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摘要]核心素養反映數學本質與數學思想,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對理解數學學科本質、設計數學教學、開展數學評價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引領下,要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第一,選擇有責任心高素質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基礎;第二,精選教學內容,實現國家教材校本化,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第三,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因材施教,采用適合學生發展的教法,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核心。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有效性教學
多年來,許多教育同仁被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困擾,尤其是數學教師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將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有靈性、有活力,使學生能夠欣然接受,已成為廣大數學教師矢志不渝的追求。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質》這一研究成果頒布之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許多教育教學研究者開始以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基礎,進一步探索在這一核心理念指導下,如何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引導下,帶領課題組對如何提高初中生學習數學的效率進行研究。
一、解決誰來教的問題
要選擇高素質的教師來承擔教學任務,解決誰來教的問題。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就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在研究中發現,同一節課,不同的教師講授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熱愛教育事業、品德高尚、愛學生、肯鉆研的教師,會用心靈去講授課程,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會使教學取得預想不到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因愛這個教師,而熱愛這門學科。反之,素養較差的教師,同樣一節課,會使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從而討厭這門學科。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故有其深刻的道理。數學教學本身比較枯燥,選擇一個優秀的數學教師顯得尤為重要。
在教學研究中,我們發現各學校選擇任課教師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學校數學教師比較短缺,初三把關教師較少,他們采取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級數學教師在各年級任教三年,三年一輪換的方法,這種方法使各年級的教學更扎實;有的學校數學教師相對較多,他們采取初中三年大循環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連續性,教師教學業績容易甄別。但無論哪種任教方式,各年級新任課的教師都必須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新課標的培訓,特別是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并在學科教學中研究、貫徹和落實,這是我們在新時代當好教師的基礎。
二、解決教什么的問題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作為當代教師,應該明確核心素養是對傳統三維目標的傳承和超越,這種傳承更多地體現在內涵上,這種超越則更多地體現在性質上。作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六大基本要素(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所要求的學生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實質上是對傳統三維目標的提煉和整合,也就是將三維目標中的知識、技能和過程、方法提煉為能力,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煉為品格,品格和能力的形成代表著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即達成三維目標。因此,核心素養導向下,要求教師必須要弄清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的關系,實現學科教學與核心素養的有機融合,才能確定教學的具體內容。第一,要尊重國家教材。國家教材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它是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學科教學知識的具體表現形式,這是教育方向和目的問題,因此,教材的主要內容是不容隨意改變的。第二,要改良教材。當然,在實際教學中對現行教材也不是一點都不能改動的,教師可以在通篇研究的基礎上,利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傳統三維目標的關系,根據本地、本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尊重國家教學大綱(新課標)的基礎上,對現行教材的部分章節和教學先后順序進行改良,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為標準,使改良后的教材,既體現國家意志,又符合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第三,要根據不同學情編寫講授內容。學情決定教法,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潛質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研究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實施因材施教。在編寫講授內容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國家現行的教育改革已經走出以書本為中心,走進了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不允許教師胸中有書,目中無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實際工作中,既要做到胸中有書,又要做到目中有人,根據學情決定教什么,怎么教。因此,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學情,有的放矢,編寫講授內容。如針對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在編寫教案或導學案時可以設定較低的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能體現基本知識點即可,讓學生欠欠腳,就能達到學習目標,從而滿足他們的個性心理要求,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輔導為輔。針對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依托教材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并結合核心素養中的六大素養和18個要素中的更高層次要求,設定較高層次的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編寫教案或導學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質疑能力,使他們在質疑中產生新問題,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適當點播,采取少講精練的方式,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解決怎么教的問題
怎么教的問題即所謂教法的問題。在解決由誰來教,確定了教的內容基礎上,教學方法就成為了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環節。要把核心素養落實到課堂中最為微觀具體的層面,作為核心素養能否真正“落地”的關鍵環節,課堂教學要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教師就必須轉變角色,用核心素養更新知識觀、教學觀和育人觀,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達到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的目的。具體的教學方法,根據內容和形式上的劃分有所不同。根據教學內容,可采用問題化教學法、情景化教學法、主題化教學法和單元式教學法等。在現有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學形式大都采用講授法、參與式教學法和分層教學法等。
第一類是講授法。這是一種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較難理解的理論和抽象的概念及部分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主要采取以講授為主的方法,來完成知識的傳授。講授法的優點是總結知識的系統性強,邏輯性組織嚴密,這樣傳授知識既可節約時間,又有利于學生記憶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缺點是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學形式呆板。
第二類是參與式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將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組織、設計“教學活動”的形式,全面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創造性學習與發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這是針對大多數學生的教學方法,即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啟發之后,學生不能理解的,讓教師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針對學生的疑點和難點,啟發學生的思維,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營造出一種民主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學生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發表見解,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實現核心素養中自主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三類是分層教學法。它是根據課標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給與學生不同層次的輔導,進行不同層次的檢測,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促使各類學生分別在已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獲取數量、層次不同的知識信息和能力素養,從而獲得進步或發展。分層教學法著眼于學生在知識、能力習得上的層次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使教學關注點立足于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關注每名學生現有的智力水平。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初中生學習數學的效率,需要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依據本地學校和學生發展的情況,因地制宜,研究教材,實現國家教材的校本化;需要融洽師生、生生之間的感情,達到教學相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這才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才能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馮恩洪.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08).
[2] 張仁賢.核心素養時代的合格師[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07).
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JJC1316047)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