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在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后越來越注重精神文明的追求,旅游業在這種環境下也進入了繁榮期。同時,國內旅游管理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當旅游管理體制落后、產業結構缺乏合理性等問題擺在面前時,我國迎來了近二十年來最重大的旅游管理體制變革。本文從我國旅游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出發,根據國內旅游管理體制發展現狀提出相應完善對策。
關鍵詞: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實踐
一、旅游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反向
旅游業在國民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具有極大的區域發展差異,旅游管理體制改革能有效平衡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為了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探索建立適應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要求的新型旅游管理體制已成大勢所趨。開展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對于解決旅游管理小體制與旅游發展大產業之間的矛盾、進一步釋放該旅游發展的動力與活動有重大意義,改革和創新旅游管理體制應當增強其綜合協調職能,力圖實現其從部門管理到行業管理和產業統籌管理的轉變,由單一部門向部門總額和聯動轉變。首先,要統籌監督管理和旅游項目審核,對各省大旅游項目建設的指導和服務要協調;其次,對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交通發展要做好規劃和整合工作;最后,要加強旅游產業融合和公共服務體系及建設,建立健全旅游集散體系、咨詢服務體系和旅游公共服務網絡體系,促進旅游管理體制的現代化。
二、我國旅游管理體制發展現狀
(1)景區管理缺乏相關法律依據。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已出臺了《風景名勝區暫行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相關景區行政法規,但還是存在一些漏洞,如有些規定缺乏具體實施細則,缺乏相應的具體法律法規來規范旅游資源開發行為,景區的開發依舊處于無法可依和無序開發的狀態。且現階段出臺的很多有關旅游的法律法規都是暫時性條例,時間期限一過,就給了不法商家鉆空子的機會,保留著事業單位體制的部分景區在市場中缺乏活力和競爭力,難以有效將豐富的旅游資源轉化為產品優勢和市場優勢,只是一味地靠門票獲得收入,而屬于國家A景區的門票收入還得上交財政,用于景區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的費用較為缺乏,景區新業態的培植和法律完善工作進展緩慢。
(2)旅游資源管理缺乏統一性。旅游業具有很大的區域經濟帶動性和行業帶動性,在我國旅游行業興起的過程中,與之相關的一些服務業,如酒店、飯店、旅行社也要不斷同步發展,才能給旅游管理工作的順利完成提供保障。然而不同行業企業的管理隸屬于不同部門,旅游業服務的不集中、管理質量的參差不齊使得其呈現出旅游行業整體服務質量下降的狀態,給旅游企業的形象帶來消極影響。此外,我國旅游資源還存在部門壟斷格局的現象,某些資源主管部門對旅游開發缺乏認識,片面強調資源保護,導致旅游資源開發存在著“上下溝通難”、“尋找支持難”等問題,如何有效將資源轉化為產品成為制約區域旅游經濟發展的阻礙。
(3)旅游產業結構失衡。從總體上看,我國旅游產業結構處于失衡狀態,首先是缺乏創新意識和內在動力,旅游經營資源包括住宿、餐飲、旅游、購物等多種方式,其中有旅游商品具有成本低、利潤高等優勢,但是目前我國旅游業并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一優勢,對旅游商品的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將旅游景觀資源視為收入的主要途徑,影響區域經濟優勢的發揮。為此,國內旅游管理的對外營銷與交流欠缺,缺乏與其他景區的交流各做以及與其他旅游要素的結合,產業鏈條不完整,資源整合不合理,難以有效吸引游客,不能形成大的聯動景區,導致我國旅游業發展不平衡,旅游產業結構失衡。應當進一步注重開發修學、濕地、演義等高端旅游產品的的開發和特色種植、手工藝品加工等特色旅游開發,為我國旅游景區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
三、旅游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實踐策略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是促進旅游管理體制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我國旅游管理水平和質量得以提升的有效保障,應盡快出臺《旅游管理辦法》和相關政策,清晰節點旅游資源的權利歸屬范圍,具體規范要求旅游景區的開發行為,嚴格區分旅游景觀資源和旅游經營資源。合理定位旅游管理體制,對旅游單位、旅游企業和旅客等統一標準,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利益,體現旅游管理的針對性與專業性。加強對旅游景區的規范化管理,如實行備案管理和年度審核制度,進一步強化旅游主管部門的管理職責。年審主要是審查旅游景區合法經營與否,包括景區的資源使用情況、安全生產的保障情況和配套設施的完備情況等,旅游景區的資源包括以景觀資源為核心、以產品系統和支持系統共同組成的綜合體,在旅游管理體制改革中,應當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旅游景觀資源和旅游經營資源的開發管理變得有章可循。
(2)創新旅游管理手段。旅游管理的實質在于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創新旅游管理模式要在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后,結合自身實際,借鑒國外的管理模式,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創建良好的旅游品牌,打造品牌效應,通過相關政策的出臺實行,采取多種方式對景區進行企業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用資產重組、股份制改造、租賃承包經營、特許經營和合資經營等多種方式進行創新型企業改制,建立跨行業、跨區域的大型旅游企業集團,逐步走向專業化、集約化的發展道路,實現我國旅游景區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
(3)加強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首先應當加強規劃引領作用,對現有的方針政策有整體的把握,結合旅游發展的新時代、新階段和新需要編制綜合發展規劃,提供科學、合理的文化旅游引導。其次,文化與旅游并不是簡單地資源疊加,而是要深入挖掘可利用的文化資源,將其進行有效整合提升,實現旅游產業的有效的品牌構建與產業融合。最后,彰顯當地特色需要通過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相關旅游景點要廣泛吸收文藝演出團體和藝術表演人才以提升其文化內涵,將靜態的文化資源和分散的文化元素轉化成有鮮明特色和強趣味性的文化體驗活動。同時發展適銷對路的特色文化旅游產品來完善旅游管理體制改革中的文化形象,給旅游業增加附加值,促進建設文化旅游商品生產基地,鼓勵并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從事商品的創新研發與生產銷售并逐步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全方位提高旅游管理體制改革的整治效率與規劃性。
參考文獻:
[1]樂盈.旅游管理體制改革的探討及其實踐[J].智庫時代,2018(33):115+120.
[2]張靜祎.旅游管理體制改革的探討及其實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