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誼
摘 要: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在小學階段得不到充分重視,體育課上學生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在師生溝通交流中教師的投入不足,加上教學模式單一,導致學生對體育課堂的主動參與性不足,影響體育課堂教學效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上創新教學開展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親身參與到課堂中,切實發揮主體性,在鍛煉過程中不斷提升其運動技能,在增強其體質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健全人格。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驗式教學;運用策略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倡導要在尊重學生個性主體的前提下開展教學。體驗式教學旨在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教學中,在實踐體會中感知體育,以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深刻的理解與掌握,在豐富情感體驗中完善人格。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能夠在了解和掌握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因材施教,運用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掌握所學知識,增強和構建自我知識體系;提升學生運動技能的前提下逐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態度和健全的人格,提升學生心理素質。
一、通過體驗式教學,促進學生自覺鍛煉
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動作技能的示范,學生很少參與到教學中,師生互動畫面較少。小學體育作為提升學生運動技能和體質的重要課程,如何激發學生參與興趣,促進學生更加主動投入到運動訓練中是關鍵。體驗式教學強調讓學生參與到運動中,對增強學生耐心、提高其積極參與性有重要作用。
比如,小學體育教學中足球教學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在實踐中重點培養的體育項目。為了讓學生得到更多的足球運動體驗,積極參加到足球運動中,我在室內課堂中除了教授學生基礎的足球技術技巧外,在操場上還通過分小組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在競賽過程中,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和體驗射門、帶球過人、傳球、控球等動作要領,在分析每位學生特長的基礎上我靈活安排學生不同的任務,比如前鋒、中場、后衛等,在小組競賽體驗中不僅激發了學生體驗熱情,在實戰練習中還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開展自由練習,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
二、運用體驗式教學,提升學生運動技能
在親身體會和感知運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理論知識的實用性是體驗式教學的一大特點。學生運動技能的提升僅靠教師講授是不可能有所增進的,需要在循序漸進的自我投入中矯正錯誤的動作,在體驗式教學培養中,教師要在課堂上設計有序的體驗游戲項目,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步步提升運動技能。
比如,在教學《持沙包擲準》一課時,由于投擲技術教學較為枯燥單調,如果在體驗式教學中無休止讓學生重復容易降低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通過游戲體驗教學,讓學生在“小沙包擲準”和“搬運球接力”游戲中初步形成背后過肩與肩上屈肘的技術動作,體驗正確姿勢的身體感受,在力量訓練上一步步提高學生投擲的能力。又如,在教學《仰臥起坐成直角》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仰臥時手背手臂觸墊,起身時用力得當,雙肘要碰膝是完整的仰臥起坐動作,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兩兩合作,互相體驗正確的技術動作,在練習一段時間后,開展捕魚游戲檢驗練習效果,在互評中糾正動作要領,在這個體驗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運動技能,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腰腹肌力量的鍛煉也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在技能提升的基礎上有效促進了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
三、采取體驗式教學,完善學生健全人格
素質教育著重強調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通過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鍛煉中真切體會到體育的競技精神和意志力培養,在運動體驗中感悟和理解體育內涵,懂得拼搏和奮斗的意義,為學生正確“三觀”的養成奠定基礎。
比如,有的學生在學習中急躁,缺乏耐心,可以通過長跑鍛煉學生的耐力;通過模仿殘疾人開展運動競賽讓學生明白任何成功都來之不易,要學習殘疾運動員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學習他們面對困難永不言棄的精神,在體驗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堅毅性格。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我還定期組織競賽和游戲,讓學生在團隊協作過程中懂得團結的重要性,在構建體育知識體系,提升運動技能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充分利用體驗式教學是符合素質教育必然要求的有效教學途徑。本文正是以體驗式教學的內涵為切入點,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導向,讓學生在小學體育參與活動中充分體驗,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前提下促進學生自覺鍛煉,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還培養了學生的思想品格和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馮佳威.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體育運用的實踐[J].田徑,2017(2):52-53.
[2]邰永峰.淺談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6(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