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微
摘 要 德育教育是小學階段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在接受基礎教育的同時應受到德育滲透,在品質上得到提升,從而促進全方面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高尚的道德觀。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擺在每一位教育者面前重要的任務,需要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教學內容抓住時機向學生滲透德育,提高教育實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小學;德育教育;滲透;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28,O5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9-0030-01
新課程的不斷深入推進,使得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教給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使其品德得到提升。而德育教育則承擔著重要的任務,通過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及高尚的道德。同時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且這個過程是較為漫長的,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與感染,能夠做到樂于助人。在初級教育階段,小學生的道德意識以及一些行為習慣都處于形成與發展的狀態,在這個時期教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德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才能促使各方面得到發展。那么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本文結合教育教學經驗總結以下幾點。
一、以人為本,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教育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都是在口頭上,一旦學生出現任何的錯誤便集中進行批評與指責。教師注重的是理論灌輸,并沒有向學生在行為及思想上進行指導,更不用說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了。這便是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不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收到的教育效果并不佳。新課改的推行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培養,同時也注重對其進行行為上正確引導,讓學生對道德理論知識有更加清晰的認識。通過道德教育的學習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到知識與行為統一,促進德育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創設良好的學校氛圍,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
在小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環境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好的激發作用,讓他們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道德素質得到培養。作為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應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德育氛圍,讓他們受到環境的熏陶,從而樹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上,可先讓學生聽完國歌,再向其介紹一些革命烈士的事跡,學生的愛國情懷會油然而生。再如,對校園進行建設時可讓學生一起參加,學生們可充分發揮出創造力與想象力,為校園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這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讓其更加熱愛自己的校園。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對學生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
學生間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也都有優點。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教師的激勵會促發學生的內動力,讓學生能夠有學好的信念。在教學中教師對于每個學生都應有更多的耐心,尤其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應耐心指導,讓學生不斷取得進步,從而促進以后的學習。另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自身美好的一面,并常常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學習,尤其是遇到困難后要有迎刃而解的精神。教師在對待后進生的時候要注意一些策略,不能單純地進行批評,要多給予后進生鼓勵與表揚,發現后進生有進步后要及時表揚,這樣能給后進生極大的幫助,使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
四、充分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都是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采取強制性要求,強硬地讓學生去改正,所達到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學生會因此產生抵觸心理。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使得教師在教學中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尤其在德育教育中,教師采用引導與熏陶的方法,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應從自身做起,從言行舉止上都對學生產生影響,促進教學順利開展。教師做到以身作則能夠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促進其整體的發展。
五、開展德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開展各種德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活動中進行學習,并在其中進行探究。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對道德內容有更加清晰的認識,也便于在今后的生活中踐行道德認識。例如,在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時,教師可根據情況開展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能從中學習到革命烈士的精神,也會激發自己向先輩學習。同時,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學生能夠參與其中的盡量要求學生參加,同時也可針對一些有代表性的現象進行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想法與同伴進行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學生有可能發生爭論,也有可能從同伴中學習到好的思想、好的做法等,提高自身的素質。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可受到正面影響,也有可能受到負面影響,教師要指導學生將其中的糟粕剔除掉,吸收其中的精華,學生對道德規范有了更加進一步的認識,在自己的行為上會起到指導作用。
總之,德育教育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育內容。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抓住良好時機向學生灌輸德育知識,使其掌握更多的德育理論知識。學生會在品質及行為上得到提升。根據教學內容教師還可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德育熏陶,從而促進德育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紹華.淺談如何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2016(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