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霞 張春雨
摘 要 朗讀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是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帶著興趣走進語文殿堂,感悟語文世界的一把金鑰匙。對于初入學的低年級學生(尤其是學前教育不規范的農村學生)來說,朗讀是溝通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方言)之間的橋梁,是其語文能力發展的基石。
關鍵詞 提升;小學生;朗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TD432,Q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9-0180-01
新課改以來,大家都重視了朗讀的教學,課堂上書聲瑯瑯,范讀、引讀、齊讀、個別讀、對讀、分角色讀等等,“讀”的形式豐富多彩。但是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些學生不愿開口讀,老師布置的朗讀任務不能完成;有些學生朗讀時是“小和尚念經”,不能入情入境;個別學生已經學過的課文仍讀不通順。這勢必會影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如何在低年級的朗讀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指導,提高朗讀的實效性?!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第一學段朗讀教學的目標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認為“正確、流利、有感情”這是朗讀教學的規范,也是低年級朗讀教學有效指導的三部曲,這三部曲須循序推進,步步為營,才能奏出低年級朗讀教學的和美樂章。
用普通話正確地讀,是學生朗讀課文最基本的目標,也是最低要求。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更是低年級朗讀教學的重中之重。
怎樣才算讀得正確呢?朱熹在《訓學齋規》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這“一要五不可”正是讀得正確的最好的注釋。在教學中我把朱熹的“一要五不可”稍作改動,變成“一要四不可”,即讀書時“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并把這“一要四不可”作為正確朗讀課文的基本規范,要求學生人人熟記于心,用來評價自己和同學讀得正確與否的標準。要求明確了,學生對自己讀得怎么樣就胸有成竹。課堂上,我常讓學生帶著這標準當小評委、當小老師去互檢互評,孩子們個個興致盎然,檢得特別認真,讀得特別專心,學習的效果自然好。不要小看這“一要四不可”,這是培養低年級孩子朗讀能力的根本?!白肿猪懥痢?,這是低年級學生出聲朗讀的“信心指數”,許多剛入學的孩子由于膽小、方音太濃等因素,往往羞于開口,不敢大聲朗讀,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其朗讀能力與說話能力。只有“字字響亮”才能“聲聲入耳”。我們的學生大都是農村的孩子,平時生活中聽到大都是方言土話,很少有普通話的交流,致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差,不規范,很難用普通話的詞匯、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字字響亮”的朗讀使“規范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的口頭語言”,再現了文章字里行間所滲透著、洋溢著的作者與主人公的喜怒哀樂等一切微妙、復雜的情感,從而使學生原有的口語系統與書面語言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不斷充實學生的“口語詞匯倉庫”,重構學生的口語圖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要做到“四不可”,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絕非易事,必須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焉,則眼看不仔細,非錯不可。所以“四不可”更是對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培養與專心致志的學習意志力的培養。但是,要有效地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還必須過好“兩道關”:
1.過好“漢語拼音關”
漢語拼音是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拐棍,只有正確、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的聲、韻、調及拼音方法才能為學習普通話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低年級學生的漢語拼音教學切忌馬馬虎虎,要扎扎實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正確掌握每一個字母的發音,由正確熟練地拼讀音節逐步達到“直呼”的水平。由于受方言音的影響,我們南方的孩子往往n、l不分,有些孩子的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發不準。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拼音教學時,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花大氣力突破難點,確保每一位學生都過好拼音關。對于一些發音有缺陷一時又難以糾正的孩子,不要在課堂上太刻意去糾正,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最好在課外單獨給予輔導,堅持天天練,慢慢改,稍有不慎這些孩子以后就不敢讀得“字字響亮”了。
2.把好“識字學詞關”
我們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入學前他們生活在純方言交流的環境里,普通話的詞匯貧乏,開始學習說普通話時完全是“鸚鵡學舌”。一年級剛入學時,課堂上我發現好些學生坐在哪里發楞,對我講的話無動于衷,一臉茫然。問其故,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老師,我聽不懂你在說什么?”究其因,普通話的詞匯與學生生活中感知的事物對不上號。有學生在用“果然”造句時竟說:“我家院子里的果樹上長著許多果然?!绷钊颂湫苑恰R虼?,我們必須幫助學生過好“識字學詞關”。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原因是,兒童沒有來得及把詞好好地讀熟并且感知它們的發聲,特別是不能在自己的意識里把詞跟有關的表象聯系起來?!币虼耍谧R字教學時,我們要做到“字不離詞”,要指導學生區分單字詞、雙字詞、多字字詞以及一些短語,逐步建立詞語的概念。詞語是構成句子的基本單位。在詞語教學的環節,我們一定要指導每一個學生正確地理解詞義,并正確熟練地讀好詞語,讀得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充分感受每個詞語的節奏美和音韻美,為流利地朗讀課文打好基礎。
雖然要過好這兩道關,費時又費力,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是學生流利、有感情讀的基礎,也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在低年級我們就把學生學習語文的底子打好了,以后學習的路就走得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