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琴 丘雪花 黃橋
【摘要】 目的 探析集束化護理干預在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40例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集束化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機械通氣時間和ICU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3.26±0.52)d和ICU住院時間(4.74±1.12)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5.58±0.49)、(6.69±1.05)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機械通氣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 同時可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及ICU住院時間, 減輕患者的身體負荷, 緩解患者的經濟壓力, 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集束化護理干預;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護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81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接受48 h機械通氣后或拔除人工氣道48 h內發生的肺實質感染性疾病, 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會隨之延長, 這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存質量均造成了嚴重影響,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1, 2]。集束化護理建立在有循證基礎的護理措施基礎上, 對于一些難治性疾病有較好的處理效果。本次研究建立在以往研究和報道的基礎上, 旨在評估集束化護理干預對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ICU科室行機械通氣治療的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2例, 女8例;年齡44~78歲, 平均年齡(58.56±7.28)歲。對照組患者男11例, 女9例;年齡45~78歲, 平均年齡(58.71±7.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3]:①均在本院接受機械通氣治療;②患者無嚴重的肝腎、心肺功能障礙;③入組患者無精神異常或神經系統疾病;④本次研究在患者知情和自愿的前提下開展, 由本院醫學倫理部門批準。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 取患者頭高足低位, 鼻飼30 min內將床頭抬高30~45°, 避免胃反流;定時對患者進行開放式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常;每2小時翻身叩背1次/2 h;使用0.9%氯化鈉溶液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 1次/12 h。
1. 2. 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 制定集束化護理指引表, 為護士提供操作依據, 同時便于上級護士監督成效。體位護理:除少數不允許頭高位的患者外, 要適當將其床頭抬高30~45°, 2次/d, ≥30 min/次, 可適當抬高床尾。口腔護理:使用洗必泰口腔護理液進行沖吸式口腔護理, 頻次為1次/6 h。用氣囊測壓表對氣囊壓進行準確測量及記錄, 每班測量一次, 在鼻飼、吸痰后必須測量氣囊壓[4]。每班聽診肺部痰鳴音情況, 使用密閉式吸痰管, 保證吸痰操作處于無菌狀態, 按需吸痰。及時傾倒冷凝水, 呼吸機管路及過濾裝置更換1次/周, 污染時隨時更換。同時, 嚴格手衛生, 每天關注患者的體溫及白細胞水平, 協助醫生盡早嘗試讓患者脫機, 避免長時間使用呼吸機增加感染的風險性。加強患者的營養和鼻飼護理, 胃腸內營養不耐受者可改用空腸管置入喂養。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意識清晰的患者, 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與其積極的進行溝通交流, 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 并針對其情緒變化展開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向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的相關信息, 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 獲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機械通氣時間及ICU住院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及ICU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3.26±0.52)d和ICU住院時間(4.74±1.12)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5.58±0.49)、(6.69±1.05)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機械通氣患者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性大, 一旦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不僅會延長患者的治療及住院時間, 同時也會導致患者的生存質量下降[5-7]。集束化護理是建立在循證基礎上的護理模式, 能夠幫助醫務人員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和護理結局, 在護理過程中, 將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作為護理對象, 通過實施 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結局[8-10]。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3.26±0.52)d和ICU住院時間(4.74±1.12)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5.58±0.49)、(6.69±1.05)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對于機械通氣患者而言, 實施集束化護理優勢更為突出, 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①患者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更低;②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和ICU住院時間相對較短, 體現了集束化護理干預對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積極影響。本結果與付登超[11]報道中的結果存在較大相似性, 這說明本研究結果具備科學性和可信性。
綜上所述, 集束化護理干預是一種有依據、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 可以有效降低機械通氣患者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 同時能夠縮短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和ICU住院時間, 減輕患者的身體壓力和經濟負擔, 可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曹玉萍. 集束化護理在ICU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應用.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33):4718-4719.
[2] 丁光忠. 集束化護理干預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效果.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26):96-97.
[3] 梁敏瓊, 胡婉妮, 楊文嫻, 等. 集束化護理干預在ICU老年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當代醫藥, 2017, 24(12):182-184.
[4] 于文雙, 代慶春, 陳然. 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對重癥監護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分析. 山西醫藥雜志, 2017, 46(14):1767-1770.
[5] 黃雪英, 宋夏燕, 孫慶寧. 集束化護理干預在預防小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20):64-65.
[6] 嚴洪運. 集束化預防方案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效果觀察. 飲食保健, 2016, 3(4):49.
[7] 譚雪芹, 王文, 侯亞偉,等. 集束化護理干預在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中的應用價值. 健康之路, 2017(1):210.
[8] 吳婧, 楊童童. 集束化護理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7(1):10-12.
[9] 陳美玲, 段艷梅, 田莎莎. 集束化護理干預在冠心病監護病房機械輔助通氣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2017(44):112.
[10] 楊興菊, 段崇浩, 李學軍,等. 改進的綜合護理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的影響.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33):59,62.
[11] 付登超. 集束化護理干預在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中的應用價值. 醫學信息, 2016, 29(9):241-242.
[收稿日期: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