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霞
摘 ?要:家庭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基礎性和根本性的影響,家庭教育的質量就是人生起點的關鍵性保障。家長是家庭教育的實施者,家長教育便成了教育的起點。該文通過對家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的論述,旨在從分層需求角度對家長教育進行探討。
關鍵詞:家庭教育 ?家長教育 ?家長學校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b)-0248-02
1 ?家長教育,教育的“金色”起點
眾所周知,教育在當今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作為教育起點的“家庭教育”便成為了教育的根本。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是不可逆的。正如英國教育家洛克所說:“家庭教育,給孩子深入骨髓的影響,是任何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永遠代替不了的。”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社會教育是從家庭教育開始愛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礎上的。”
西方有句格言說得好:“與其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政治家手中,不如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父母手里,推動搖籃的手也在推動人類的未來。”中國的三字經中提到:“養不教,父之過。”對孩子的教育關乎人類社會發展和傳承,而家長在其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家長的繼續教育和角色培養要比孩子的教育更為迫切。
自古以來,那些對人類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們,基本上在幼小時期就被良好的家庭教育所熏陶,他們所取得的成就無不體現著父母的辛勤培育。教育不能完全只靠學校和老師,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也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家長應該不斷更新自身的育兒知識、技能,掌握孩子身心成長發展的規律,熟知孩子的言語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全方位了解孩子成長發展的奧秘,掌握與孩子相處及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來正確地引領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成為孩子生命中的引路人。有的家長能夠自覺地意識到這一點,并且不斷學習,而多數家長卻做不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家長學校太少,大部分責任是政府沒能起到主導作用。
社會的競爭說白了就是人才的競爭,隨著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多高。這就意味著對人的培養需要各個環節相互促進,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具有其他任何一種教育都無法替代的功能,父母和子女的血緣關系是長期存在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唯有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活動場所,是孩子教育的大本營,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學校并不是培養孩子的唯一場地,學校是學習書本知識的主要場所,而在培養孩子人品素質及綜合能力等方面也幾乎成了所有父母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
2 ?家長教育的現實困境
2.1 家長學校發展地緣性差異大
我國的家長學校與眾多的家長相比是少之又少,社會對家長學校的實際需求旺盛,特別是一些縣城和大城市的郊區。據筆者的了解,有相當一部分大城市邊緣和縣城的家長感嘆家長學校少,她們只是通過媒介知道哪里有家長學校,也很想學習一些家教知識,怎奈學校離家太遠,去一次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加上家長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使得家長只好放棄去學的念頭。縣城和市郊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更何況廣大的農村。農村這個位于邊緣的邊緣,家長教育的狀況便不得而知了。據筆者所知,“家長學校”對農村的家長來說是非常陌生的,由于他們文化素質偏低,教育觀念陳舊落后,教育方法簡單,再加上教育環境差,導致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他們只能保證孩子基本的生活需要。
2.2 家長學校職能作用弱化
在眾多的中小學中,特別是一般的中小學,家長學校的辦學狀況很不理想。在問卷調查中發現,雖然有76%的教師認為學校開設了家長學校,但約有79%家長反映學校從來沒有對家長進行過培訓和學習。
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很多省份的城市的中小學都設有家長學校,而在一些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并沒有開設家長學校。即便是實際開設了家長學校的單位也只是徒有虛名,沒有固定的師資和教輔材料,更不存在高水平的教學。其中約有34%的家長學校從來沒有舉辦過專題講座;有19%的家長學校雖然開過課,但實際上只是定期召開過家長會,講述學生的成績和在校的表現情況而已;約有47%的家長學校通知過家長聽課,但開課的次數極少,并且也只是請那些成績突出孩子的家長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因為那些授課人員本身不懂教育內涵和規律,對教育的本質沒有充分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往往一家之言,帶有比較強的隨意性和片面性,所以他們講的內容對別的家庭來說是不具備指引性的。因此,就總體來說,家長學校職能作用沒有體現。
2.3 家長需求層次性明顯
家長因其職業、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質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需求,讓他們坐在一起聽課,不僅會給授課教師帶來困難,而且指導時也未必能滿足所有家長的需要,家長學校用的教材內容是較為普遍的、基本的,所以對那些素質水平偏高的家長來說無疑會挫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4 家長學習制約因素眾多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由于家長都有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們的生存壓力、工作的壓力、空間距離等因素使得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參加家長學校的學習。
3 ?改善家長教育的現實選擇
3.1 塑造家長教育新理念
一直以來,我們還是習慣性地把教育對象鎖定為孩子,并且只重視孩子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因而忽略了家長這個最應該受教育的群體,致使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因此,學校和社會教育對孩子的良好效果被那些不科學的家庭教育嚴重影響并大打折扣,這不僅浪費了教育資源,更重要的是誤了孩子們。孩子不僅僅是家長的,而且是國家的、社會的、未來的。這便促使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對家長教育應該優先于對孩子的教育。為此,我們應該強烈呼吁“家長教育才是教育的真正起點”的教育理念。
要想樹立“家長教育才是教育的真正起點”的教育理念,首先,社會必須擔負起家長教育的重任,不斷提高家長學校的覆蓋率,積極研究家長教育的各項理論并積極探究其實踐經驗,出臺更多、更適合家長需要的科學的指導形式,專門為家長設立進行家長教育的教育機構和配備專業師資力量,并對其工作予以監督考核。其次,把家長學校納入到教育規劃中來,教育機構要進行觀念上的更新和轉變,將工作重心予以調整,高度重視對家長的再教育,利用各種媒介大力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家長的家教意識,并為家長教育提供政策傾斜,創造出各種有利的條件。最后,家長應當樹立“持證上崗”理念,將學習育兒知識當作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及義務,提高家長學習的主動性。
3.2 “家長資格”予以立法,家長教育的關鍵
本著育人先育己的原則,家長應該主動地去接受家長學校的培訓和課程學習。要像國家要求適齡兒童必須接受國家義務教育那樣,用立法的方式來保證每一位家長必須接受家長教育,取得“合格”家長資質后,方可生兒育女。
3.3 家庭教育制度化,家長教育的基礎
家庭教育也應該像其他幾種教育形式一樣列入教育制度保障的行列,將塑造健全人格的相關課程融入到教學計劃中去,讓學生從中小學就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從小培養他們為人父母的責任感和義務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深入家庭教育知識。畢業后的成人也可以進行家政課的學習,形成一個完善的家庭教育體系。
3.4 家長學習制體系化,家長教育的保障
家長的學習時間必須要通過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來保障。爭取通過法律去為每個孩子的家長或法定監護人提供定量的“帶薪學習日”。為他們參與家長教育培訓和學習,提供時間上的保障。這樣就能夠很好地避免家長由于工作事務的影響而不能抽出時間學習的困擾。企事業單位同時也應積極配合,出臺相應的制度和構建相符的企業文化,為家長教育開通綠色通道,使得家長教育得到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蘇霍姆林斯基,著.家長教育學[M].林志英,譯.北京:國婦女出版社,1982.
[2] 史秋琴.城市變遷與家庭教育[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
[3] 李向前,曾鶯,楊佼佼.中國家教批判[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