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
摘 要:留守兒童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同時也是農村教育的難點。一直以來農村教育都存在管理質量較差的問題,并且近些年農村校園的欺凌行為事件發生率不斷提升,導致留守兒童這一群體成為中小學教育的關注核心。對此,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義務教育持續發展,簡要分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方法的創新,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者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農村教育;中小學校園;欺凌行為;成因;防治對策
近些年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心理、安全以及交往等多種問題不斷出現并且持續嚴重化,這也導致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管理的核心與難點。雖然近些年農村教育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整體教學質量并不理想,尤其是在農村中小學的班級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對此,探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方法的創新具備顯著的教育價值。
一、學校方面
學校屬于中小學生成長教育的重要場所,學校方面需要高度重視并積極承擔留守兒童的教育職責,同時保障中小學生可以健康地成長[1]。首先,需要充分做好學校內的宣傳教育工作,借助黑板報、廣播以及櫥窗等多種途徑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鼓勵學生多讀書,并以良好的文化素養形成對學生的感染。同時需要采用集中化培訓教育,做好基礎防范能力以及法律保護意識等方面的宣傳教育,讓學生懂得遇到問題和麻煩應當找老師幫忙,而不是獨自承受。強化對于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讓學生了解法律并能意識到自己行為是否可能觸犯法律,從而將社會中的法制特征帶入到學校中,實現對學生的自我約束管理。其次,需要不斷地優化教育行為。班主任需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以經常性的溝通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以及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借助微信實現家訪機制的創新,從而促使教師與家長之間形成良好溝通,從根本上減少和杜絕校園欺凌等負面事件的發生。
二、班主任方面
和諧班級環境建設需要從多角度著手,從班級的宏觀層面上應當更加注重和諧文化、相互平等關系的建設,構建以學習、成長為核心的組織結構,應用和諧的班級文化以及鮮明的文化組織結構氛圍來感染其中的每一位學生,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和諧班級的構建當中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2]。但是對于不同學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留守兒童大多數屬于學習成績較差、興趣較低、學習能力較弱、自律性不強的學生,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往往不受教師喜歡,教師對于其態度也比較冷漠。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部分教師認為只有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才有出路,所以教師普遍對留守兒童有偏見。久而久之,因為學習成績較差、不熱愛甚至抵觸學習,導致教師的偏見更加嚴重[3]。對此,“以人為本”不僅是保障班級管理質量的重要措施,同時還是轉變留守兒童的有效措施之一。“以人為本”對于留守兒童而言非常重要,留守兒童也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發現自己的努力與進步,希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認可。對此,班主任需要積極應對,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的鼓勵性評價,不斷鼓勵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對于留守兒童,在平常對待時應當積極、正面,可以與學習無關,但是需要與品格、情感等相關,可以提出“穿著好看”“來得真早”等,在學生成績或學習態度方面改變時應當及時發現并提出表揚,此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態度便會得到顯著的改變,不僅實現了課堂氛圍的改善,同時對于留守兒童的轉變還提供了一定幫助。
三、家長與社會方面
首先,家長方面應當高度重視。家長方面需要與學生保持暢通的交流與溝通,家長應當有意識地改善和不斷優化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同時對于學校教育中的各種問題,都應當積極了解和正確解決。例如,在面對校園欺凌行為時,指導孩子應當怎樣處理問題,同時還需要讓學生意識到珍愛生命、尊重他人與自己等思想理念,意識到自己遭受欺凌時的自我保護方法以及欺凌他人時需要承擔的責任等[4]。家長方面需要與學生形成正確的溝通交流方式,指導學生更好地遵守規矩,同時需要對自身的言行舉止進行控制,規避對孩子形成任何沖突傷害,對孩子提供規則教育時也需要對自身進行嚴格管理,要求自己也必須履行規則,做到榜樣教育,從而減少孩子欺凌他人或被他人欺凌的可能。其次,社會方面應當維持高度關注。社會層面上需要積極構建一整套以關愛為核心的服務體系,在社會中呼吁各界做好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的高度重視,構建一個以社會為范圍的農村留守兒童服務體系以及救助保護性機制。政府需要強化對校園及其周邊的監督與保護,尤其是社會青少年對于學校的危害需要高度重視并積極杜絕,及時將校園周邊的各種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剔除,例如為學生提供香煙的商店應當及時處罰。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目前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的重點話題,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必然需要結合各級政府、不同職能部門以及社會各個行業的努力,有意識地強化農村教育整體環境氛圍,同時積極改善和創新各種教育機制,為留守兒童提供一個健康、良好、持續的生長環境,從而推動我國教育整體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吉園依,張宇,殷菲,等.四川省農村留守兒童抑郁癥狀及其與自尊及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7,20(2):53-56.
[2]杜曉晴,周小舟,鄧雨薇.社會組織參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以北京歌路營教育咨詢中心為例[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31(42):155-156.
[3]袁書華,邢占軍.農村留守兒童社會福利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7,14(9):233-234.
[4]楊劍,胡喬石,楊環.政府購買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服務機制研究[J].農村經濟,2018,31(1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