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張紅

【摘要】 目的 探討氧氣驅動霧化聯合目標性社區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肺功能和再入院率的影響。方法 100例采取出院居家護理的COPD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藥物口服和出院健康指導, 試驗組患者給予氧氣驅動霧化聯合目標性社區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分、肺功能指標[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pred)]水平、疾病及治療鍛煉相關知識評分以及隨訪1年后再入院率。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呼吸癥狀、活動能力、疾病影響評分分別為(35.17±9.89)、(9.37±2.23)、(47.02±11.23)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4.82±10.63)、(55.51±12.31)、(60.40±9.97)分, FEV1及FEV1%pred分別為(1.42±0.31)L、(56.00±5.7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01±0.37)L、(45.40±7.33)%,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霧化操作知識、基礎和健康促進知識、肺功能鍛煉知識評分分別為(98.5±1.2)、(96.5±2.4)、(94.2±1.6)分,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6±5.4)、(70.9±2.4)、(66.9±5.8)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年后, 試驗組再入院率為18.00%(9/5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0.00%(25/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41, P=0.00<0.05)。結論 對COPD患者采取氧氣驅動霧化聯合目標性社區護理能顯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降低再入院率, 增強患者對疾病及治療鍛煉相關方面的知識。
【關鍵詞】 氧氣驅動霧化;目標性社區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再入院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80
COPD患者健康教育局限在住院期間, 出院后往往忽視自我預防和有效隨訪監督, 造成病情反復發作, 從而致使住院次數增加。目標性社區護理是指針對不同患者個性及特點樹立其正確的護理目標, 并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 從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預后[1]。本科通過對50例COPD患者開展氧氣驅動霧化聯合目標性社區護理,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呼吸內科采取出院居家護理的100例COPD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的診斷標準, 排除存在認知障礙的患者。本研究已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試驗組患者中, 男30例, 女20例;平均年齡(67.51±7.12)歲;平均病程(13.33±7.93)年。對照組患者中, 男26例, 女24例;平均年齡(68.61±6.84)歲;平均病程(13.22±8.62)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藥物口服和出院健康指導, 發作時遵醫囑常規口服糖皮質激素、止咳祛痰平喘藥物。試驗組患者給予氧氣驅動霧化聯合目標性社區護理,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建立目標性社區護理小組 由2名全科醫師和3名護師組成目標性社區護理小組, 結合社區現狀與COPD發病特點, 制定目標性社區護理內容。
1. 2. 2 氧氣驅動霧化 患者均于確診后開始氨溴索和布地奈德霧化吸入, 2次/d, 7 d為1個療程。首次霧化時, 護理人員應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霧化吸入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項、霧化重要性等, 使患者對霧化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操作前禁食1 h, 檢查管路、面罩是否有漏氣、破損的情況, 霧化前清潔其口鼻腔, 將霧化器與地面垂直、面罩緊貼口鼻部。最好選擇坐位, 此體位利于藥物沉積到終末支氣管及肺泡, 氧流量6 L/min, 囑患者深呼吸。每次霧化結束清洗面部和漱口以降低藥物殘留。噴霧器加少量清水霧化數秒再清洗, 以防藥物結晶堵塞噴嘴, 再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晾干備用。
1. 2. 3 基礎知識和健康行為 查閱相關文獻, 結合臨床實踐制作微信圖片或視頻, 借助微信平臺發放宣教知識, 內容包括發病機理、誘因、預防、藥物作用和用氧安全知識等, 確保非住院期間治療護理的延續。發放健康行為手冊, 強化吸煙對疾病危害, 鼓勵戒煙日程制定并幫助監督執行。飲食清淡少食多餐, 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暢。室內空氣新鮮, 溫濕度適宜。禁止去人群密集場所和與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觸, 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 應用流感疫苗或肺炎鏈球菌疫苗等。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及避免藥物濫用。鼓勵患者根據病情有計劃地活動以增強體質。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長期家庭氧療的益處及注意事項。
1. 2. 4 呼吸功能訓練 縮唇腹式呼吸及呼吸操相結合進行康復訓練1年。運用通俗易懂語言向患者解釋呼吸訓練意義及操作方法。開始訓練護士先做動作示范, 具體步驟:全身放松, 用鼻緩慢吸氣, 橫膈下降腹部隆起, 呼氣時縮攏口唇呈吹氣狀, 讓氣體緩緩呼出, 呼入腹部咽迸為止, 吸呼比1∶2, 1~2次/d, 20 min/次。呼吸操:側身運動、壓胸運動、轉體運動、整體運動。根據患者病情、耐受情況制定不同訓練計劃, 由慢至快、循序漸進地進行。告知家屬訓練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面色及神態, 如有不適立即停止訓練。將訓練視頻運用微信平臺發放給患者, 以便患者隨時隨地學習鍛煉。
1. 2. 5 心理護理 COPD患者因病情長期慢性遷延、反復發作, 造成家庭經濟負擔過重, 使其對治療產生消極抵抗心理而拒絕堅持治療和呼吸功能鍛煉。社區護理人員應主動熱情地接觸患者, 告知其堅持呼吸功能鍛煉和霧化的意義, 了解患者需求和負性情緒原因, 有針對性地勸慰、疏導, 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同時對家屬進行心理疏導, 減少家屬因患者患病產生的應激、焦慮情緒, 指導家屬給予患者針對性開導等心理支持。情緒波動較大的患者可求助專業心理醫生以排解其不良情緒。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SGRQ評分。SGRQ主要用于評價慢性氣流受限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該問卷包括呼吸癥狀、活動能力、疾病影響3個功能區共50個項目, 分數越高表示健康狀況越差[2]。②比較兩組患者的FEV1及FEV1%pred。應用德國耶格肺功能儀進行測定, 共測定3次, 取其最高值。③比較兩組患者疾病及治療鍛煉相關知識評分, 包括霧化操作知識、基礎和健康促進知識、肺功能鍛煉知識3大項, 每項總分100分, 分數越高表示患者掌握程度越高。④比較兩組患者隨訪1年后的再入院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SGRQ評分及肺功能指標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呼吸癥狀、活動能力、疾病影響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FEV1及FEV1%pred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疾病及治療鍛煉相關知識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霧化操作知識、基礎和健康促進知識、肺功能鍛煉知識評分分別為(98.5±1.2)、(96.5±2.4)、(94.2±1.6)分,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6±5.4)、(70.9±2.4)、(66.9±5.8)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7.99、53.33、32.08, P=0.00、0.00、0.00<0.05)。
2. 3 兩組患者隨訪1年再入院率比較 隨訪1年后, 試驗組再入院率為18.00%(9/5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0.00%(25/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41, P=0.00<0.05)。
3 討論
COPD疾病呈慢性進程、遷延不愈, 患者病情穩定后常選擇居家治療以便接受家屬照顧從而減輕經濟負擔。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雖對其進行健康宣教, 但出院后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淡忘, 導致患者的健康生活行為和治療依從性變差而病情反復再入院。
本研究通過對患者進行目標性社區護理, 并在疾病復發時實施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氨溴索和布地奈德, 結果顯示, 試驗組患者的呼吸癥狀、活動能力、疾病影響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FEV1及FEV1%pred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霧化操作知識、基礎和健康促進知識、肺功能鍛煉知識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隨訪1年后再入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說明氧氣驅動霧化聯合目標性社區護理有利于患者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肺功能水平, 減少再入院次數。傳統護理只是對患者給予簡單出院指導, 囑其復發時及時入院。而目標性社區護理是指針對不同患者的特點與現狀, 樹立科學治療護理目標, 并指導居家治療患者及其家屬配合治療人員共同達到治療目標, 最終促進健康阻止疾病進展。霧化吸入使藥物霧粒直徑達1~5 μm, 容易被吸入小氣道及肺泡內, 有較長滯留時間[3, 4]。霧化可直達患病部位, 快速消除支氣管痙攣, 同時還可濕化氣道、稀釋痰液和糾正缺氧等多重作用, 具有操作簡便、經濟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等優點[5, 6]。
綜上所述, 氧氣驅動霧化聯合目標性社區護理通過系統、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患者進行疾病控制及預防, 為患者建立有益健康促進行為, 簡便地將醫院服務和家庭治療護理聯系起來, 使患者在家就能體會到醫院關懷, 及時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需求, 更能體現醫院服務的人性化。
參考文獻
[1] 童芳, 黃新苑, 羅桂芳, 等. 目標性社區護理對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栓的應用價值. 中國醫藥導報, 2014, 11(5):129-132.
[2] 王浩. 霧化吸入藥物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發作期治療的機制研究進展. 國際兒科學雜志, 2013, 40(5):450-453.
[3] Kalisch BJ, Suzanne B, Christine A. The effect of consistent nursing shifts on teamwork and continuity of care.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2008, 38(3):132-137.
[4] 蒙黎, 杜悅春. 布地奈德混懸液聯合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COPD的觀察與護理. 內蒙古中醫藥, 2013, 32(4):176-177.
[5] 石樹方. 布地奈德和氨溴索聯合霧化吸入治療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的護理觀察. 母嬰世界, 2016, 16(13):20, 24.
[6] 張衛偉, 吳亮. 布地奈德聯合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療效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 8(1B):9-10.
[收稿日期: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