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彩良



摘 要:高效的課堂離不開優秀的教學設計,優秀的設計離不開一套優秀的教學設計理論。五星教學理論視野下以問題為中心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實用的模式,將其簡化為以問題為中心,教師由知識提出問題,由問題設計情境,學生情境體驗中解決問題,并獲得知識的過程,并以“力的存在”為例開展課例研究。
關鍵詞:五星教學;問題中心;教學設計
一、五星教學原理
梅里爾教授提出的五星教學是以聚焦解決問題為核心,加上(激活舊知→示證新知→應用新知→融會貫通)構成教學過程循環圈,循環圈中每步有3個操作,并形成(結構→指導→輔導→反思)學習過程循環圈,如圖:
二、簡化框架原理
五星教學的原理對于設計教學來說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能提升教學的效率、效果與魅力,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于公開課的教學設計。但由于時間、能力等原因,很多教師很難在日常教學中用五星教學原理完整地設計每一堂課。因此,在五星教學原理的基礎上,提出一個簡化框架,使其更接地氣闡釋五星教學理論中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教學設計模式。
學生學習過程為“情境→問題→知識”,即學生在情境體驗中解決問題,并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設計過程為“知識→問題→情境”,即教師是由知識提出問題,由問題設計情境。
(一)以問題為中心
科學教學的本質理應為一個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梅里爾教授提出五星教學模式的實質是把具體的教學任務放于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來完成,因此有的地方也稱為教學問題設計。大量的實踐研究表明,教學過程中只有基于解決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問題,學生才會真正參與教學。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才能學到所要的知識和技能。
因此,簡化框架的核心是問題,即五星教學模式的核心:提出真實問題,面向完整任務。
(二)以情境為承載
問題需要適合的情境承載。提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尤其是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更能吸引學生。這就需要教師為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問題設計相應的情境。脫離了有效的情境,不光容易喪失對學生的吸引力,還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使教學效率下降。
因此,簡化框架的承載是情境,合適的情景問題,為五星教學模式中的四星提供學習要素支撐。
(三)以知識為目標
以知識為目標即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達到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簡化框架是教師由知識提出問題,由問題設計情境,學生情境體驗中解決問題,并獲得知識的過程。而簡化框架以知識為目標的本質,實際上是以掌握知識目標為中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同時鍛煉相關技能,掌握問題解決所需的過程方法,并提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因此,簡化框架的目標是知識,依據五星教學模式中的四星進行教學,能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三、簡化框架運用之課堂設計
下文將以“力的存在”教學滲透了“情境?葑問題?葑知識”這一簡化為例闡述課堂整體設計中的簡化框架運用。
(一)知識目標的確定
1.知識技能目標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和本堂課的教學實際,制定相應目標。
(1)能根據力的作用的實例概括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能由力的作用所產生的現象概括力的作用的兩種效果,以確認力的存在。
(3)能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事實,認識力的相互性,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釋有關現象。
2.過程方法目標
本堂課的過程方法中,除了科學研究時常用的觀察法和實驗法等,還用到了放大法和轉換法。在研究物體的微小形變時,借助了放大法,讓學生非常直觀地體驗力使物體發生形變。在研究力的存在時,用到了轉換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各種能親身感受和實踐的實驗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實踐。如在問及用手壓桌面,桌子是否會發生形變時,學生大多根據以往的認知,認為不會發生形變,而事實并非如此。由此入手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實踐,并最終得到科學的實驗結果,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
(3)通過小組實驗,培養合作精神。
4.學情分析
(1)在小學科學課中,已經涉及了彈簧秤、天平和滑輪等與力相關的一些實驗,在力的概念上已經有一些知識儲備。
(2)在上課前,通過提問的方式,基于知識框架調查了學生概念的一些情況和理解上的一些誤區。
5.形成知識思維框架
(二)關鍵問題的提出及情境的選擇
關鍵問題應服務于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無法直接解決關鍵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設計問題時,應考慮能使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得到提升的措施。
五星教學原理的實質是具體的教學任務被置于合適的情境中完成的。因此在明確關鍵問題后,再創設合適有效的情境。
四、簡化框架運用之課堂分步呈現
在課堂整體設計的框架下,再具體設計課堂分步呈現。設計時依舊根據簡化框架教師端的教學設計過程,即“知識→問題→情境”進行,呈現時按學生學習過程 “情境→問題→知識”進行。具體設計時一般可按課堂整體設計框架中的具體知識目標為序分步呈現。以下繼續以“力的存在”一課為例,闡述在課堂分步呈現中,簡化框架的運用,并闡述總結創設問題情境的途徑。
(一)力的概念
創設問題情境的途徑一:通過學生自主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本課堂將以氣球為主線,創設問題情境,為銜接所有知識目標牽線搭橋,因此選擇讓所有學生吹一個氣球作為整堂課的引入,導出本堂課的主題“力”。
創設問題情境的途徑二:通過書本插圖設計表格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較低層次的認知到較高層次的認知。
讓學生分析P95讀圖中涉及的力,指出各個力涉及哪幾個物體,反映的是物體之間怎樣的作用,并完成下表,體會力概念中的要素,并最終總結出力的概念。
(二)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創設問題情境的途徑三: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在進行力的作用效果之能改變物體形狀的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安排學生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并結合相應的科學方法,達成預設的知識目標。
(三)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創設問題情境的途徑四:利用真實的生活事件來創設問題情境。
在進行力的作用效果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教學時,教師可繼續使用氣球并引入這一知識模塊,結合真實的事件創設問題情境。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創設問題情境的途徑五:通過有待解釋的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
在進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學時,可讓學生體驗兩只氣球由于受壓都發生了形變(如下圖),猜測哪些擠壓方式能夠產生這種效果?
根據調查統計,學生對結果選擇還存在疑惑,由此可通過這一有待解釋的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并讓學生解釋這一現象,從而達成預設的知識目標。
(五)鞏固訓練
創設問題情境的途徑六: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提升,設置合適的習題來創設問題情境。
習題本身應該是生活中真實場景的再現,因此,選擇合適的情境,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可以有效鞏固和提升本堂課中所要達成的知識目標。
五、簡化框架運用的總結與反思
學生端簡化框架的核心是“情境→問題→知識”, 即學生在情境體驗中解決問題,并獲得知識的過程,因此情境的整合與優化、問題的設置與引導成了最后能否達成知識目標的關鍵,也就成了一堂課成敗的關鍵。
(一)情境的整合與優化
1.課堂分步呈現所選擇的情境應符合課堂整體設計的要求,因此選擇的情境盡可能以事物發展邏輯為主線,以減輕學生對情境的認知負擔。
2.為了解決關鍵問題,需要設置合適的情境,而書本或教參中為教師提供的實驗方案可能未必能達到理想的現象,此時,需要對實驗進行改進,從而更有效地達成知識目標。
本堂課中,經典實驗擠壓玻璃瓶觀察毛細管內液面升降,作為演示實驗也不易成功,原因一是由于廣口瓶太硬,用力壓也很難讓其發生足夠的形變,原因二是由于使用了毛細管,因此學生對觀察毛細管內紅墨水液面升降產生了障礙,只有靠近的時候才能看清楚。作為演示,大部分學生看不清實驗現象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做了實驗改進,如下圖,使用較硬不容易發生形變的塑料瓶,當不插入玻璃導管(空瓶時),讓學生用力擠壓,不能看出明顯形變,而上方插入一根約30CM長的玻璃導管,塑料瓶內裝滿紅墨水,用力擠壓前后玻璃導管內液面升降幅度可達十幾厘米,實驗現象會非常明顯。
3.教師設置的情境體驗,部分學生可能不清楚如何參與,此時就有必要給學生進行相關培訓引導,從而使學生能真正參與到情境中來。本堂課中,在設計微小形變實驗時,激光實驗作為實驗內容,在實驗前,教師應先進行實驗步驟指導,這對所有小組實驗的成功率有很大幫助,同時也能大大節省探究所需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二)問題的設置與引導
1.學生大都無法直接解決關鍵問題,因此我們在設計問題時,必須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提升。
2.教師的核心任務是創設各類學習情境,而問題的提出不是教師的必要任務,如果能讓學生提出,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激發。這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尤為重要。
五星教學原理對于設計教學來說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而本文提出的基于五星教學原理基礎上的簡化框架,對教師設計日常教學有更強的實際意義,更接地氣地闡釋五星教學原理中的核心內容。
參考文獻:
[1]盛群力,魏戈.聚焦五星教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盛群力,馬蘭.意義教學設計[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3]鄭青岳.鄭青岳科學教育講演錄[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王耀村.初中科學教學關鍵問題引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