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良
摘 要 從學科的實用性角度出發,數學概念是對生活中客觀現實以及數量關系和空間性質的真實反映。因而小學數學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的重要的階段,數學概念教學是發展學生自我的開始,也是學習好數學的前提。所以在概念教學中把控好形象思維與抽象概念的理解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 形象思維;概念教學;模型建立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9-0089-01
在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中,學習重點要完成從數學能力到數學觀念的轉換,既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滿足學習知識能力的需求,又要明確體現概念的形象屬性。因為,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是不確切的,構建概念形象對于學生觀察生活,學科應用都具有非凡意義。在數學概念教學的引入上兼顧小學生的成長規律,以具體的形象來帶入概念化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兼具抽象化的概念輔助,使學生左右大腦同步運轉增加學習效率。
一、對數學概念建立的策略思考
概念的結構搭建是概念教學中最關鍵的環節,對學生理解概念,發展形象思維,建立對事物的直觀感受有重要作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科知識進行邏輯性轉化,向學生提供足以說明有關知識的豐富的感性材料,并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范圍涉及合適的概念背景或者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各種復雜的認識活動中,有效的在頭腦中建立起有關概念的意識。這其中要格外注意引入的路徑分析,既要體現概念產生的原因,又要向學生解釋說明數學在其中的應用廣度。力圖使每個數學概念都有其對應的不同背景,依據具體情況,選定最佳的問題設想環境,讓學生盡快在概念中觸及數學的本質特點,幫助學生構建對具體數學概念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數學的第一教學階段,涉及到對稱圖形的認識和分析問題時候,可以鼓勵學生主動觀察,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環境發現暢所欲言,找到他們熟悉的對象中經過抽象化處理的圖形對稱性,并在交流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經驗和形象力。教師在交流大家收集到的圖形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己設計軸對稱圖形,并交流自己圖形所表達的意思。
二、在數學教育過程中發展概念與計算同步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確教學目標,而在過往中的普通數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把數學計算任務作為最終的教學目標,而輕視對學生數學概念的塑造。認為學生只要學會數學計算的能力就能學好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確實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并提升學生對數字的敏感度,但是這樣重計算輕概念的填鴨式教學往往不會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產生深遠影響,反而會局限學生的思維發散。這種教學模式的最終結果是,學生在學習之后的一段時間里能熟練掌握運算技能,但是會很快淡忘甚至忽視掉數學的本質特性,導致學生無法理解數學概念,缺乏生活應用思考。
所以在新概念教學的環境下,發展數學概念教育與計算同步的教學模式未來會有很大發展空間。運用這種教學手段不但可以改善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習素材和呈現形式多樣化,培養學生對概念感知的敏感力,促進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在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例如:在人教版數學五年級的教材中,當學習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問題時,運用概念教學法,從問題的實質性出發。先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以寓言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初步感知物體之間的兼容關系,為引出容量的概念做充分的感知準備,以此加深對體積概念的認識。通過這種概念化教學模式把刻板的體積問題轉換為物體的容量問題,既可以形象的向學生闡述這兩者的關系性,又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數學的本質就是應用性學科,單純的掌握計算技巧并不能發揮數學的優勢,只有把現實問題都與數學做同等轉化才能發揮數學的靈活性,既滿足對概念問題的解決,又能簡便求解過程。
三、注重引入方法的多樣性
在教學中學生接受抽象的概念,勢必需要教師采取科學有效地引導方法,數學概念的重要性是無可撼動的,但在教法的選擇中卻是靈活多樣的。實際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的概念方法要突破局限性,啟發學生在觀察中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熟讀的事物導入學習內容,如:模擬市場買菜場景讓學生分別從簡便計算,方便找錢等角度出發思考數學加減法的組合運算。讓學生結合過往的知識引出新的概念,并經過老師的講解和綜合拓展掌握新的數學運算法則或采用游戲教學讓學生強化概念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概念引入法。在概念教學模式的研究開發上教師還是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以多樣化的概念教學為學生提供優質學習的方法。
四、總結
正確的數學概念學習是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石,只有初期穩扎穩打的做好基礎建設工作,才能為后續觸類旁通的學科發展做鋪墊。以概念的特性進行教學,用具體概念帶動抽象思維建設一步一步環環相扣的引入數學概念,因此,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中概念教學的地位,以重視數學概念的引入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是切實可行的素質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黎黎.小學數學教材中概念教學的內容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6(9).
[2]汪興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解析[J].學周刊,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