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 要]作為一種新型網絡教學模式,慕課是現代教育與信息技術交叉融合的產物。慕課的出現導致高校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新的變革。慕課教學體現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同時對改善和創新高校思想理論課教學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慕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9-0017-03
慕課,是英文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的音譯,中文意思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就慕課的本質而言,其發軔于遠程教育和視頻課程,是現代教育與信息技術交叉融合的產物。慕課的出現導致高校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新的變革。在教育信息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緊跟時代步伐,開啟新型網絡化教學模式,不斷探索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目前,慕課采用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教學模式,從原來的以教師“教”為中心轉變為現在的以學生“學”為主體,這種新的教學價值取向勢必導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發生深刻變化。
一、慕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理論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通過高校教師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向高校學生進行傳授和教育的專門課程,通過課堂教育教學,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高級人才。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主要載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必須符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狀況。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1]。這個論斷是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論支撐。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離不開“四體”: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環體、教育介體。教育主體指以教師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育客體指以大學生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教育環體指對大學生思想品德與政治素養形成和發展產生影響的高校、社會環境與教育技術支撐。教育介體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具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可以分為“三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發展所經歷的內化階段、外化階段和反饋檢驗階段。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特別強調“三環節”:一是目標界定環節,二是機制選擇和實施影響環節,三是評估檢查環節。很顯然,“四體”“三階段”“三環節”這幾個基本要素都是從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取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很有必要把慕課教學模式的核心要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這也是未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現信息化和網絡化教學的前提條件。
在網絡基本普及和大數據時代,慕課作為一種新型網絡教學模式,有三個核心要素: 平臺、課程、機制。具體來說,平臺是教學基礎、課程是教學核心、機制是教學保障。例如,2014 年春季學期,國內首個開講的慕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吸引了全國各地近5000 名大學生在線收看視頻直播。此后,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始不斷登上各高校的慕課平臺。慕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就是在平臺、課程、機制三個方面找到了一個相對比較恰當的契合點。與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一樣,慕課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布局,必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學規律。事實證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促進各主體、各階段及各環節之間協調互動、高效整合。這也是共享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生中取得普遍認可,獲得高度肯定的原因所在。
二、基于慕課平臺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方法和路徑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慕課的教學優勢比較明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運用慕課教學模式,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要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嘗試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起來,創建慕課教學模式。慕課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如何基于慕課平臺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探索網絡信息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路徑已迫在眉睫。
(一)在制度方面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慕課管理機制
制度是一種社會游戲規則,更確切地說,這種游戲規則是人為設定的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章制度,用來規范和引導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2]。任何社會領域都需要一定的規章制度來進行相應地規范和約束。運用慕課教學模式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同樣也需要有效的管理制度來進行規范和約束,確保慕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相關法律部門可以出臺和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凈化網絡環境,給慕課的有效運行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發揮組織領導作用,通過廣泛調研和聽取意見建議,出臺一系列相應的措施,指導慕課管理制度建設。教育主管部門必須明確規定,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慕課教學是為了把學生培養成思想品德好、政治素養高、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的合格接班人;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不能脫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必須把握住時代的主旋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不動搖,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慕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運用過程中,不能完全脫離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結合線下教學(課堂教學)和線上教學(慕課教學)兩種模式,讓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協同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高教學實效性,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3]。
(二)在技術方面提供一個相得益彰的慕課支撐機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的開發與運用,需要在硬件方面提供技術和設備上的支持。“慕課開發的主體主要有高校和IT公司兩方,高校負責提供課程,IT公司則按照教師的要求提供課程實現的技術支持,以滿足學習者最為方便的學習需要。”[4]慕課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結合,需要IT公司對慕課技術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與運用。為了能夠把慕課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來,高校可以提供部分科研資金,與一些軟件開發實力較強的IT公司積極合作,推動慕課平臺的建設與運用。具體來說,慕課的課程開發與建設需要組建一個慕課教學團隊,專門負責教學研究和課程建設。另外,慕課的課程開發與建設還需要請一些專業技術人員或者公司,負責拍攝和錄制教學視頻,制作后期慕課課件,每個過程和環節都需要由教學專家進行組織和把關。慕課的課程開發建設需要耗費許多科研經費,因此,各高校可以聯合組建專家團隊,協同共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平臺。從技術層面來看,慕課的運行既需要設備和技術等硬件方面的支撐,也需要高度重視軟件方面的建設。“教育技術人員要面向教師的職業發展,積極推動教師服務體系的創建工作,為其提供系統化的培訓和技術支持,讓教師逐漸了解并適應慕課這一新生事物。”[5]對習慣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師來說,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運用慕課教學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宣傳發動和組織培訓,號召高校積極推廣和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鼓勵教師學習網絡多媒體技術,運用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三)在資源方面建立一個三教合一的慕課運行機制
任何課程的實施都離不開教師。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科學運用教材進行教育教學,對學生施加一定的教育影響。運用慕課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整合教師、教學和教材資源,建立起一個“三教合一”的運行機制。首先,必須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慕課視頻是由教師發布在網上的,慕課質量的優劣,主要取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在慕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這就需要教師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專業素養,同時還要能夠熟練使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因此,非常有必要建設一支理論知識扎實、綜合素養較高,能夠勝任慕課教學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各高校相關管理部門可以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統籌規劃,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培訓或培養計劃,定期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運用互聯網進行教育教學的培訓以及慕課的有關知識培訓[6]。其次,必須重視慕課在線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的交叉融合。在慕課教學模式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習慣自主選擇學習。由于慕課主要是通過網絡視頻、遠程交流互動進行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慕課教學很難體現出教師的人格魅力,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師隱性教育的實施。另外,由于慕課缺少教學實踐環節,很容易造成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社會、理論聯系實踐等的缺失,從而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知行合一,具有實踐性,這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能完全脫離教學實踐。因此,必須重視慕課在線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的交叉融合,協同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順利進行,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再次,必須重視慕課教材內容的編排,內容應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體現時代主旋律,為學生提供喜聞樂見的慕課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慕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運用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慕課能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給課程增加生動形象的直接體驗。慕課教學體現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時這對改善和創新高校思想理論課教學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在信息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許多高校抓住慕課給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把慕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突破時空限制,有利于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和終生學習。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的課程設計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運用慕課進行教學,首先應該注重研究課程的設計。眾所周知,慕課的設計是一項非常艱辛的工作。慕課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組建一個教學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學團隊,每個團隊成員必須根據慕課教學環節的具體要求,積極拓展知識結構,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此外,專業教學團隊還需要將會視頻錄制、網絡運營等相關工作的技術專家邀請進來,為團隊提供技術支持。專業教學團隊的每一位教師都應在教學理念、教學形式等環節做出相應的改變,努力適應慕課課程設計的需要。慕課教學的設計連接既定的學習目標,在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總體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上,建立起教學目標與知識對象之間的聯系與匹配[7]。慕課是在信息化時代現代教育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一門慕課課程的制作不僅僅是課程內容的設計,還包括腳本的制作、教師的講授、課程的錄制、后期處理等,單純依靠傳統的課程備課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慕課課程制作的需求。需要組建教學團隊,優勢互補,發揮教學團隊中每一位成員在不同領域的特長,從課程的設計到呈現,通過合理分工和有效合作,最后完成一門高質量的慕課課程[8]。通過對課程設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更好地運用慕課教學優勢,給學生帶來認知活動的情感體驗,從而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的課程講授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慕課特別注重講授環節的知識性、趣味性、系統性。作為授課教師,對慕課教學理念應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慕課需要授課教師對課程的知識進行碎片化整理,通過整理出來的知識點進行慕課教學。在慕課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教師必須認真梳理教材中的知識要點,準確把握知識結構和脈絡,將教學內容進行概括和提煉,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通過以慕課視頻、視頻總結、小組討論、課程測試等為主要形式的混合式的課堂,增強思政課教學的豐富性和趣味性,為學生提供更加高效、更加靈活、更加開放的網絡在線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不僅能充分享受到課堂的樂趣,還能學會主動分析和思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來。在慕課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主掌握教學進度,進行自我測驗、進階。通過慕課平臺,學生可以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在線交流和溝通。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學生都可以通過慕課平臺及時反饋,學生對教學有什么合理建議也可以通過慕課平臺提出來。同樣的道理,通過慕課平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把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收集、歸納和總結,然后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進一步設計、開發出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慕課課程,提高慕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的課程學習
慕課是在選擇性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所謂選擇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才能選擇適合自身發展要求的學習、方法和進度等的一種自覺自主的學習方式。”[9]慕課課程學習主要是學生自主上線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習內容,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學習進度。在慕課教學模式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可以在線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提問,也可以和班上同學進行探討交流。通過慕課平臺,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設計個性化的學習目標,自由獲取學習資源。慕課教學模式真正地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個體差異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信息化時代,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通過慕課進行自主學習,更容易引發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思考和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認知,更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慕課課程的學習環節,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努力提升自我信息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課程的學習效果。但是,想要保證學生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達到慕課課程的學習目標,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手段對學習質量進行控制。換句話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慕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翻轉課堂”的模式,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兩種方式,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慕課平臺與學生適時溝通,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
[2] 道格斯·C·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杭行,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3.
[3] 湯春燕.“慕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以武漢大學為例[D].武漢: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27-28.
[4] 李斐,黃明東.“慕課”帶給高校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高等教育,2014(7):22-26.
[5] 汪小剛.慕課時代教育技術面臨的挑戰與思考[J]教育探索,2014(10):48-50.
[6] 劉衛平.淺析慕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116-118.
[7] 楊修志.慕課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7(1):44-48.
[8] 嚴軍.慕課課程構建的一般模式[J].科技視界,2016(12):66.
[9] 郝保文.選擇性學習——一種面向未來面向學生實際和提高質量的策略[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8):13-16.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