用卡詐騙等行為,筆者認為應當從寬,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在嫌疑人賠償了相關損失后,可以考慮緩刑。
(二)引導偵查:“校園貸”案件——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取證
對于“校園貸”案件,公安機關在立案之初預判該案件涉及“校園貸”情況下,應當報檢察機關,檢察機關應當引導偵查、取證。
1.案件整體分析定性。對于該類案件,不能從單一行為判斷,而應從整體上把握案件的類型,梳理整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及行為慣性、行為特征、行為目的,確定是否屬于“校園貸”。
2.犯罪主體的目的?!靶@貸”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目的顯然不是單純的利息,根據不同的類型,其目的也是多樣的,刷單類“校園貸”,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就是被害人刷單獲取的貸款本金或者分期購物的電子產品,而線下式“校園貸”,嫌疑人在考察被害人家庭情況后才進行的放貸行為,明顯是數倍于本金的巨額回報甚至是被害人的房產。
3.犯罪的手段方式?!靶@貸”案件相較于“套路貸”案件來說,方式相對來說更容易判斷,但二者也存在重合之處。根據S市已有類型及其他地區的經驗來說,“校園貸”的手段方式一是比較典型的線上借貸,通過網貸APP無抵押或者以“裸照”等為抵押借款;二是線上線下結合的犯罪嫌疑人誘騙被害人進行刷單的方式;三是典型的線下模式,該類模式與“套路貸”相似,通過虛高借條、層層平賬壘高借款;四是傳銷式“校園貸”,在校園中招代理,發展下線的方式;五是最近新出現的“美容貸”“培訓貸”等方式,鼓吹大學生“先消費后還款”,在接受了所謂的服務后誘騙大學生辦理了網絡借貸。
4.涉案錢款的去向。對于“校園貸”案件,不能以單純的借條或者轉賬記錄就判定被害人已經拿到了借款,該類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已經精心設計,表面證據做的非常齊全,銀行轉賬后被害人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當場取現還給嫌疑人,實際到手金額遠小于借條金額,甚至有些被害人根本拿不到錢。所以需要綜合多方證據及證言,判定涉案錢款的真實去向。
5.結果及后續犯罪。由于被害人系在校學生,其承壓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校園貸”犯罪行為的結果一般都非常惡劣,造成了很多被害人的自殺行為甚至部分被害人家破人亡的現象,此外可能引發的后續犯罪也會導致惡劣的社會影響和社會效果,所以公安機關在辦理“校園貸”案件中,對于案件的結果以及社會效益也要考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