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殿忠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策略探究
父母為了生計離家外出,把子女單獨留在家里,這樣一來就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留守兒童。特別是在少數民族牧農村地區,受地理和經濟條件的限制,父母長期外出打工、放牧,獨居或讓爺爺奶奶、親戚朋友看管的牧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由于長期和父母分離,無法得到正常家庭的溫暖,留守兒童容易出現心理孤獨焦慮,思想品質、學習成績較差等不良情況。加之少數民族牧區地域遼闊、交通不便、教育條件相對滯后,這些因素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更為不利的影響。留守兒童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希望,如何讓他們健康成長,生活充滿陽光,是需要我們深入研究與探討的。
一、家人陪伴,發揮家庭教育職能
在少數民族地區由于社會經濟條件的限制,父母大多數在外忙于生計,導致這些孩子與父母之間長期分離,缺少有效的溝通。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離,在情感上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對父母的依賴性就會有所降低,容易產生孤獨、抑郁、焦慮等情緒,久而久之,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容易產生嚴重的心理失衡。要想杜絕這種事情的發生,首先父母要轉變教育理念,提高對子女學習和思想教育的重視。大部分農牧民家長都認為教育應該是學校的責任,自己只需為子女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即可。這些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非常不利。學校和社會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向他們灌輸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讓他們盡可能多地參與到子女的教育過程中。有條件的父母盡量留在孩子身邊,或者由一方對子女進行監護,一方掙錢養家,要減少由于父母外出對子女的教育造成的不良影響。如果實在沒有辦法,父母雙方都要為生計奔忙,也應該盡量提高回鄉探親的頻率,平時要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與子女保持聯系,與他們談心,與家里照顧孩子的老人、親戚多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對學習習慣、日常行為等方面出現的偏差,應該及時進行糾正和引導??傊?,既然為人父母,就要盡父母該盡的責任,更多地參與到子女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二、學校給予關愛,學習成績、心理健康兩手抓
鑒于少數民族地區牧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龐大,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學校的作用應該被充分發揮出來。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上,學校不應該僅僅重視他們的學習成績,更應該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學校要配備擁有接受過心理專業知識培訓教師的心理咨詢室,及時為出現問題的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鑒于絕大多數留守兒童都在學校寄宿生活,學校應該盡量為他們提供較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用良好的學校教育來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及時糾正留守兒童出現的學習習慣和日常行為習慣的偏差,配備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電腦室等,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減輕因父母不在身邊造成的焦慮情緒。
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教育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所以應該承擔起教育留守兒童的重任。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特別關注留守兒童,若發現一丁點不對的苗頭,就要及時與他們談心并到家中了解情況,與他們遠在他鄉的父母電話溝通。特別是班主任,每天都要注意學生的表現,隨時給予他們關心。課堂上,教師要多給他們鼓勵,課間休息時和他們一起玩游戲,組織班級活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引導形成融洽的師生、生生關系,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們的溫暖,幫助他們排解感情上的空虛。
三、社會關心,建立兒童教育和保障體系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建設者,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對于未成年的留守兒童,需要全社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一是改善制度環境,讓留守兒童可以在父母身邊接受教育。現如今外出務工條件逐漸完善,農民工保護制度也逐漸成熟,我們要制定更好更寬松的政策,讓隨父母外出務工的兒童接受教育得到保障。二是改善牧區環境,減少留守兒童數量。政府應更多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的現實狀況,落實更多惠農惠牧政策,加大經濟扶持力度,拓寬農牧民的就業渠道,讓他們不離家就能維持生計,這樣孩子就不用單獨被留在家里,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留守兒童問題了。三是加大投入,讓留守兒童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有了一定的財力支持,學校才有條件加大對留守兒童教育上的投入,教師才有更多的精力陪伴和關愛他們,他們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四、建立成長檔案袋,保證教育的持續性
由于一些原因,留守兒童身邊的教育者不會一成不變,為了更好地為他們服務,保證教育的持續性,應該將少數民族地區牧農村留守兒童的情況存檔,建立成長檔案袋。成長檔案袋里詳細記錄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和學習情況,記錄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快樂、進步和發展。成長檔案袋便于在各個教育者之間傳遞,方便新教師對留守兒童情況的了解,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更快地投入工作。這對改善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另外,把成長檔案袋不定期地交給留守兒童的父母看,便于家校聯合,更好地教育孩子。
兒童是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的有生力量,更是我們國家的希望和未來。然而少數民族地區牧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政府、家庭和學校應該形成教育合力,解決當地的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給少數民族地區的留守兒童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他們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們能夠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樣的教育和關愛,讓他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少數民族地區牧農村留守少年陽光成長策略實踐探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