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松民
【摘 要】普惠金融又稱“包容性金融”,能夠全方位為中國公民提供有效的金融體系,而互聯網金融則是一種利用現代化先進技術即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向中國公民提供新型的金融運作模式。本文以農村惠普金融發展為研究對象,互聯網金融視角以及農村惠普金融進行簡單介紹,主要研究當下的農村惠普金融在互聯網金融視角下的發展情況,并深入剖析要想農村惠普金融發展的問題所在,以此為切入點,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推進我國農村惠普金融的發展進程。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農村惠普;發展對策
一、互聯網金融的簡單介紹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與現代化科技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是當下國民發展的熱點話題之一,從廣義上來講,凡是有應用到互聯網技術或是涵蓋互聯網精神的金融交易都統稱為互聯網金融,從狹義上來講,就是指金融交易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依托互聯網來實現各種金融活動。與傳統的金融運作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的涵蓋面更加優質、全面,能夠有效的提高金融服務的工作效率,同時降低交易成本,讓不同階層的中國公民都能夠享有金融服務的權利,尤其對于金融市場中長尾部分的群體而言,互聯網金融是滿足這部分群體金融交易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在支付方式、信息處理以及資源配置,去中介化與消除信息不對稱是互聯網金融的根本目的。當前我國主要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小額信貸、融資、電子貨幣以及金融服務平臺等渠道。當下,全球的互聯網金融已經隱隱呈現移動支付方式代替傳統支付、小額信貸代替傳統貸款、融資代替傳統證券業務的發展趨勢,相信未來也會繼續朝著這一趨勢發展,化繁為簡,降低金融交易所需要的成本,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二、互聯網金融視角下的農村惠普金融發展現狀
2005年聯合國首次提出惠普金融的概念,主要是以較低成本重點服務微小企業、農民、低收入者等弱勢群體。近年來,我國頒布了若干政策、法律法規,希望能夠加快農村惠普金融的建設進程。隨著相關工作的逐步實施,我國農村的惠普金融發展也取得了較大的建設成果,但同時還是有部分政策制度并不符合實際的發展情況,沒有從整體性出發考慮建設工作、有些基本制度存在漏洞等情況,如小額貸款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不同省會、自治區的相應規定存在較大差異,讓小額貸款缺少應有的系統性、完整性與連貫性。這些都會對我國農村惠普金融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因此,農村惠普金融的相關政策制度有待健全。
我國雖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未能從農村惠普金融發展的整體性出發,基本法的相關內容并不具體,導致我國農村惠普金融法律體系潰散,矛盾與沖突日益凸顯;當前農村惠普金融主要是倚靠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制定的相關制度來調整法律體系,有些部門規章缺乏系統性,沒有統一的準則,只能進行臨時性的政策指導,導致權威性與約束力大打折扣,很多工作難以順利開展;農村的惠普金融普遍存在立法不完善,甚至缺少相關立法部門,很多工作難以落實到位。
農村惠普金融基礎設施不健全也是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的金融主體需求多樣,農村惠普金融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相應產品的豐富度難以提高,供需不平衡等情況越發明顯;除此之外,創新力度不足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農村經濟相對落后,在人才方面存在著天然優勢,盡管機構總類、數量不斷增加,但技術創新的應用難度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這讓我國大多數農村惠普金融主要還是以傳統金融模式服務大眾,無法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互聯網技術,創新工作很難展開。
三、推進農村惠普金融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加快建設相關法律體系
第一,要對農村發展惠普金融的基本制度進行完善,確保農村惠普金融的基本制度能夠滿足對“三農”金融服務的訴求,例如惠普“瘦客戶機”助力浙江農村合作銀行,共同構建事后監督系統,打造“三農”金融軟實力:以“三農”金融服務的相關政策為基礎,論證相關的法律體系的可行度是否科學、合理,確?;局贫鹊目尚行院笤僦攸c關注其他方面法律體系的建設,如宅基地使用權、技術專利權等;第二,要對不同群體的惠普金融服務加強規范處理,明確借貸者與信貸機構雙方的權責,進一步推進相關法律的修訂,以此調整二者合作的相關行為。
(二)建設相關信息流通平臺
管理農村惠普金融發展的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與財政資金等有利條件,積極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加大支付系統的創新力度,提高便利支付系統的普及度,讓農民也能夠能有使用相關技術的權力;還需要加大試點的建設力度,加強合作社內部的資金流通,以此推動農村惠普金融的發展進程。在試點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相關損失機制的構建與完善,完善農村惠普金融的服務方式。
(三)加大農村惠普金融相關內容的創新力度
創新主要指的是農村惠普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相關技術的創新力度以及金融服務的創新力度,其中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的創新為首要任務:加大對金融產品市場動態的關注力度,完善相關的金融服務機制,不大擴充服務范圍,將金融產品價格的浮動控制在固定的區間范圍內;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提高農村惠普金融貸款的優惠力度,完善電子支付等互聯網支付手段的建設,提升相關科技的整體運用水平,確?;ヂ摼W支付的應用程度能夠滿足農民的需要。
除了上述幾點,相關部門還需要加大惠普金融的普及力度,普及惠普金融的理念,惠及廣大民眾:首先,相關部門可以建立社會公眾金融教育體系,發揮主導作用,確保普及工作落實到位,積極采用電視、廣播、媒體等傳播媒介,一方面能夠提高普及范圍,另一方面還能夠加強人民群眾的學習熱情;其次,開展相關的金融活動,將“流動服務”與“固定宣傳”相結合,使二者發揮出“1+1>2”的宣傳效益,還要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對服務模式不斷的摸索與創新,開拓出更多符合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模式;再次,完善農村惠普金融的相關服務體系,加強基層員工的培訓力度,確保能夠滿足各個階層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四、小結與展望
在近幾年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浪潮中,農村惠普金融已被互聯網金融高度滲透與解構,在互聯網金融視角下,過去農村惠普金融發展中存在的信息嚴重分散與征信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都將得到有效的解決,進一步推進互聯網金融與農村惠普金融的“有機融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農村惠普金融將會實現徹底的轉型,向更加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靠攏。
【參考文獻】
[1]馮什.互聯網金融視角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年24期.
[2]王曙光,楊北京.農村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聯姻”,影響、創新、挑戰與趨勢[J].農村金融研究[J]. 2017年08期.
[3]邱俊如.普惠金融視角下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體系構建--以杭州為例[J].現代企業,2017年06期.
[4]李牧航.互聯網金融對吉林省發展農村普惠金融路徑的分析[J].中國商論,2017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