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予煥
【摘要】 目的 探討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MEA)在預防眼科患兒跌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76例眼科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各8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風險管理, 研究組在常規風險管理基礎上實施FMEA。比較兩組患兒跌倒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兒跌倒發生率為10.2%(9/88), 對照組患兒跌倒發生率為36.4%(32/88);研究組患兒跌倒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6.821, P<0.05)。結論 將FMEA應用到本院眼科預防患兒跌倒中, 同時對預防眼科患兒跌倒的流程進行改進, 可及時發現潛在跌倒風險, 并積極進行預見性護理, 可有效降低患兒跌倒發生率。
【關鍵詞】 失效模式;效應分析;眼科患兒;預防跌倒;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94
由于眼科收治的患者均存在眼疾, 因此本科室會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科學全面的眼病防治及眼病保健知識的宣教[1]。然而眼病患者跌倒事件不可避免, 往往會使患者遭受不同程度的機體損傷, 特別是患兒中發生率較高, 因此在預防跌倒事件方面的工作需要給予高度關注[2]。FMEA是一種質量管理體系, 其機制是對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進行分析并進行流程改造, 來避免缺陷的出現, 屬于風險管理方法[3]。該模式重在預防, 分析、評價可能存在的風險, 屬于事前行為。本科在預防患兒跌倒護理過程中應用了該管理模式, 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6例眼科患兒, 排除存在交流障礙、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患兒。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各88例。對照組中男54例, 女34例;年齡2~7歲, 平均年齡(4.3±1.2) 歲。研究組中男53例, 女35例;年齡2~6歲, 平均年齡(4.4±1.3) 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內容患兒家屬均悉知并表示同意, 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院倫理委員會亦對本研究進行了審核批準。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兒實施常規風險管理。參照臨床規定對患兒開展病情監護、安全細節護理、向患兒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講等。
1. 2. 2 研究組 患兒在常規風險管理基礎上實施FMEA。具體方法如下:①首先在本院眼科設立FMEA小組。組員包括1名護士長、2名專科護士、2名護理組長、3名護士。所有組員工作資歷為10~15年, 年齡30~38歲, 均從事5年以上兒科護理工作, 掌握預防跌倒方面的知識, 熟知相關流程制度, 具備評判思維能力。由本院安全管理組對本科進行業務指導、管理以及技術支持。組織全部組員進行FMEA管理模式知識學習, 接受相關FMEA知識培訓, 使其含義深入貫徹至各個組員。通過運用FMEA分析步驟, 對眼科患兒跌倒前后的風險環節實施評估, 全體組員進行討論并制定改進措施[4]。②制定跌倒預防相關流程圖。本研究的制定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公共衛生法制, 包含4個步驟。將患兒入院至出院均納入流程圖, 流程圖制定過程中要著重強調跌倒預防管理策略及各項護理工作具體步驟的重要性。組員要全面細致分析各干預內容導致的失效情況, 將分析所得出的結果作為探討的核心內容, 待探討結果被組員共同認可后再實施具體行動。③FMEA的確定。通過Excel表格對制定出的子流程以及步驟進行檢驗, 組員共同分析探討可能失效的原因, 之后依據探討結果來改良失效模式。FMEA小組組員將子流程步驟應用醫療FMEA表進行風險分析, 分析研究組患兒住院期間出現的跌倒狀況, 對隱匿的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失效影響、造成的結果進行系統查找分析, 并計算危急值。由組員共同商討確定跌倒的事先風險指數(RPN), RPN=S(失效嚴重程度)×O(失效模式發生頻率)×D(失效水平不易探測度), S、O、D均為1~10分, 總分1~1000分。RPN值越大, 風險越高, 失效模式RPN值>125分表示該模式存在改造的必要性。④改良措施。眼科要在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將醫療制度健全化, 完善跌倒評估制度、交接班制度、跌倒上報制度, 并對這些制度中出現的問題加以修繕。對包含護理骨干以及護士長在內的全組人員進行培訓, 強化專業知識, 培訓內容及方式要全面化、科學化, 培訓方式以集體討論、專題授課的方式進行[5]。培訓結束之后對內容進行全方位考核。相關措施的改善可通過帶教與臨床應用的方式進行, 每月定期開展臨床查房, 依據檢查結果進行討論, 及時改進跌倒評估中出現的問題, 提高跌倒評估水平。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跌倒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兒跌倒發生率為10.2%(9/88), 對照組患兒跌倒發生率為36.4%(32/88);研究組患兒跌倒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6.821, P<0.05)。
3 討論
跌倒屬于眼科患兒潛在風險, 患兒跌倒后不但會對其機體造成損傷, 甚至會影響到患兒的心理狀態, 因此眼科患兒跌倒事故的預防需引起臨床護士的高度重視[6-8]。臨床常規護理模式不能全方位評估患兒的跌倒狀況, 護理內容僅限于病情護理, 患兒跌倒的預防效果不佳。FMEA是現代化新型風險評估模式, 護理過程中通過運用此模式, 可及時發現相關流程中潛在的問題, 從而提升護理人員對風險的預見及分析能力, 依據所得結果進行有效改進, 確保各類不安全因素被全面控制[9, 10]。本次研究中, 研究組患兒在護理管理過程中應用FMEA, 均按照眼科患兒實際狀況來開展干預措施的相關內容。針對預防跌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均依據科室實際情況并參照相關指南來制定適宜的預防方案, 使方案更加科學化, 更具實用性[6]。相應措施的應用, 不但加強了患兒家屬對風險因素的認知能力, 還使患兒治療的依從性得到相應提高, 使患兒住院期間預防跌倒的效果更加顯著, 住院治療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跌倒發生率為10.2%(9/88),?對照組患兒跌倒發生率為36.4%(32/88);研究組患兒跌倒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6.821, P<0.05)。同時本次研究發現, 醫護人員缺乏責任心、對患兒及家屬健康宣教未落實、評估不全面、采取預防性措施不當是導致患兒發生跌倒的主要因素。
綜上所述, 將FMEA應用到本院眼科預防患兒跌倒中, 同時對預防眼科患兒跌倒的流程進行改進, 可及時發現潛在跌倒風險, 并積極進行預見性護理, 可有效降低患兒跌倒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劉霞, 俞蘭, 楊玉, 等.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眼科精密器械集中式管理中的應用.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20):4775-4777.
[2] 張奧, 嚴興科, 劉安國. 中藥聯合常規綜合療法治療小兒弱視療效的meta分析.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2017, 35(6):537-543.
[3] 楊飛, 李上瑩瑩, 馬宗芬, 等. 可彎曲喉罩應用于小兒眼科手術的評價. 廣東醫學, 2017, 45(24):3827-3830.
[4] 歸純漪, 孫梅.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我國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中國衛生資源, 2016, 19(1):30-34.
[5] 李學文, 國鵬, 孟令伶, 等.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法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中國醫院管理, 2016, 36(12):83-85.
[6] 王桂蘭, 林莉. 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管理模式在兒童重癥監護室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中的預防效果. 中國全科醫學, 2017, 12(22):283-285.
[7] 鄭潤紅, 劉慧. 應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預防和減少住院患者跌倒意外.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3, 19(15):2419-2422.
[8] 劉璐, 康鳳英, 薛寧寧, 等.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及“5E”傷害預防策略在住院患者預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醫學創新, 2015, 12(26):84-88.
[9] 戴月琴, 金友紅, 繆科, 等.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傷害率中的應用.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33):4022-4026.
[10] 陸美林, 陸艷霞, 岑春蘭. 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HFMEA)在預防康復患者跌倒中的應用.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7, 39(1):82-85.
[收稿日期: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