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摘 要:數學是貫穿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一門學科,數學無處不在。教育義務中,要求把數學列為一門重要課程。數學在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數字信息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其中,數學計算能力是數學學習中的基礎,無計算,無數學。數學在于計算,計算是學好數學的保證,若是脫離計算去學習數學,就如同樹無根,水無源,不可能學好數學。小學數學知識比較基礎,更多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字計算能力,計算能力體現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綜合情況。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將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數字計算能力作為重點,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會為今后學生更深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學生計算能力弱的原因及學生計算能力薄弱的解決方案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計算能力;計算習慣;新課改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計算能力培養貫穿整個數學學習的始終,小學數學進入高年級階段后,教學知識開始由簡單的整數計算加深到小數、分數等混合計算,計算難度等級增加,學生計算失誤情況普遍。數學計算是一個嚴密而復雜的過程,學生在進行數學計算的同時,既可以進一步加深基礎知識記憶,也可以同時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空間想象、數字處理等能力。沒有計算的數學,就算不得數學,不會數學計算的學生,便學不好數學。數學不是語文、英語等學科,光靠理解與背誦就可以學好。俗話說,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個學生的計算能力太弱,每次進行題目訓練都會花費過多時間并得到的答案正確率不高,如此,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便會降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僅僅可以提高他們做題的正確率,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課堂效率。當一個班級學生計算能力較強,那老師就不必在課堂上對每一道題進行一步步的演練,可以節約課堂時間,同時,學生課堂練習時花費時間短,老師便可以更多地傳授學生新知識。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弱的原因
小學高年級學生計算能力弱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難點,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計算能力差的原因進行了探討,我們從學生內外兩個方面得出結論:
1.小學高年級學生計算能力弱的外部原因
(1)科學技術發展使學生減少了手算的機會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器變得普及,教師與學生皆習慣于將電子計算器引入數學教學中,電子計算器的引進使得學生計算變得迅速,但頻繁地使用電子計算器進行教學,使學生手算機會減少,學生計算能力變得薄弱。例如,當我們進行數學測試時,一般應許學生使用電子計算器,當我們進行均值、求和運算、加減乘除等運算時,電子計算器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學生不需要進行打草稿手算,這雖然極大地節約了做題時間,卻減少了學生計算能力訓練的機會。學生過分依賴電子計算器,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機械、反復的計算,將會無法在計算中掌握簡單、快捷的計算方式,達到提高自己計算能力的作用。
(2)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運算難度增加
數學學習是一個遞進過程,每個年級教學內容的深度不同,從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數學學習思緒、數學學習方法及數學知識深度都有所增加,低年級學生數學運算都是一些基礎的整數計算,但到高年級,增加了分數、小數的混合計算,計算難度極大的增加。例如,當學生剛開始接觸分數及小數時,對于通分概念,先計算分子還是分母,小數點的位置有何區別,分數與小數之間如何混合計算等皆是十分陌生的,學生一下無法從傳統的整數計算中轉變思想,無法適應教學難度,將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喪失信心,造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生計算能力越發低下。
(3)教師傳統教育模式仍舊存在,教學形式化嚴重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方式過于刻板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大多數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知識方面的傳授,一味地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灌輸其應試技巧,忽視了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太過應試化的教育無法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學生對數學課堂教學失去了興趣,學生計算能力越發低下。
2.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弱的內部原因
(1)數學學習方式不正確,為做題而做題
大多數學生學習數學是不注重方法邏輯性,不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教師傳授知識他們就去學習,教師讓他們做題他們就去做題,學習沒有自我思想,仿佛為完成任務而學習,不會自己歸納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及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學生數學學習中,常見的問題有:一是課堂上學習時不會進行知識點的連貫,無法將獨立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整合;二是進行做題訓練時,只是單純為完成任務而做題,不會自主進行錯題分析、知識點歸納等。
(2)計算習慣差,不注重細節
許多學生進行計算訓練時,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往往因為一些小細節造成失誤,常見的問題有:一是學生進行學習計算時沒有預先審題,常會造成計算方向錯誤;二是沒有打草稿的習慣,數學課堂許多學生沒有攜帶草稿的習慣,每次老師要求做題,他們都只是觀摩,或是只寫出解題步驟,然后從參考答案中抄寫最終答案;三是沒有養成檢查計算結果的習慣。良好計算習慣,是培養學生快速、便捷的計算能力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計算習慣,就算學生懂得再多的基礎知識,會背誦再多的公式概念,學生也會常常因為粗心而造成失分。
(3)課本知識點不牢固,專注于題海戰術
數學計算與課本上的基礎知識、相應的概念、公式理論等密切聯系,熟記課本知識是提高學生計算速度、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的一個有效方式。許多學生往往忽視課本知識,專注于題海戰術,這種方式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學生要想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應該學會去牢抓課本知識,然后再進行適度的提高訓練。
三、小學高年級學生計算能力薄弱的解決方案
1.查缺補漏,因材施教
數學是一門積累型學科,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小學高年級學生,每個學生的數學基礎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基礎較薄弱,甚至連加、減、乘、除之間的運算都弄不清楚,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如果我們將其跟其他基礎較好的學生以相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部分學生會產生極大的課堂壓力,無法跟上教學步驟,長此以往,他們將會被越甩越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求教師密切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對學生學習進行查缺補漏。如何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課堂練習及考試從學生的作答情況中查找學生存在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匯總,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2.培養興趣,增加主動
興趣是學好一門學科的前提,學生課堂興趣的培養,在于教師的課堂設計。數學是一門以計算為基礎的學科,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教師關注的重點,數學知識一般比較枯燥無味,進行題目訓練也極其考驗學生耐心,許多學生往往因為其乏味而失去學習興趣。訓練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主要在于題目訓練,當學生對于做題感到無趣時,往往會粗心大意,忽視細節,無法解出正確答案,因此,興趣是枯燥的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驅動力,只有擁有興趣,學生才會主動進行學習。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小游戲,例如計算比賽,小組爭論賽等,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
3.注重教材,把握基礎
對于多變的數學題目,我們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萬變不離其宗。學生牢牢把握課本上的知識,相當于把握住了中心。俗話說:“擒賊先擒王。”當學生充分掌握住了課本內容,便相當于掌握住了每道題的重心,此時,只要加強題目訓練,讓學生熟悉每個數學知識點如何使用到題目之中。
4.大量練習,提高計算
數學學習離不開訓練,數學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只學不練,只看不練,都是不行的。但是無目的、無規劃的訓練也是不科學的。當我們學習完一個知識點后,只有進行規劃性的訓練,才能加深知識點的理解,并熟記知識點內容。每道題目設計的知識點不是單一的,它往往與之前我們學習過的知識具有密切聯系,我們可以在做題的過程中,回憶知識,對知識產生系統性連接,幫助學生全面學習。做題是訓練學生計算能力的直接方式。因此,花費課堂時間在題目訓練之上,對于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是有直接效益的。
5.培養習慣,減少失誤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基礎,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實效方法。題前先看,題中邊想邊寫草稿,題后進回顧檢查,是完成一道學生題的三部曲。數學計算過程中,我們需要培養學生:
(1)做題前學會審題
做題前對題目進行仔細研讀,明確題目要求,學生在大腦中會產生一個明確的方向,為接下來的過程書寫打下基礎。同時,審題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從題目中找到相關的線索,將其聯系到平時的學習內容上,幫助我們快速解題。
(2)養成打草稿的習慣
寫草稿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觸發學生思考的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打草稿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做題的正確率,還能養成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對數學學習變得嚴謹。
(3)進行題后檢查
寫完一道題目,學生應該抽出較短的時間進行回顧,以防自己做題過程中的失誤,導致一些小細節錯誤。數學解題過程是一個連貫的過程,一旦某個細節產生錯誤,那整道題的結果便都是錯誤的,這樣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失分。
(4)歸納總結重點知識點及易錯題
歸納總結是一個學生提高學習層次的良好方法,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可以幫助學生把握知識點的重難點,例如,在“小數與分數的混合加減運算”之中,我們歸納出,將分數化為小數計算將會更加方便,但這樣做的前提是分數能夠化為有限小數。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速率,提高解題的正確率。除了對重點知識進行歸納,學生還可以對平時練習出現的錯題進行歸納,對自己進行查缺補漏,發現自己的薄弱點,通過對錯題的回顧,知識點的補充等辦法消除自己的薄弱點。
新課改以來,我們更加注重數學學科核心素質培養,在對小學生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效果。老師的輔助作用表現為:一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潛能,讓學生主動去進行訓練;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熟記基礎知識,掌握課本上的概念、公式,為學生之后的自主做題訓練做好充足的準備;三是老師應該適當約束學生,給學生分配合量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計算能力訓練;四是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數學,愛上做題,方能有效加強學生計算能力;五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讓學生不要因為粗心而造成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