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 李玉鳳 馮帆 武尚蓉
【摘 要】精準扶貧作為惠及民生的重要工作,是我國實現脫貧攻堅的迫切需求,河北省淶源縣作為國家重點扶貧縣備受關注。當地生長著山葡萄、沙棘、酸棗等特色農產品,本文對淶源縣的實地調查,運用問卷調查與實地訪問的方法,為如何利用淶源縣特色農產品脫貧致富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解決方案,為脫貧工作提出參考。
【關鍵詞】精準扶貧;實地調研;特色農產品
1.引言
1.1研究的問題及背景
本文以淶源縣的小西莊村、紅泉村、留家莊村、北坡底村為例,以點帶面,通過調查四個村莊對特色農產品的開發利用程度以及對電子商務的了解程度,進一步了解淶源縣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進而反映淶源縣的精準扶貧現狀。以淶源縣的四個村莊為調研點,深入基層,為淶源縣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推進精準扶貧貢獻一部分力量。
1.2文獻評論
通過文獻檢索和整理發現,以“精準扶貧與淶源特色農產品”為檢索詞搜索到一系列文獻,例如:于曉梅、劉天亮的《關于保定市精準扶貧政策問題的探究——以淶源縣為例》和李爽的《“互聯網+”環境下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等。但是以“淶源特色農產品”為切入點的調查研究僅占少數,大多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分析和精準扶貧現狀的分析,而對于淶源縣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調查研究屈指可數,而且現有的研究局限于政府工作人員的總結和判斷,研究分析比較單一,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因此,以淶源特色農產品為切入點,展開對淶源縣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推進精準扶貧的調查研究。
2.研究工具及方法
2.1研究工具及數據處理方法
為了解淶源當地的基本情況,本文自行設計問卷,采取問卷調查法將淶源縣盛產特色農產品的村莊和村民作為主要調查對象。通過問卷了解受訪人對當地特色農產品的了解程度、處理方式和他們對于做電商的想法以及精準扶貧政策在當地的落實情況。問卷中的選項分為單項問題、多項問題和開放式建議問題。問卷對象分為淶源縣干部和農民;設計問題包括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對當地農特產品的了解和開發利用程度、對電商的了解程度和當地電腦的使用情況等。
2.2調查問卷的發放及回收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通過實地進行發放,對調查數據進行了整理,共對淶源縣的小西莊村、紅泉村、留家莊村、北坡底村四個村莊發放1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26份,其中七月份554份,八月份353份,九月份319份,有效回收率為94.31%。
3.調查統計與分析
3.1對淶源縣當地人基本情況的分析
淶源縣現居住人口大部分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和25以下的青少年,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嚴重。且淶源縣的人口中五成以上以務農為生,近三成以外出打工為生,家庭月收入在1000-3000左右,為較低的收入水平。經調查,受訪者受教育程度分布較為均勻。小學以下程度的占27.55%,初中程度的占18.48%,高中程度的占31.56%,大學及以上程度的占22.41%。但總體上來說受訪者受教育程度較低,知識水平和視野范圍有限。
3.2淶源人對當地特色農產品價值的了解程度及處理方式分析
據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居住地附近生長有野生酸棗葉、沙棘、山葡萄等特色農產品,且數量眾多。但只有不到20%的人認識到了這些野生特色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并嘗試利用。絕大多數的淶源人并不了解這些特色農產品的價值,也未曾想過利用這些農產品來脫貧致富,對于野生農產品也只是偶爾采摘供自家食用。因此當地野生的特色農產品開發利用程度低,未來有較高的開發空間。
3.3當地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分析
據調查,84.65%的受訪者表示家中有電腦。但只有18.87%的人每天使用,而剩余的人家中的電腦使用頻率不高。在電腦操作技能方面,有68.35%的人表示對電腦的使用還算熟練。人們對電商這一職業雖有一定的了解,但認識不深。可見當地具備發展電商的電腦基礎設備基礎,但利用電商平臺購物和銷售的意識有待提升。運用電商平臺銷售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發展渠道。
3.4政府對當地扶貧支持程度的分析
人們對政府在農業發展的投入滿意度較高,只有9%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這表明政府在農業方面的投入較多,人們對此都較為滿意。而在農業補助政策落實方面,79%的受訪者表示從未曾想過申請政府農業生產補助,13%的人表示有想法卻未申請,只有8%的受訪者表示申請了該補助。針對未想申請農業生產補助比例之大的情況,對受訪者進行詢問了解到:有很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要何時申請及如何申請該補助。這表明政府相關人員要對補助申請進行講解,以使農戶真正得到該方面幫助。
4.建議
4.1加強對產品供應環節的保護,產品供應采取多樣化原則
劃分出野生農特產品集中生長區,于生長區內樹立保護植被標牌。并且應用精細化經營管理模式,開展科學管護工作,保證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采摘的純野生農特產品,一部分采用低溫儲藏和冷鏈物流的技術進行供應,另一部分則初加工成各種農副產品。
4.2采用冷鏈技術,完善物流組織體系
開設冷鏈物流專用通道,提高冷鏈倉儲建設質量,建設以分裝、加工為主的配送冷庫,根據農產品對溫度和濕度的不同要求,分類分期進行更新和改造。同時采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在各地設置配送物流網點,并在倉儲管理中運用物聯網技術,構建智能倉儲管理系統,使特色農產品流通業整體達到系統化、規范化。
4.3對農民進行意識和技術方面的培訓
通過電商扶貧站指導農民,培養農民的電子商務意識和自然環境保護意識,建立新型農業生產思維。并建立完整的培訓體系,從農產品的育苗、施肥、采摘、加工、倉儲、包裝、運輸到銷售,對農民進行全方位的技術培訓,保證出售的農產品擁有最佳品質。
4.4加強對農產品銷售環節的建設
4.4.1注重淶源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
按照“一鄉一品”的原則,確定淶源縣特色農產品,向國家申請淶源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通過網絡宣傳、參加特色農產品交易會等多種方式將淶源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打造成全國性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4.4.2利用天貓、京東等國內知名電商平臺銷售
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在國內擁有較高知名度,在中國電商中處于領頭地位。利用這些知名電商的資源銷售淶源特色農產品,有利于擴大淶源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在全國市場上打開銷路。
4.5發揮政府作用
4.5.1建立健全農村電商扶貧的激勵保險機制
通過與當地氣象、水文、農業生產數據相結合,建立覆蓋全縣的農業保險,為當地電商化經營提供基礎,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4.5.2促成結對幫扶
政府要建立淶源縣網絡扶貧結對幫扶項目,與中國郵政、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網信企業達成幫扶項目,這些項目協議要明確幫扶的具體目標和務實舉措,涵蓋農特產品在線銷售、電商培訓、線上線下宣傳等方面,著力增強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
4.6創新農村旅游業發展模式,激活鄉村產業經濟
利用當地農產品,挖掘當地特色,盤活鄉村潛在旅游資源,實施由傳統的點式開發向旅游目的地發展轉變,由單一的農家樂向特色村寨、旅游鄉鎮、田園綜合體、共享農莊等轉變,實施“旅游+特色農產品”戰略,創新鄉村新業態,激活鄉村經濟造血功能。
【參考文獻】
【1】精準扶貧視角下廣西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對策分析 李小紅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10.